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腹地,必魯圖沙峯雄踞萬峯之上,海拔1617米,相對高度500多米,比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第二高沙峯還要高出70餘米。從下往上仰看,他那雄壯偉岸的身軀直插藍天。

汽車駛過一段柏油路,拐了一個小彎,進入巴丹吉林沙漠。正值初冬,天高雲淡,風清氣爽。車輪摩擦着細沙,發出沙沙的聲響,黃色平緩的沙丘撲面而來。

巴丹吉林沙漠

連續翻過幾個緩坡,此時已完全置身沙海中。透過車窗,沙山一個挨着一個,平坦舒緩的斜坡,陡峭聳立的山峯,遠方的小沙丘狀似可愛的饅頭,近前的沙山好比放大的雙峯駝,縱橫交錯,首尾相接,連綿起伏,在天穹下一望無際,像一幅巨大的油彩畫。

沙山與沙山之間,有緩坡相連,有深溝相隔,汽車在坡梁和溝壑之間,一會兒沿着六七十度的陡坡爬向山頂上的藍天,一會兒在數百米長的沙樑上滑進深溝,如一葉扁舟在茫茫的大海中上天入水、起伏翻騰,激盪起心中浮沉翻轉的波濤。

蘇敏吉林湖

如波濤翻滾後定格的大海,如重巒疊翠的山脈。如此壯闊、雄渾、浩瀚之美,超出了我們對沙漠的想象。

在沙漠,風是沙的朋友,風塑造着沙的姿態、腳步。細小的沙粒依着風的吹拂,沿着沙脊向上爬行跳躍,壘起高高的峯頂,而後折身向下滑行。風是柔軟的浪,把沙子吹出一道道曲線,像嬰兒的手和腳,像少女的臀和胸,像男人的臂和肩。輕柔的、圓潤的、粗獷的沙際線,把無垠的沙漠打扮得即妖嬈又偉岸,既現實又夢幻。“上帝之手畫出的線條”之美超出我們的想象。

汽車在爬上一段高坡後戛然而止,推門而下,站在高高的沙山往下一看,一座湖泊如天外來客,突然出現在我們的眼前。蘇敏吉林湖,沙漠中最大的湖泊之一,安然靜臥在四面環繞的沙山之中。此刻我們腳下站立的沙山位於湖的西邊,陡峭、高大、雄壯,沙子在六七十度的斜坡俯衝而下,有傾瀉掩埋湖水之勢,卻在緊貼湖面的邊緣奇蹟般地立起一堵“高牆”,像大山一樣堅固牢靠,用巨大的身軀守護着腳下的一池清泉,幾百年來寸步不移,令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湖水平靜如鏡面,倒映出天光雲影

湖泊形如少女上身,曲線柔和,身姿優美,在陽光下閃着藍光,像藍寶石般的富貴耀眼。湖水平靜如鏡面,倒映出天光雲影、蘆葦和沙山。

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僅100毫米左右,蒸發量卻有4000多毫米,但沙漠中的湖泊竟然有140多個,當地牧民習慣稱作爲“海子”。

一個個海子,如一個個藍寶石,鑲嵌在沙漠中,與高懸的雲彩、近傍的沙山相映成趣、交相輝映,把那沙漠裝扮得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沙湖一色之美超出我們的想象。

寒冬將至,黃蒿、沙米和駱駝刺仍然在頑強地生長着,稀疏地點綴在沙梁間。湖邊或低窪處,間或有幾峯駱駝在低頭喫草、抬頭遠望。偶爾有蒼鷹在無垠的天空上飛過,像一道黑色的閃電。嚴冬的沙漠,仍然蘊藏着不竭的生命力。

白色的蒙古包,悠然獨立在海子邊。最大的居民點蘇敏吉林湖,如今多稱爲廟海子,居住着4戶牧家,2年前他們還住在土坯房中,2016年政府的民生改造工程幫助他們免費蓋起了磚瓦房,安裝了風光互補發電設備和太陽能熱水器。那白牆和紅色鋼瓦在黃色的沙漠中發出奪目的光彩。

世界上唯一建在沙漠中的寺廟——“沙漠故宮”巴丹吉林廟

距4戶牧家數百米外,有一座古寺巴丹吉林廟,始建於1755年,2013年成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廟主殿面積不過300平方米,右側是一座佛塔,左側殘存着一座大殿,建築風格漢藏結合,主殿是四角樓閣式的兩層廟室。廟小名氣大,這座藏傳佛教寺廟有“沙漠故宮”之稱,“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沙漠中的寺廟。”廟裏唯一的喇嘛洛桑朝格尼自豪地說。

一年之中,除了春天少數日子和冬天偶爾颳着風沙,巴丹吉林沙漠宛如處子,絕大多數日子安靜沉默。4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邊緣散居着衆多牧戶農家,在那100多公里的腹地,仍有27戶牧家堅守其中,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那種恬淡寧靜之美超出我們的想象。

落日昏黃,沙漠鍍上一層金色,蘇敏吉林湖畔升起裊裊炊煙,呈現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畫卷。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被譽爲中國最美的沙漠,果然名不虛傳。

美哉,巴丹吉林沙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