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視行業的“優勝劣汰”法則,在影視寒冬下體現的更爲明顯,在“隨便一部流量堆砌”的影視劇在市場失靈後,投資公司更傾向於打造口碑作品。“二八定律”在影視行業尤爲突出,基本上80%的資源掌握在20%的人手中,頭部資源更是被大公司所“壟斷”,絕大多數從業者都處於產業鏈頂端。

影視寒冬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近日,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具體表現爲公司狀態註銷、吊銷、清算、停業。
前不久,明道在某綜藝上透露自己無戲可拍,這也反映出大多數影視從業者的生存現狀。據秋交會上發佈的報告顯示,今年1月到9月份,全國連續劇備案數較去年下降27.1%,集數下降30.1%,影視寒冬狀況可見一斑,昔日的娛樂資本風光不再。

資本退燒,行業洗牌

曾經的影視行業是一個“特別容易賺錢”的行業,準確來說,是從2015年春天開始,影視成爲上市公司併購轉型的香餑餑,許多行業不景氣的公司紛紛將目光轉向影視。

據Wind數據顯示,2015年文化傳媒行業總市值達到1.66萬億元,板塊同比漲幅達到74.32%,市值飆升的同時,文化傳媒公司併購擴張也進入白熱化。2015年,文化傳媒公司共發生併購196起,涉及資本約893.83億元,也就是說,幾乎不到2天就發生一起文化傳媒公司併購。

影視寒冬下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行業置之死地方能重生

2015年熱播電視劇

熱錢湧入,整個行業達到創作高潮,影視作品百花齊放。也正因如此,很多外行的投資人急於擠入這個圈子,導致盲目投資,於是就吹起了泡沫,之後影視併購監管趨嚴,泡沫幻滅。

影視寒冬在電視劇方面尤爲明顯。一方面電視劇平臺由傳統衛視向網絡視頻平臺傾斜,國內視頻平臺在經歷野蠻發展後,“優愛騰”三足鼎立格局基本形成。在同時仍處虧損狀態的背景下,這三家平臺聯手遏制演員薪酬和製片成本,採購費用大幅下調。

另一方面,影視審查、監管趨嚴,部分作品臨時撤檔、改檔,投資回報艱難,一些無力支撐的小公司會被直接過濾掉,很多大機構開始通過聯合出品等降低風險,可以預見未來影視投資的頭部效應會越來越明顯

“二八”定律突出,神仙陣容頻現

“二八定律”在影視行業尤爲突出,基本上80%的資源掌握在20%的人手中,頭部資源更是被大公司所“壟斷”,絕大多數從業者都處於產業鏈頂端。在寒冬下能接連進組拍戲的演員佔比甚至不到10%,其餘90%的屬於腰部演員,無戲可拍是常態。

影視寒冬下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行業置之死地方能重生

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星辰大海青年演員計劃”

什麼樣的演員有戲演?***統計了明年(2020年)待播的97部劇集及其男女主演的相關數據,發現明年有2部以上待播劇的30位演員中,大部分在最近3-5年裏都出演過熱播爆款劇,且80%都畢業於中戲、北電、上戲三大專業院校。

例如明年有三部劇待播的王凱,2015年有《僞裝者》和《琅琊榜》,2016年有《如果蝸牛有愛情》,2018年有《大江大河》;同樣三部劇待播的潘粵明,2017年有《白夜追兇》,2019年有《鬼吹燈之怒晴湘西》;明年有兩劇待播的黃景瑜,2019年上半年有爆款劇《破冰行動》,此外還參演了2018年爆款電影《紅海行動》,2019年電影《決勝時刻》……

影視寒冬下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行業置之死地方能重生

知名度、人氣和演技都是投資方選角時會考慮的,出於穩妥起見,專業名校畢業、有一定的口碑和人氣成了重要的條件。除了電視劇一線演員,很多“老戲骨”、“電影咖”也成了電視劇的常客,除卻有足夠的演技和名氣,很多製作公司爲了穩妥或是捧自家新人會採用“老戲骨+年輕流量”的模式拍攝電視劇。
如最近開播的《慶餘年》中的陳道明和吳剛、《鶴唳華亭》中的王勁松、張志堅和黃志忠,周迅的《如懿傳》、陳坤倪妮的《天盛長歌》、張震、倪妮的《宸汐緣》等,行業不景氣,電影咖和老戲骨也不得不放下身段接拍電視劇,不再非主角不演。

影視寒冬下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行業置之死地方能重生

陳坤、倪妮主演的《天盛長歌》

這樣的情形對電視劇製作公司來說求之不得,但是對腰部電視劇演員來說,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

優勝劣汰,困境倒逼轉變升級

影視行業的“優勝劣汰”法則,在影視寒冬下體現的更爲明顯,在“隨便一部流量堆砌”的影視劇在市場失靈後,投資公司更傾向於打造口碑作品。受“限古令”影響較大的古裝劇,高口碑破圈尤爲明顯,《長安十二時辰》、《宸汐緣》、《慶餘年》、《大宋少年志》等劇,豆瓣評分都在8分及以上,網上討論度也比較高。

影視寒冬下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行業置之死地方能重生

一方面,真正的好演員有了更好的資源和創作空間,提供高口碑作品;另一方面,纔不配位的演員、流量雪花不再躋身影視圈、強佔資源,紛紛通過參加綜藝維持高曝光,客觀上改變了影視行業亂象。

目前來看,影視業的寒冬現象仍會繼續,影視行業仍處於洗牌階段,短期內看不到回調的希望。站在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行業經歷了泡沫的過程,發展會更加穩健、理性,有益於影視行情長期的健康發展。寒冬困境在調整和前進中重新向前,在“量”和“質”中尋求平衡,頭部影視作品如何保障質量和口碑,是行業接下來的任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