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北伐中,梁武帝的侄兒蕭淵明被俘,侯景派人假冒使者,提出以侯景交換蕭淵明,試探南梁態度,梁武帝竟然應允。不要傷害陰德厚重的人。

人生在世,有時候被傷害多了,便會有了睚眥必報的想法,這本無可否非,但在報復之前還是要想清楚,到底自己錯了,還是別人錯了。同時也一定要記住,真正人品高尚的人,絕不會傷害這三種人,所以福祿雙全,一生順遂:


不要傷感對你有恩的人

俗話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生命中,有恩於我們之人,絕不可傷。

人可以不識字,但不可以不識人。樹高萬丈不忘跟,人若輝煌莫忘恩!

生而爲人,不管對你有恩的是動物,還是人,千萬不要做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小人。

世人常罵呂布乃三姓家奴,可南北朝時期侯景有過之而無不及。

侯景最早跟隨爾朱榮,參加大小戰事無數,深得爾朱榮信任。高歡滅爾朱榮後,侯景帶部衆投到高歡麾下,屢立戰功,被高歡封爲吏部尚書,濮陽郡公,尚書僕射,河南道大行臺等職。


高歡看出侯景心高氣傲,不甘居人之下,死前,一再叮囑兒子高澄小心提防。可是高歡屍骨未寒,侯景就叛變了。他起初打算投奔宇文泰,但是宇文泰一代梟雄,早就識破了侯景骨子裏的反覆無常,拒絕了他。

侯景於是率部下投降北朝死敵,南朝的梁武帝。梁武帝之前,剛做了一個春秋大夢,夢裏滿北朝羣臣都向他拜服,侯景來投正應了這個夢,梁武帝欣喜若狂,封侯景爲河南王,大將軍,持節令。

在北伐中,梁武帝的侄兒蕭淵明被俘,侯景派人假冒使者,提出以侯景交換蕭淵明,試探南梁態度,梁武帝竟然應允。於是侯景再次叛梁,他強徵兵員,任由手下強搶財物女子,無惡不作,以此爲樂,史稱侯景之亂。

侯景後來攻破建康,將曾經在危難時刻收留他的梁武帝蕭衍活活餓死,自封大都督,先後立蕭綱、蕭棟爲帝,隨後沒過多久便威脅蕭棟禪讓,自立爲帝。

當時的江南經過這一系列的變故,人口損失了將近一半,梁武帝時候侯景仍是縱容下屬燒殺搶掠,因此百姓哀怨載道,更對他恨之入骨。

羊鵾見此便假意歸順,有一天他終於找到機會,見到酒醉後的侯景將其殺死。百姓跟兵士們知道後都欣喜若狂,將侯景的屍體分而食之,就連他強娶來的妻子溧陽公主也喫了一塊。

人在做,天在看。當別人施恩與我們,冥冥之中我們已欠下了種種恩情。一旦心存歹念、惡念,去傷害曾給予自己恩惠的因果報應非同小可。所以,我們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常念人好,常記人恩。


不要傷害陰德厚重的人

佛經中說:“人若奉陰而不欺者,聖人知之,賢人護之,天乃愛之,人以悅之,鬼神敬之。“《了凡四訓》中說:“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

爲善被人知,爲陽善;爲善人不知,爲陰德,陰德的能量遠遠大於陽善。而陰德厚重的人,往往都是樂善好施的大好人,他們一生都在做好事,行善積德。

周武王推翻成湯的暴虐統治後,建立了大周王朝,雖然經過歲月的流逝,周天子在春秋時期權位越來越差,但仍有祖上保佑。

到了秦武王繼位後,他便率領一羣烏合之衆欲想遊歷洛陽,當時的周赧王無權無勢,但仍是周天子的他還是派使者在郊外以賓主之禮迎接他。

秦武王到了洛陽之後,仗着自己力大無窮想要去搬弄那九龍神鼎,殊不知上古時期傳下來的寶物豈是一般凡人可以隨意玩弄。最後果不其然,一隻巨鼎在他搬起後的瞬間落下,將他脛骨壓斷,當夜便死去了。

人存善念,天必佑之。陰德厚重的人自有上天庇佑,我們去傷害他們,就是在自找苦果、自損福德。所以,遇到陰德厚重的人,我們不要去傷害,而是要多去親近,多去學習,多種福田,多多積累陰德善業。


不要傷害興平持戒的修行之人

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修行之人遠離紅塵,心平持戒,潛心修行,因爲心無雜念,不諳世事,身上會自動加持一種寧靜的氣場。

如果傷害這種心懷衆生,慈悲度世之人,必然會遭到嚴重的果報。而且修行之人都是大善之人,他們會用自己的修行成果助更多人受益,傷害了一個修行者,就等同於阻礙了更多的人,因爲結緣佛法而受益。

你可以不信佛法,但如果遇到修行之人,切不可言語不當,行爲不敬。莫道因果無人見,舉頭三尺有神明。


人心就如薄紙,皺了就再也抹不平。感恩那些對我們好的人,不傷害真心對我們的人。無論世事如何,心中常懷感恩,才能積累福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