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渐成网购“主力军”,市民最爱鞋服和电子产品,消费者的购物场景越来越社交化……

  从“双11”数据看我市网购新风向

  11月12日0点,2018年的“双11”大促正式谢幕。历经10年的天猫“双11”,成交额不断刷新。阿里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天猫“双11”总交易额为2135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

  在大庆,这个数字也在不断刷新历史,从已经公布的大庆历年“双11”交易金额来看,从2012年的0.51亿元,到今年的3.41亿元,这七年的“双11”加起来,大庆人一共花掉了13.12亿元。记者了解到,随着今年线上线下的大融合,消费者不仅到网上买实惠,也到实体店买吃喝、买服务,“双11”已然成为大庆人的一场线上线下的消费狂欢。

  

  网购数据惊人,80后成消费“主力”

  “这个‘双11’你败了多少?”从11月11日开始,朋友圈里就陆续有人晒“剁手”清单和账单了。记者采访发现,如今,“双11”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网购狂欢,在记者调查的人群中,多数人都掏了腰包,对“双11”的贡献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数据显示,“双11”黑龙江省交易总额为32.36亿元,在全国排在第21位,其中省会城市哈尔滨的交易总额为15.19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大庆人今年一共败了约3.41亿元,位列全省第二,相当于每小时花出1420余万元,而大庆人最爱的商品前五名分别是女款羽绒服、靴子、手机、皮草和针织衫。

  近几年,大庆的网购发展惊人,翻看近几年的网购数据,2012年我市“双11”网购消费额是5100万元;2013年网购消费额达到1个亿,增加近1倍;到了2014年,网购成交额再次刷新纪录,达到1.27个亿;而2015年,我市网购成交额达到1.74亿元;2016年,大庆的“剁手族”一共败了约2.25亿元;2017年,这个数字刷新到2.94亿元;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有了新的突破,24小时销售额实现3.41亿元,环比增长16%。

  从今年的“剁手族”所处的年龄构成来看,80后是“主力”,而90后与70后的消费者占比比较接近。

  据悉,我市“双11”天猫购物者,按所处的年龄占比排序,80后为消费主力军,占比达40.08%;90后和70后占比分别为28.47%和22.47%;60后、00后和50后占比较小,分别为6.50%、1.84%和0.64%。

  年龄不同,消费者对品牌的喜爱程度也不同。总体来看,我市各年龄段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牌多集中在苹果、海尔、小米、美的、华为;大庆人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为泰国、香港、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亚;而大庆人最爱买的土特产则分别为三七、枣类制品、牛肉、枸杞和大米。

  线上线下融合,消费者购物场景社交化

  今年的“双11”与往年相比,呈现许多新特点,比如线上线下资源相互结合越来越紧密,消费者的购物场景也越来越社交化,与餐饮、出行、娱乐等相渗透。今年的天猫“双11”,线上线下的融合是一大看点,实体商业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大庆,刚一进入11月,各大商超就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分食“双11”的“蛋糕”,而这种大促的购物狂欢氛围在这个周末达到了沸点。当天记者走访时,无论是参与天猫“双11”活动的商超,还是自己开展大促的购物中心,其火爆程度还是超出了想象,不少收银台前都排起了长队。

  “这几天商场店庆,正好赶上‘双11’,我就来比比价,一看线上线下同价,我就直接在实体店购买了。”正在商场试鞋的市民朱女士告诉记者,购物车里放了不少东西,挨个在线上线下比价之后,哪里便宜就在哪里买。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首次加入天猫“双11”的本地生活服务迎来开门红:11日前30分钟,就有近80万用户涌入口碑APP提前购买线下吃喝玩乐套餐,购买笔数超过日常全天3倍。天猫“双11”开始后的9个小时,饿了么平台上包括商超便利、果蔬鲜花和医药配送在内的新零售订单同比增长近120%。不仅如此,饿了么、口碑全场景消费,线上有肯德基、汉堡王等大牌美食冰点特价秒杀;线下是包括大庆在内的全国百城,“抢空”便利店、星巴克限时1元秒等活动纷纷登场。

  记者还发现,如今,绝大多数线下企业都开辟了线上渠道来配合线下营销。而且,“双11”活动当天,多家来自线下的传统企业在线上的销量都特别好,很好地实现了传统零售店的创新和升级。然而,也有不少商家拒绝“双11”,不融合。

  东北石油大学经管院副教授韦小兵表示,线下的企业在线上能够取长补短,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让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不断提高,增加顾客的忠诚度,提高消费者对“双11购物狂欢节”的认同心理。

  “不过,在我的消费经历中,仍有部分线下商家的营销人员将自身与电商划分得很清楚,拒绝‘双11’,这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线下商家需要进一步加强线下线上融合的意识,相应地,各商家也应该与品牌建立奖励政策,激励员工做好线上线下的品牌整合营销。”韦小兵说。

  从“面子”到“里子”,“双11”见证网购消费变革

  2009年,“双11”只是民间的光棍节,那一年的“双11”只是27个品牌参与,5200万销售收入的小尝试。十年后,“双11”已经成为全网盛宴,成为亿万网民争相抢购的购物节。

  十年来,变化的不仅仅是数据,从2009年的5200万元到2018年的2135亿元,增长了四千多倍。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2017年约为29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比重达到19.2%,电子商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商业活动和消费行为。

  根据阿里集团十年“双11”数据显示,服饰鞋包一直是大家在线上消费中花费最多的大类目,但在2013~2017年这五年的“双11”中,这一品类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更多的成交金额分配到了3C数码、家装家饰、美容护理等细分品类上。数据显示,天猫“双11”近五年成交金额增速最快的TOP 5行业分别是医药健康、家装家饰、美容护理、书籍音像和3C数码。这个变化说明消费者从愿意为“面子”买单正转为愿为“里子”花钱。

  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薛红燕表示,如今,健康化、家庭化、追求精神消费等新的消费理念正在形成,大家开始更加关注能提升生活品质的消费品类,对名牌商品、进口商品的关注热度很高,价格是网络消费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消费者也更加关注品牌、原产地、性能等商品的其他要素,消费决策逐步趋于理性化。

  薛红燕说,如今,人们在消费时更加注重快捷支付方式和移动客户端平台的使用,2017年开始移动端交易超过9成,而且还会保持上涨趋势,新零售概念的提出使得传统商超的线上线下融合更加深入,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而这种趋势将会继续延续。消费场景的优化,体验的升级,服务的精准高效,将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常态。

  十年已过,再续辉煌,“双11”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种购物方式和购物习惯的改变,也反映了中国电子商务十年间从PC端向移动端、从线上到双线融合、从“面子”消费到“里子”消费的巨大转变,更深刻映射出中国消费者巨大的消费潜力和中国电商企业卓越的营销服务能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