原標題:深圳:惜物博物館開放 用老物件留住舊時光

文/圖 金羊網記者 王磊

深圳光明區首個民間博物館——惜物博物館對外開放了。這裏的館藏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的老物件,均由館長天南地北一手收集而來。

惜物博物館館長叫管強,是一位媒體工作者。在他心目中,參觀者對博物館的好評就是他的成就,也是他將博物館繼續經營下去的動力。但開館並非易事,爲了維持運營,管強已經賣了一套房子。

管強花了三年時間終於收到了老冰棍販賣自行車

有人感動流淚有人捐物

惜物博物館位於深圳市光明區紅木小鎮,今年5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全手工刺繡的繡球、二八大槓永久自行車、中國第一臺長江牌電影放映機......館裏的每一件館藏,管強都能說出一段故事。有時爲了找到一箇舊物件,他不惜花費數年時間收集。一打聽到消息,他甚至會買好飛機票,去外地收,第二天一早再趕回深圳。

“比如說這個老冰棒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冰箱不像現在這樣普及,夏天就有許多商販把冰棒放在箱子裏,推着自行車走街串巷叫賣。爲了收集到它,我跑過北京、江西、陝西、上海、山東等多地,花了整整三年時間,才從西安那邊找到。”管強說。

惜物博物館是深圳市光明區首個以老物件爲主題的民間博物館。開館以後,有不少當地社區、單位、學校組織人員到訪,大家好評不斷。“感覺有些唏噓!”許多到過博物館的人,看到這些老物件都很感慨。一位老人看完後,當場感動的留下了眼淚,他說,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看到這些,以前只能在記憶裏找尋的東西,重新出現在了眼前。有一對老人,在參觀博物館後,回家將保存的“100市斤麪粉票”找出來,另一個將自己小時候睡過的竹編嬰兒牀拿出來,一起捐贈給了惜物博物館。

自己賣房維持博物館運營

如果從6歲開始萌發收藏的興趣算起,管強的收藏生涯已有20多年。但迫於場地限制,惜物博物館內展出的物件只是其收藏總量的三分之一。“例如館內展出的搪瓷系列物件只有三四十件,但我收了差不多四五百件。我還收了幾乎全套的農具,這裏也沒辦法全部展示。”如果再有場地,他希望辦個農耕文化主題博物館、搪瓷主題博物館。

管強說,爲了“養活”惜物博物館,他已經賣了一套房子。“租金、水電、人工,一個月要兩萬多元,一年就得30多萬元,我的工資維持不了正常運營的。博物館自開放以來就免費開放,未來也會永遠免費。”他希望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與支持,以便更好地、健康地將惜物博物館運營下去。

管強說:“社會需要往前,也需要有人懷舊,我覺得我就是和時代在倒着走的。社會發展快,很多東西被淘汰。這些東西如果不保存下來,很快就消失了。博物館可以將它們保存起來,讓後人看看我們以前怎麼過來的。”回顧開館的半年時間,管強坦言有壓力也有成就感。

編輯:楊逸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