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仅仅是李兰迪,刘涛作为店主,也将治愈系画风的综艺,往职场考核制方向走。虽然都说刘涛是个不近人情的老板,但职场就是这么残酷,不管亲人还是朋友,在老板眼里都是员工。

李兰迪最近口碑似乎不太好。

她参加了《亲爱的客栈》这档节目,却暴露了许多不被观众待见的缺点。

情商低、说话得罪人、迷糊过头帮倒忙、逢错事便说自己忘了......

甚至因为人设过于不讨喜,一度排上热榜被观众喊话退出客栈这个综艺。

不仅仅是李兰迪,刘涛作为店主,也将治愈系画风的综艺,往职场考核制方向走。

不知道是人设需要,还是真情流露,还是节目组的恶意剪辑,这一季的画风,都让人开始摸不着头脑。

1

亲爱的客栈,此前一直以度假、悠闲等题材为主。

第三季回归后,却俨然成了职场大冒险。

写简历、做早餐、背手册、接受考试、职场考核、淘汰制......

刘涛作为店主,带领底下员工,开始了新一季的职场图鉴。

此时的刘涛,不再是贤妻良母,而是化身安·刘涛·迪,成为职场女强人。

在节目刚开始的时候,刘涛丢掉了之前的人情味,把自己定性为狼头、老板。

并要求员工不许亲密地称呼她,一定要喊“老板”、“店主”等具有一定地位性的称呼。

甚至对他们说:“别跟我嘻嘻哈哈,这是公司不是你家。”

一下子把员工和店主的距离划了开来。

这里没有人情味,也不讲人情味,只有职场的斗争。

在讲解PPT的时候,刘涛让林心如坐到后面去听。

观众看到这里,认为刘涛在故意卡掉林心如的镜头,也在排挤林心如,舆论一时炸开了锅。

也有人认为,这像极了职场上被排挤的一些人:被打压、被命令、被各种为难......

逼得刘涛在网上澄清:

“我让心如坐在后面单独听,是因为她当时女儿微信视频来了,只有那个地方没有摄像机能对准手机屏幕,这是重点。”

而节目的剪辑剪辑,制造出了一系列冲突,也制造了一系列热点。

有的时候,眼见的,未必就是实。

在节目里,刘涛是个毫无人情味的领导,制定考核和淘汰制,不许员工套近乎,时刻摆出老板的态势。

不习惯这些情节的观众,都认为刘涛太有领导架子了。

甚至因为过于强势,还被拿来与《中餐厅》里的黄晓明比较,认为两人都有“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影子。

但事实是,不同于前两季的慢生活,这一季的店长,有了20天创收10万元的指标,肩上的责任就更大了。

因为节目设置有考核和淘汰制,所以作为店主的刘涛,需要对员工做出一定的要求。

末位淘汰制,即使残酷,但在现实职场也真实存在,谁都避免不了。

2

而年纪小的李兰迪,本有着天真单纯的国民妹妹人设,却在这里综艺里也翻车了。

节目有个是做早餐,大家都在忙着找肉,焦头烂额中。

而李兰迪早就已经找到肉在冰箱里了,但是她只拿了自己的那一部分,没提醒其他人。

后来林心如在冰箱找到大量的肉之后,李兰迪那一头却甜甜地笑了起来,说自己忘记告诉她们了。

刘涛要考核店员们做早餐的水平,需要每个人都做一份心目中适合客人早上吃的餐点,由刘涛来品尝打分。

这项考核还有时间限制,可以说需要员工们临时发挥且接受考验。

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马天宇还腾出了不少时间手把手教李兰迪学做餐点。

教她如何炒出西红柿的汁,帮她盛面,帮她给面调味......

最后评分环节里,李兰迪拿了7.3的分,而马天宇4.9分。

李兰迪是第二名,吴磊拿的是7.5分。

刘涛认为,李兰迪的水果准备过多了,如果少一点,就是第一了。

而这时候的李兰迪只是看向了吴磊,回答了一句“那我就变成第一了”。

整个过程中,李兰迪没有跟刘涛提到马天宇帮助过自己的事,也没有在大家面前感谢马天宇。

只是在后面小小地和马天宇互动了一下。

当有博主质疑李兰迪遭受恶意剪辑后,节目的后期人员直接点名了李兰迪:剪掉了对你不利的部分,现在买通稿拉上林心如、刘涛来反咬一口?

节目组又放出了“对李兰迪不利”的部分。

节目组问李兰迪,为什么不跟刘涛说马天宇帮助了她,而李兰迪依然是甜甜地一笑,说自己忘了。

无论是人设需要,还是真性情,都难免会让队友觉得心塞。

职场中,遇到这样的队友和同僚,换谁心里也会不好受吧?

明明是ta总无法把事情做好,还总是把事情搞砸。

明明帮忙收拾烂摊子的是自己,明明吃力不讨好的是自己。

最后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却是这样的队友。

远离“伪君子”,不做“老好人”,才不会在职场上,吃哑巴亏。

3

职场中有“猪队友”,也会有“老好人”,还有毫无人情味的老板。

无论节目是制造冲突和热点,还是立人设搞噱头。

真实的“职场历险记”,每天都在上演。

对于每天上班的日子已经够呛,回到家想看慢生活的综艺,还要面对职场图鉴的社畜们来说,简直是二度打击。

但细想来看,哪里的人际关系不像职场呢?

虽然都说刘涛是个不近人情的老板,但职场就是这么残酷,不管亲人还是朋友,在老板眼里都是员工。

能让老板另眼相待的,只有那几个业务能力强的员工。

对于老板来说,看的是业绩,员工需要冲刺的是KPI,职场不存在慢生活,有的只是竞争。

但更多的人,还是属于职场上的一员。

我们没办法避免“猪队友”,但可以拒绝做个老好人,不拿人情博同情,而是靠成绩说话。

形形色色的职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前路未知。

我们能做的只有收起傲慢与脾气,努力地向前走,尽全力将工作做到最好,这样才有机会赢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