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路迎親

畲族實行一夫一妻制,遠房同姓可嫁娶,民間婚姻程序法上有相親、定親、送日子單、送釀酒米、辦出嫁酒席、辦娶親酒席、第三天回門、第一個春節拜年等程序。若是自由戀愛成功,可省去相親一節。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辦出嫁酒席。這天男方組織迎親隊伍來女方,入村時放三響雙響鞭炮,村上姑嫂們即拿杉木枝欄於大門外路上,表示晚上要對歌。赤郎(對歌手,男方全權代表)把杉木枝折一小枝甩路上方,折二小枝甩路下方,放大量鞭炮,遞一個紅包給姑嫂,姑嫂們就撤去欄路。有的地方是關門迎親,即在門外放大量鞭炮後,塞進一個紅包,裏面姑嫂們就開門了。

念謎"借鍋"

畲族的嫁女酒有兩餐,中餐叫"落腳酒",請迎親隊伍人坐首席。晚餐是男方挑來的東西宴請女方客人,女方至親坐首席。故午餐後要舉行"借鍋"儀式,意爲借對方廚師、炊具辦酒席。赤郎端來一個放有一對點燃的紅燭、兩塊豆腐、一刀肉、一個廚師色、一對綁腿布的米篩,向竈神作揖後,開始念開場白:"郎兒住山頭,多見柴林,少上書堂,古禮難全,唸錯莫怪,請阿姨舅姆多多原諒"。"借鍋"詞第一段是對女方美景讚揚:"今日來到太公鄉,太公住的好寮場,門前麒麟對獅子,寮後金雞對鳳凰,龍馬相會在寮場,觀音坐落在中央,金字寮門八字開,郎兒借鍋上門來"。接着是念炊具的謎語詞,姑嫂們先把能藏的炊具都藏起來,等唸到一樣,拿出一樣,念不到不拿出,要從頭再來一遍。謎語是順口編的:"借你阿姨四四方方一堵牆(竈臺),中央開個龍潭(鐵鍋),借你阿姨銅鏡雙雙對月光(鍋蓋),借你阿姨金雞洗浴一對(木構),…………"等,約有三、四十樣,"借"齊後,拿菜刀口對自己向廚師作揖,廚師接過反轉刀口作揖,算是儀式完成。紅包和肉給廚師,綁腿布給燒火的女子。

殺雞罰酒

婚禮上的"借鍋"後是赤郎殺雞,雞血不許滴到碗外,滴出一滴要罰一碗酒,爲了耍赤郎,姑嫂們故意來碰撞,使血滴到碗外去,就提酒壺拿碗來罰酒,不喝就抓牢捏住鼻子灌,甚至把鍋煙抹到赤郎臉上去,以此嬉耍熱鬧。

舉盤敬酒

晚餐開始後,赤娘(代表新娘的女歌手)和一位新娘的姐妹端一個放一對紅燭、一對酒杯的桶盤來敬酒,從首席第一位舅公開始,桶盤放到桌前,姐妹告之客人稱呼後,赤娘開始唱敬酒歌:"一對酒盞花又紅,端上桌來敬××(新娘對客人的稱呼),敬你××食雙酒,酒筵完滿結成雙"。唱完,姐妹斟滿雙杯酒,赤娘端杯敬客人,客人放入桶盤一個小紅包,接杯飲完。各桌所有的客人都要一一敬過。這些紅包,一部分給赤娘作手薪,一部分給姐妹,叫"分姐妹錢",大部分給新娘帶到夫家去,以後給孩子打製帽子銀牌。

長夜對歌

晚餐後,赤娘跟赤郎對歌,有的地方是女方村上凡會唱歌的女子都來,跟迎親隊伍的赤郎、行郎等集體對歌,一直唱到新娘起行爲止。

帶種出嫁

畲族姑娘的嫁妝中要放有稻穀、花生、玉米等種子,讓新娘帶到夫家去,意爲到夫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夜行嫁

