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爾問題,是印巴在二戰後獨立時,由英國人故意留下的一個“坑”。當時按照蒙巴頓方案,“英屬印度”被劃分爲如今的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雙方劃分的依據主要是按照民族和宗教信仰。

  然而,當時克什米爾地區大部分民衆爲穆斯林,應該劃給巴基斯坦,但是當時的克什米爾土邦領主是個印度教徒,所以克什米爾就出現了統治階層企圖併入印度,而民衆則希望併入巴基斯坦這樣一種爭執的局面。

  最終,爭執釀成了戰爭,一直到今天爲止,由於克什米爾的問題,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維持高度緊張的軍事對峙,頗有冷戰的感覺。

  而就在最近,印巴兩國邊防軍由爆發了一系列的衝突,而本輪衝突中,巴基斯坦軍隊打得相當出色。根據印度時報網站11月11日援引印度國防部發言人消息披露,巴基斯坦軍隊於10日對克什米爾地區印巴實際控制線附近的印軍發起猛烈攻擊,雙方展開激烈交火。根據印度媒體的介紹稱,有一支印度巡邏隊遭到巴基斯坦軍隊的伏擊,多人死傷,甚至部隊指揮官也被巴基斯坦狙擊手擊殺。

  不僅僅是和巴基斯坦大打出手,實際上印度這個國家和我們平常“非暴力”的印象相去甚遠。雖然印度的建國很大程度是源於“非暴力”運動,但是自從建國至今,印度和其所有鄰國都爆發過邊境戰爭,並且吞併了錫金,控制了不丹、尼泊爾,並通過三次印巴戰爭,肢解了宿敵巴基斯坦,就在今年早些時候,印度軍隊還曾經越境進入緬甸,清剿羅興亞人游擊隊。可以說,印度這個國家有極大的領土野心,並且就是靠吞併周邊小國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就說過,印度絕不能在世界上做二流國家,“要麼有聲有色,要麼銷聲匿跡”。獨立之後,印度也把自己看作是“大英帝國理所應當的繼承者”,並在整個印度洋範圍內推行霸權主義。而印度對外擴張的核心主力,就是那支號稱“打遍歐亞的勁旅”——印度軍隊。

  雖然印度本身的工業實力根本不足以支撐起一支龐大的軍隊,但是通過引進東西方的武器裝備和生產工廠,印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武器裝備的自產化。不過,印度在欺負尼泊爾、不丹這類小國方面雖然遊刃有餘,但是在對上宿敵巴基斯坦時,情況就沒那麼樂觀了。

  畢竟巴基斯坦也是一個人口過億的國家,特別是巴基斯坦對於印巴之間的國家實力差距,有深刻的認識,所以巴基斯坦軍隊一直堅持走精兵路線,再加上巴軍還得到過美國的武裝和訓練,因此巴軍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實際上高於印度士兵。這一點反應在10日的邊境衝突上,就是印度巡邏隊被巴基斯坦軍隊伏擊。而且由於狙擊步槍相對“金貴”,所以一般的克什米爾游擊隊不可能裝備這種先進武器,因此可以確認,伏擊印軍的就是巴基斯坦的正規部隊。

  而遭到伏擊喫了大虧的印度軍隊迅速調集大批部隊,加強了兩國軍事分界線附近的巡邏,並且派出印度空軍的“美洲虎”式戰鬥機,攜帶炸彈和火箭在在克什米爾邊境巡邏,隨時準備打擊巴基斯坦軍隊。

  平心而論,印度本次在戰術上遭到伏擊,完全是由於其自身的傲慢所致。

  根據媒體報道稱, 今年8月份時,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曾經給印度總理莫迪寫信,希望兩國外長能夠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會晤,印度官方雖然當時答應了巴基斯坦方面的請求,但是2天后又以其他藉口推翻了自己的承諾,這讓巴基斯坦方面有一種被戲弄的憤怒感,伊姆蘭·汗隨後在媒體上表示,“印度方面的傲慢令人失望”。

  隨後,印度不但沒有反思自己的行爲,盡力挽回和平,相反,卻在邊境伏擊了巴基斯坦的特種部隊小分隊。這就嚴重擴大了雙方對抗情緒,因此本次巴基斯坦下狠手報復印度,也算是殺一殺印度的傲氣。

  從長遠來看,印巴雙方誰都無法用武力徹底擊敗對方,單獨佔領克什米爾。特別是在1998年兩國先後進行了核試驗之後,由於都有核彈頭在手,所以雙方之間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更低,最終,只有談判才能真正解決克什米爾爭端,並還印巴兩國以和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