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另一个较为大型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坪子安置点,共有百里杜鹃其他乡镇(管理区)的搬迁户215户905人。为了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鹏程管理区引进了一家口罩生产厂,解决了40多人的就业问题。

猪食盆,用绳拴

否则就会滚下山

娃儿上学两头黑

山高路滑造死孽

......

这几句歌谣,是百里杜鹃鹏程管理区(原大方县普底乡)吊水组、元岩组群众以前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反映的生活环境的险恶和无奈,是众多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群众的一个缩影。可喜的是,如今,吊水组、元岩组的33户人家116人已全部搬进了当地政府为他们新建的小桥安置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桥安置点一角

走进小桥安置点,一条小河蜿蜒东去,将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美丽民居拦截在青山之下。通往小区的步道旁,是因地制宜建造起来的民族特色雕塑墙,边上是几个醒目的大字“白族人家”,通组公路、篮球场、文化广场、太阳能路灯、花池一应俱全。如果不说这里是安置点,还以为是一个别墅区。

小桥安置点一角

鹏程管理区党委副书记夏逸飞介绍,小桥安置点是2016年按照每人25个平方米的标准建造的,当年建好,当年就把他们迁入。入住的群众绝大部分是白族。也因为如此,安置点是作为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来打造的。为了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鹏程管理区凭借百里杜鹃花海文化城这一平台,投资3200万元,将这里打造成农旅融合的综合体。目前,投资100多万的河道改造正在紧张进行。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鹏程管理区将按照省委组织部“五个体系”的要求,解决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问题。夏逸飞介绍,随着近年来百里杜鹃游客的不断增多,来鹏程管理区避暑的广东、重庆等地的游客一住就是几个月。对此,鹏程管理区动员群众将自己的住房改造为农家乐或农家旅馆(民宿),把生活工具变为生产工具,发展生产力。鹏程管理区也考虑帮他们统一新建一处新居,将别墅式的搬迁房让出来做民宿,并补贴他们的差价。“只要游客进来,发展就不愁了。”夏逸飞说。

在搬迁户钱吕家,三层小楼的每个房间都收拾得整整洁洁,一家五口其乐融融。而立之年的钱吕会做装修,说起以前和现在的日子,他觉得简直是天差地别。他的梦想是要依靠好政策继续奋斗,和妻子一起拼搏,争取在百里杜鹃景区商住楼买上一套12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

坪子安置点一角

在另一个较为大型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坪子安置点,共有百里杜鹃其他乡镇(管理区)的搬迁户215户905人。走进小区,迎面而来的别墅式安置房的墙上,醒目地写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心向党奔小康”的永久性标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扶志驿站、道德讲堂、群众议事厅、老年人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

为了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鹏程管理区引进了一家口罩生产厂,解决了40多人的就业问题。目前,这家口罩生产厂共有3条生产线,每天生产口罩20多万个。此外,安置点还充分利用闲置的门面,建立了一个全区各中小学的营养餐配送中心,让一部分没有本钱和资金的群众有了就业的机会。

坪子安置点一角

尤其让人称道的是,该安置点建立了一所“四点半学校”,由辖区的团委、工会、妇联等几家单位的志愿者组成业余教师,义务辅导每天下午放学回家而没有人照顾的小学生。在这所“四点半学校”里,阅读区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书籍,手工区里有各种工具和纸张。教室内的课桌椅也摆放得整整齐齐。

团工委脱贫攻坚志愿者李丹是当天的轮值教师。她介绍,自己做的这份工作很有意义,一是解决了这些小学生管护空档期没人带的问题,让家长们安心去生产和工作;二是使孩子们在文艺素养、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得以熏陶。她教孩子们跳皮筋、玩游戏,大家都很开心。

李丹还介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安置点还将继续开办夜校,让小区内有意向学文化的文盲半文盲有学习的机会。同时,还将教会他们如何写自己的名字、如何使用手机、如何提防诈骗等知识,尽可能为小区的和谐、安宁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阅读推荐

黔西县雨朵镇扯泥社区居民“五一”不打烊,种好“小菜”好赚钱

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文/图 刘燎 蒲艳梅

监制:许学义 编审:张河源 编辑:郭力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