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这是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开头。因为这么一篇不朽的文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名垂千秋,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竞相勉励的一种境界。然而,范仲淹虽然写出了岳阳楼的万千气象,但事实上,他却从来没有到过岳阳楼,他写文章的依据只是老友滕子京派人送去的一幅画。而没有到过岳阳楼的范仲淹却几度来过杭州,并且跟杭州留下了一份不解之缘。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范仲淹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却勤奋好学,经过苦读,考取进士,踏上仕途。后被宋仁宗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然而,这场改革却最终归于失败,范仲淹遭贬黜离开汴京,出守睦州,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建德。他在睦州任职时间虽然短暂,但却政绩突出,受到睦州百姓敬仰,被列入睦州贤守名臣祠堂,千百年来受到建德人民的怀念和传颂。至今,在梅城镇中心还高耸着一面“思范牌坊”,所谓的“思范”就是思念范公的意思。

北宋时期的睦州地处浙西僻隅,万山环抱,纵有三江交汇,但仍交通闭塞,土瘠物稀,人民贫困。范仲淹的施政措施,首重教化,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以教育为本。他拨款修建了学府学堂,增收士绅子弟就学;教育百姓四时耕作,安守本分,遵守法纪。

由于疆界变动的缘故,今天桐庐的很大一部分在北宋时也归睦州管辖。今天的桐庐境内的富春江边有一处名闻遐迩的景点严子陵钓台,是为了纪念东汉初年隐居此地的高人严光严子陵的。但是严子陵钓台在北宋的时候可不著名,甚至

钓台被杂树遮盖,几乎湮灭。范仲淹知睦州后,修缮了钓台,并在钓台下的江畔建造了一座严先生祠堂,还亲自作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同时免除严子陵后代家人的赋役,由他们管理祠堂,岁时奉祀,严子陵钓台从此后才名扬四方。其实,范仲淹的用意并不仅仅只是恢复一处景点,而是要弘扬一种精神,这跟他写《岳阳楼记》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宋仁宗皇祐元年,范仲淹出任杭州知州。当时正遇杭城大旱,粮食奇缺,米价暴涨。范仲淹上任后为民办的第一件实事就是解决百姓的粮荒之困。他先设法把米价抬高至每斗一百八十文,再将此行情在沿京杭运河各地张榜公告,沿河粮商闻讯后争相贩米来杭,不久杭州城内米市货源充裕,粮价自然回跌。投机米商的猖獗活动受到抑制,民心也得以安定。此外,他还组织民工疏浚西湖,鼓励百姓举行竞渡等娱乐活动,并时常与僚属到西湖宴游。他的想法是在荒年物价低廉时,趁势大兴土木,以此刺激各行业的发展,这就跟今天的政府投资,促进经济是同一个道理。范仲淹还修建粮仓、库房及吏员住屋,每日雇佣千名劳工,以工代赈,扩大内需。监察司使的言官们对此很不理解,上奏弹劾范仲淹,说他“游宴兴作,伤财劳民。”然而,范仲淹的施政思想显然已经大大超越了他同时代的官僚们。所以当时,杭州虽遭饥荒,但却损失不大。

范仲淹在杭任职一年多的时间里,不仅勤政爱民,而且为官廉洁。曾有人建议他:何不趁现在在西湖边造房,以作日后颐养天年之用。范仲淹听后断然拒绝道:“西湖乃天下之西湖,我岂能与民争利?”杭州人民为感念范仲淹之惠政,在孤山建起了“范文正公祠”,在梅东桥建起了“范府君庙”,以颂扬这位“先忧后乐”之先贤。范仲淹在杭州任职时间连头带尾不足两年,却已“遗爱流传”“里巷之人皆知其名字”。

皇祐二年,范仲淹回到了故乡苏州,看望了族中贫苦的亲戚,了解了他们的困苦情况,倾其所有委托兄长在苏州购买好田千亩,作为“义田”,并在祖宅附近筑屋广居为“义宅”,办起了一个多功能私家慈善机构,史称范氏义庄。

所谓义庄就是一个人拿出自己的田地,作为公产,养活同宗的族人或者赡养同族的贫苦人。范仲淹的这1000亩田地就租给外人耕种,地租拿来作为全族人的福利。

范氏义庄有明确的赡养抚恤章程,比如凡是族人每天可以领一升白米的口粮;每年冬天,每人领绢一匹,儿童减半;凡嫁女的领钱30贯,娶媳妇的领钱20贯——当然了,不鼓励二婚、三婚,第二次娶亲就不能再领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可以领钱10贯,支持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地去参加考试,第二次去参考,仍可领钱5贯。至于那些穷苦的族人,上无片瓦可以安身的,义庄提供免费的经济适用房外加无息贷款……

按照这些规定,范氏家族中的人,平时的生活基本需求均可得以保障,婚丧嫁娶等重大事项的经费也不用担心。当然了,义庄也对族人的行为规范作了相应的规定:比如不能偷砍祖坟及其附近的树木、不能欺负佃户、义塾,也就是免费学校的学生不能在学校里饮酒作乐等等,归纳起来也可以看作是范氏义庄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范仲淹设立义庄就是在要范氏家族内实行有田同耕、有饭同吃,从某种意义上说带有一些平均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色彩,这当然跟儒家的大同理想也是相吻合的。范氏义庄的设立给全国、给后世都树立了一个榜样,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农村中还存在着这一类大大小小的义庄组织。而范氏义庄之所以名气最大,一则是因为它的创始人范仲淹名气大,而且也是历史上的第一个义庄组织;二则是因为范氏义庄竟然从宋朝开始一直沿续存在到了民国,这是其他任何义庄所无法比拟的!什么叫传统?什么叫文明的积淀?这就是传统,这就是文明的积淀。

在宋朝的政坛中,范仲淹被大家当作神一样地崇拜,南宋的朱熹就称他是“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生前追随理想,而他死后,他就成了后世众多仁人志士的理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