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步、停車、轉彎到加速減速等操作,全部由車輛自動完成。車輛可憑藉APA6.0自動泊車系統,自動尋找停車位並完成泊車。不久前舉行的智博會上,長安汽車推出的無人駕駛技術,讓參觀者親身體驗到了智能製造的神奇魅力。

研發無人駕駛技術,是長安汽車從傳統車企向引領智能出行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公司轉型升級的具體舉措,也是江北區加大新興產業培育,加快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努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前三季度,江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4億元同比增長10%增速高於全國、全市3.3個、3.7個百分點排主城九區第一位連續16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這與江北區按下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鍵”密切相關。

堅持創新驅動引領

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產業興則城興,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產業競爭力,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有力抓手。如今,江北區上下已積極行動起來,推動行業專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助力創新發展、領先發展。

區委、區政府聯合專業機構,圍繞電子電器製造、汽車零部件製造業,編制智能製造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和重點企業智能製造升級改造方案,重點推進海爾、平偉、登康智能改造項目建設,完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佈局,建設智慧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網絡化、開發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務精準化和產業發展智能化;依據園區智能製造水平評價指標,聚焦智能製造過程關鍵環節,開展智能製造示範項目推廣工作,引導有基礎、有條件的中小企業推進生產線自動化改造。

江北區堅決推動污染企業和低效用地企業的搬遷和轉型工作,重新招商佈局引入一批適應我區發展需求的高端產業,推動工業園區轉型升級。

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江北區龍頭企業走在前列。汽車產業龍頭企業長安汽車已實現低端微車向中高端乘用車轉型,中高端SUV、MPV等車型已形成產能,帶動全產業鏈提檔升級發展,全年全行業實現產值491.3億元,同比增長22.5%;電子電器行業龍頭企業海爾工業逐步實現低端向智能化轉型改造,引領全行業向智能化水平轉型發展,全年全行業實現產值209.3億元,基本與上年持平,拉動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4.6個百分點。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新興產業加速聚集

做好優勢轉化、揚長避短的大文章,搶佔新興產業制高點是關鍵。

江北區在鞏固提升傳統制造業優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已經形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五大戰略性新興製造業佈局。

目前,全區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製造業企業達19戶。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增幅約25%,其中奧特斯實現產值同比增長95.7%,鞍鋼實現產值同比增長9%,長客實現產值同比增長40.2%。金康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正在設備調試並進行試生產,康巨全弘生物醫藥項目正在推進生產場地相關事宜。

江北區戰略性新興服務業與戰略性新興製造業比翼齊飛。新金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如汽車金融和保理類金融,前三季度長安汽車金融實現營業收入23.57億元,同比增長198%。全域旅遊發展提檔升級,通過推動旅遊產業集聚、融合發展,前三季度,規上文化旅遊業實現營業收入32億元,同比增長11.6%;累計實現旅遊總收入95.2億元,同比增長18.9%。口岸經濟實現新突破,果園港成功獲批保稅物流中心(B型)。截至8月底,全區整車進口企業31家,完成整車進口617輛,佔全市30.44%;進口貨值1.95億元,佔全市29.97%。新興商貿業穩步發展,1—9月全網店鋪達76295戶,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1121.53億元,網絡零售額86.8億元。

在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態勢十分搶眼。前三季度,全區19家規上信息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4億元,前兩年保持了24.4%、50.5%的蓬勃增長態勢,成功培育了數字城市科技等3家年營業收入達5000萬元級的企業,及億程科技、立鼎科技年營業收入達1億元級的企業。

據統計,全區累計培育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企業100餘家,4個信息化項目獲評2017年重慶市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項目,24個項目成功申報2018年重慶市人工智能及物聯網、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項目,打造完成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企業3家、市級兩化融合貫標企業5家,有力促進全區信息產業進入了更加快速、更加優質的成長髮展時期。

爲推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大發展,江北區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工程,鼓勵長安汽車等建設資源集聚、跨行業跨領域融合的國家級平臺,鼓勵凌雲汽車等圍繞全產業鏈要素整合優化形成行業級平臺,鼓勵登康圍繞“互聯網+口腔護理”理念,將信息技術納入企業核心驅動力之一,打造登康互聯網+產業鏈數字化聯合運營大連接平臺。

來源:江北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