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视野讯:11月7日,在廉村镇甘刘村白玉蜗牛养殖基地,养殖人员正在把一箱箱蜗牛搬到温室。

  “蜗牛在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就开始冬眠了,现在把蜗牛放到温室,控制温度和湿度,蜗牛就能正常进食生长了。”养殖基地负责人陈卫东说。

  今年46岁的陈卫东是廉村镇刘宋庄村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朋友去饭店吃饭,尝到了蜗牛这种美食。在网上查询了解到蜗牛的市场前景比较广阔后,他到连云港做了市场考察,并向中国蜗牛产业协会的专家进行了咨询学习,回来后便开始从事蜗牛养殖。

  创业初期最困难的就是资金问题。“这个项目投资不小,自己一个人很难把这个事业做起来。”陈卫东说。在两个朋友帮助和支持下,三人筹集到30多万元,于今年4月份注册了河南启鑫协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蜗牛养殖。

  大棚里的蜗牛

  据陈卫东介绍,他养殖的蜗牛品种是白玉蜗牛,因其头、腹、足洁白如玉得名,是中国独有品种,以人工养殖为主。白玉蜗牛长成后70克左右,肉质肥厚,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胆固醇趋向于零,是一种食用、药用和保健价值都很高的陆生类软体动物,市场前景看好。

  今年8月,陈卫东在廉村镇甘刘村租用了3亩土地,建起了三座大棚用于蜗牛养殖,目前其中一座已经投入使用。“今年首茬养殖的10万多只蜗牛种已长成,一只蜗牛种牛每年可以产卵4到6次,每次产卵150到300粒。按市场最低价每公斤12元,前景非常可观。”陈卫东说。

  蜗牛养殖是个新兴产业,在养殖技术方面,周边没有经验方法可以借鉴。为尽快熟悉蜗牛的生活习性,掌握蜗牛的养殖技术,陈卫东买来相关书籍,认真自学,同时,经常外出考察学习,最终取得了技术突破。

  “冬天大棚的温度不适合蜗牛生长,需要及时转移到温室里,蜗牛适应高温高湿的环境,还要经常喷水才利于采食。”陈卫东介绍。

  蜗牛菜品

  目前,用工方面,除了家人外,陈卫东还雇了当地几位贫困户,专门负责蜗牛的日常管理,使他们在照顾家人之余,也能就近务工就业,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

  鉴于蜗牛喜欢吃蔬菜的生活习性,陈卫东打算再流转30亩土地种植蔬菜、瓜果,并进一步扩大养殖厂房,真正实现规模化养殖。

  陈卫东说,他们未来的目标是成立一个白玉蜗牛养殖合作社,发动周边乡镇共同养殖,发展蜗牛养殖、加工、配送、餐饮全产业链。(梁一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