畲家風俗規定,新娘要卯時進夫家門,故新娘要按路程算好,在後半夜就開始起行,以往多爲步行,少數有坐橋,現在有的要坐小車了。

踏路牛開路

畲族新娘一切都新的,如有二位以上新娘同日出嫁,後走的路意爲舊路,就要牽牛去踏過,牛踏過的路又是新路了。若估計不出,就不管前面是否有新娘走過,就索性牽牛踏過。家境好的人家則以牛作嫁妝,在前頭開路。

嫁男改姓

如果畲族男子到女方落戶,女方付給男方一定財禮,即嫁男。山區娶媳婦較難,但有了女兒,娶個男人較容易,再山頭也有人來。畲民多興嫁男,站在男方叫"去當兒",站在女方叫"喊兒"。許多村有一半是"喊兒"。嫁男和嫁女辦酒席是一樣的,只是換了女方來娶。嫁來的男子要改女方姓,然後子女也接下去姓女方姓,這樣的族規是爲了讓畲族的姓氏不亂。嫁來的男子不受村坊和家庭歧視,還避免了難以處理的婆媳關係。有的漢族男子也喜歡到畲家"當兒",只要學會畲語,在村上關係很溶洽。

做兩頭家

如果雙方都爲獨生子女,要負擔雙方父母,就兩邊走動,種好兩家的田。各自辦酒席,不講財禮,客人同樣來賀喜。男子先到女方拜堂,再雙雙到男方拜堂。等子女長大後,再分開各繼承一頭。也有界段性兩頭家,即一方弟妹未長大,或父母有病缺少勞力,等弟妹成婚後,再女方到男方落戶或男方到女方落戶。

女有十八難 男有二十難

畲族戀愛婚姻比較自由,他們在勞作,出行,節日,婚禮等公開場合互相認識,並往往以歌傳情,以歌作媒,表達各自的心跡。隨着多次約會,相互瞭解,發展感情,互贈信物,私定終身,然後才告知父母,託媒說親。有的畲區還由兩個媒人,即男女雙方各一人,前往說合。即使預先由父母提親,媒人介紹,也得經男女青年雙方同意方可成親.

畲家有”女有十八難,男有二十難“之說,即女性18歲忌出嫁,男性20歲忌娶親,一般畲家男女結婚都避開這個年齡(廣東畲族無此忌)。雖然畲家婚戀較自由,但還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親過程仍然莊嚴審慎,經過問親,搭定,報日,做表姐等程序。作表姐是閩東,浙南的風俗,即當年出嫁的姑娘,母舅姑姨都要請她去"作表姐"陪客唱歌,通過與村裏男性歌手的盤對訓練,以便在新婚對歌時不出洋相。

婚禮茶爲最

畲族姑娘出嫁,上轎前,要用茶葉拌米穀貯在樟木八角紅漆茶盤中,邊唱“分酸”歌,邊向廳堂撒茶米,意爲孃家播下茶種穀種,日後能發丁發財。有的地方在姑娘花轎出門時,以一碗茶葉拌米穀撒向轎頂祝福他們一路平安。有的地方新娘花轎到達夫家時,由新郎的姑母手執托盤安上兩杯清茶向轎裏幌一幌,新娘立起遞上紅包,並把隨帶的花生、米花等“茶泡果子”拋出,讓小孩們爭揀,然後,下轎拜堂。

福安與霞浦交界的一帶畲族,新婚之夜,新娘要先向舅公敬“九節茶”,意爲舅公爲首飲新娘這第一杯糖茶時,壓在杯底的紅包要有“九節薯郎”那麼大(現錢要逢九,如九元、十九元、二十九元)。在新娘過門之前,親家嫂要向前來接新的親家伯敬“寶塔茶”。他們象耍雜技一樣,故意用紅漆樟木八角茶盤,將五大碗茶象疊羅漢式的疊成三層——一碗做底,中間三碗,圍成梅花形,頂上再壓一碗。飲茶時,親家伯要用牙咬住“寶塔”頂上的一碗茶,以雙手挾住中間的三碗茶,連同底層的一碗分別遞給四位轎伕。他自己一口飲幹咬着的那碗熱茶,纔算工夫到家。要是把茶水濺了或倒了,就會遭到親家嫂們的奚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