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巨大的社会压力也曾让我们窒息、想要逃离,但真正有勇气舍弃繁华回归山野的人却少之又少。所以,历史深处的陶渊明成了我们的精神偶像,我们羡慕他的洒脱随性,却谁也成不了他。唯有他,能把人生活成神话,也唯有他,能把辞职报告写成千古名篇。

陶渊明从29岁初次出仕,到41岁彻底退隐,宦海沉浮12年有余,其间多次辞官回家又多次重出江湖,他也曾徘徊,他也曾犹豫,不变的是,他一直厌恶官场黑暗,向往田园自然,只是,他也曾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也曾像我们一样有太多的无法割舍。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41岁的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官职是彭泽县令。正是在此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让陶渊明彻底打定了归隐田园的想法。这年的冬天,郡里派了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这位督邮虽然品位低下,但很有权势,可以直接左右太守对下级官员的认知。

当时陶渊明被要求束带迎接督邮,向来清高的陶渊明再也无法忍受这种被逼无奈的谄媚了,于是他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这就是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由来。

说罢此话,陶渊明干脆脱了官服,交了官印,还写了一封震古烁今的“辞职报告”——《归去来兮辞》,正文部分引用如下: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表达了陶渊明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并通过对具体景物和事件的描写,歌颂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惬意。

正文第一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意思就是“回去吧”,开宗明义表达了辞官的决心,而“田园将芜胡不归”意思是“田园都快荒了,怎么还不回去”,表达的则是对回归山野的向往。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两句则蕴含很深的哲理性,有一种迷途知返的顿悟感。而全文最妙的一句则是:“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小鸟飞累尚且知道飞回巢中,那么被仕途折磨到身心俱疲的你我呢?为什么不找回自我、回归本真呢?

这篇《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人生的分水岭,也是他文学作品的分水岭,从此以后,陶渊明过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生活,并创作出很多优秀作品,比如著名的《桃花源记》、再比如那首脍炙人口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