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西方世界,“退羣”之風盛行。

  特朗普上臺,立刻退出了“跨太平洋貿易協定”,“巴黎協定”,“伊核協定”,到現在的“中導條約”。

  在加上英國的脫離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退羣”,哪一個都能在當下的多事之秋掀起巨大的波瀾。

  前幾天,法國總統又呼籲加快推出已經初具雛形的“歐盟自主防禦計劃”。

  而在這個北約與俄羅斯幾乎要“硬碰硬”的時間點上,年輕氣盛的法國總統的行爲,特別耐人尋味。也毫無疑問的招來特朗普在推特上的“謾罵”。

  (法國總統馬克龍)

  美國欺人太甚,歐洲另尋它路

  美國在歐洲最鐵的跟班,英國之外,那就是法國了。

  而法國也是整個歐盟中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在歐洲和北約中的軍事,經濟的影響力,舉足輕重。

  因此,美國也是對法國另眼相看,而法國對美國也是馬首是瞻,跑前跑後的圍繞美國這個“太陽”轉。美國說打狗,法國絕不罵雞。

  我們看到,美國曆次的侵略行爲和軍事行動的背後,都有法國衝在前臺或背後搖旗吶喊的影子,攻打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阿富汗,轟炸南聯盟,美國製裁俄羅斯,來我國南海附近搗亂,莫不是如此。

  然而,這倆“珠聯璧合”的好哥們最近卻鬧掰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美國第一的“自私思想”是他的禍根。

  美國對盟友的“咄咄逼人”是他的原動力。

  這可不僅僅是小打小鬧的鬥嘴級別了,被美國壓迫的歐洲人民要“起義”了。

  (馬克龍與特朗普,昔日友好,如今反目)

  法國:老子不跟你美國玩了

  曾經的歐洲,是世界政治經濟的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美國趁着歐洲還大口喘息之際,迅速的把曾經的戰時盟友蘇聯,推成了“世界公敵”的形象。

  描繪的遠景是比希特勒還可怕,嚇得驚魂未定的歐洲人認爲離不開美國人這個柺杖了。

  以此爲藉口,美國牽頭成立了北約組織,許多軍事裝備大量湧入歐洲國家,做大做實了北約盟主的地位。

  而法國人始終認爲,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但苦於自己的經濟能力,軍事實力有限,只能獨善其身的遊離於北約軍事組織之外,特別是戴高樂時期,法國人的老歐洲情結更加嚴重,獨立性更強,至始至終都沒有加入北約的軍事組織。

  北約對外用兵,法國是“自由人”,隨便。

  其實,歐盟對外一直標榜自己是具有前瞻性的國際組織,但是,在大國雄心與安全侏儒面前,不得不自己來提高安全能力。

  特朗普給全世界帶來的不安全和不確定性,讓本就搖擺不定的歐洲更加無所適從,對美國能不能“協防北約、保護歐洲”持消極態度,加強自身的防務的緊迫性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顯得特別重要。

  再加上英國從歐盟經濟共同體的“退羣”,難民問題,都讓歐洲是雪上加霜。

  因此,在“自我成長,獨立自主”理念推動下的“歐盟自主防禦計劃”,緊鑼密鼓的出臺了。

  在11月11日的一戰結束100週年紀念日上,有個鏡頭頗具看點。那就是最後到場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其他國家領導人挨個握手,最後是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這個死對頭握手,然而卻出現了戲劇性的一面,普京與特蘭普握手後,居然朝特朗普鬼魅一笑,還豎了個大拇指。

  言外之意是“你行”還是“你還是不夠狠”的雙關語,我們不得而知。

  那麼普京與歐洲領導人握手是“交心”嗎?

  與特朗普握手是“相逢一笑泯恩仇”嗎?

  顯然都不是。

  法國以在歐洲領軍的軍事實力,振臂一呼,組建了一支9個國家組成的軍隊聯盟,並且吸收了歐洲數十億歐元的資金,成立了一個以運作這個軍隊聯盟的“歐洲防務基金”。

  法國這麼做的目的是非常有道理的,與其讓美國人逼着交不確定的“保護費”,還不如自己開發新武器,讓錢在本國消化,肉爛爛鍋裏。

  還免得被美國吆五喝六的看不起,這應該是很多歐洲國家的“共識”。

  (一向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的特朗普)

  歐洲:你美國太不把我放在眼裏了

  實際上,自從特朗普上臺以來,他的歐洲盟友,就幾乎天天在頭疼中度過。

  美國製裁伊朗,歐盟各國領導人,日本,韓國,印度輪番上美國低三下四的乞求豁免,而被美國拒絕。

  而中國在貿易戰中強硬的的做法,一直讓讓美國騎虎難下,不得已,美其名曰,給中國半年豁免權,自己找臺階下罷了。韓國、日本、印度、其實都是跟中國沾光。

  而歐洲國家卻沒有得到美國的好臉色,在要石油還是美元上,魚與熊掌,你們只能選一樣。歐盟“心塞啊”。

  短期看,“歐盟自主防禦計劃”還不是北約的“掘墓人”,但從長期來說,北約必將是越來越衰弱。

  顯然,美國在對待自己的朋友歐洲上,並沒有太多顧忌歐洲的考慮與想法,而是一門心思的只爲自己利益而行動。

  退出“中導條約”讓歐洲國家成了俄羅斯發展5000公里中程導彈打擊的首選目標。

  歐洲在顫抖,在哭泣,在憤怒。

  歐洲現在要把世界中美俄的“三足鍋”,變爲加上自己的“四足鼎”。

  美國高單邊主義的結果,必然是被孤立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