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屈慶,原文標題《目前降息的可能性不大——華創投顧部債券日報2018-11-15》,華爾街見聞有刪節。

債市投資策略:

金融數據的大幅下滑,加大了市場對於經濟的悲觀預期,雖然近期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但在政策效果顯現之前,估計市場的悲觀預期難緩和。因此短期來看,較差的數據、寬鬆的資金面以及較陡的曲線均有利於利率的下行,不過近兩個交易日宏觀數據對利率的利好已有所反應,在看不到數據進一步下滑的情況下,估計利率繼續下行的空間也有限。

第一,目前降息的可能性不大。7月底以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穩增長、鼓勵信貸投放等,但近幾個月的數據並沒有顯現出政策的效果,尤其是週二公佈的社融數據出現超季節性的下滑,因此市場有認爲需要通過降息來進一步刺激經濟,而我們認爲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1)貨幣政策傳導不暢的背景下,融資難比融資貴的問題更突出。目前貨幣政策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傳導機制不暢,對於銀行來說,出於自身風險的考慮,並不願意將錢貸給風險高的企業,而風險低的企業又不缺錢,就導致需要錢的企業拿不到錢,不需要錢的企業銀行拼命去放貸;對於企業來說,融資難比融資貴的問題更突出,前提是企業根本拿不到錢,如果企業可以拿到錢,即使是比較貴,相信還是有企業願意去借,如果只是因爲貴而不願意借,那麼可以通過降低貸款基準來應對。

(2)利率市場化背景下,貸款基準利率的作用已經不大。即使通過降息使得貸款基準利率下降,但是浮動區間是自由浮動的,在風險偏好低的情況下,銀行不可能降低對企業的貸款利率,甚至是不貸款。

(3)如果政策要求銀行必須放貸,爲何不在利率更高的時候貸,反而要等到貸款利率下降之後再貸,這樣只會讓銀行覺得更加不划算。

因此,靠降息並不能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反而會導致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放鬆,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和房地產市場的壓力,所以我們認爲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一、債券市場展望: 目前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週三債券市場交投活躍,央行公開市場繼續暫停操作,資金面相對穩定,國債期貨高開小幅震盪,現券收益率小幅下行,幅度在1-2bp左右。對於後期,我們需要關注:

第一,目前降息的可能性不大。7月底以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穩增長、鼓勵信貸投放等,但近幾個月的數據並沒有顯現出政策的效果,尤其是週二公佈的社融數據出現超季節性的下滑,因此市場有認爲需要通過降息來進一步刺激經濟,而我們認爲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1)貨幣政策傳導不暢的背景下,融資難比融資貴的問題更突出。今年以來,央行通過多次降準等方式提供中長期流動性,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企業的融資環境沒有改善,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效果並沒有顯現,主要還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對於銀行來說,出於自身風險的考慮,並不願意將錢貸給風險高的企業,而風險低的企業又不缺錢,就導致需要錢的企業拿不到錢,不需要錢的企業銀行拼命去放貸;對於企業來說,融資難比融資貴的問題更突出,前提是企業根本拿不到錢,如果企業可以拿到錢,即使是比較貴,相信還是有企業願意去借,如果只是因爲貴而不願意借,那麼確實可以通過降低貸款基準來應對。

(2)利率市場化背景下,貸款基準利率的作用已經不大。即使通過降息使得貸款基準利率下降,但是浮動區間是自由浮動的,根據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一般貸款中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達到73.76%,上浮比例在30%以上的佔比約40%,而且目前貸款基準利率已處於歷史最低。因此,在風險偏好低的情況下,銀行不可能降低對企業的貸款利率,甚至是不貸款。

(3)如果政策要求銀行必須放貸,爲何不在利率更高的時候貸,反而要等到貸款利率下降之後再貸,這樣只會讓銀行覺得更加不划算。

因此,單純靠降息並不能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反而會導致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放鬆,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和房地產市場的壓力,所以我們認爲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

如果您有優質的、符合見聞調性的原創文章,歡迎以個人的名義投稿入駐華爾街見聞名家專欄。

投稿方式 :請將個人簡介以及代表作品發送至 [email protected] ,並附上電話和微信以便做進一步溝通,在主題中標明: 申請入駐見聞專欄 + 投稿人名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