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中心城區“山水城”規劃成果通過專家評審助力城市品質提升

造“翡翠項鍊” 建活力城區

記者昨日獲悉,市城鄉規劃局日前召開了《環同沙地區概念規劃及整體城市設計》《“三江六岸”地區整體城市設計》《“兩軸三節點”總體設計》三項規劃(以下簡稱“山水城”規劃)成果的專家評審會。

會議指出,通過編制“山、水、城”三項規劃成果和實施方案,對於推動中心城區核心地段功能品質強化和山水特色格局優化,打造生態宜居的城市中心區具有重要而長遠的影響。

據介紹,專家組一致認爲該三項規劃達到了規劃編制任務的要求,原則同意通過評審。市城鄉規劃局將按照專家意見和建議,組織完善規劃成果,並上報市政府正式審批,爲加快推動中心城區城市品質提升項目實施落地提供規劃指引。

打造同沙特色小鎮集羣

環同沙地區以同沙公園爲核心,北至迎賓路,東至松山湖大道,南至連馬路,西至綠色路,涉及東城街道、寮步鎮、大嶺山鎮,總面積約80平方公里。

市城鄉規劃局表示,環同沙地區是東莞提升競爭力與吸引力的戰略地區,也是促進中心城區與松山湖片區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未來將承擔東莞城市中央生態公園、城市創新產業高地、城市公共生活樞紐等功能。

《環同沙地區概念規劃及整體城市設計》提出,以“環湖保護與開發圈層梯度引導”爲原則,以同沙水庫爲核心組織三大活力圈層,構建獨具吸引力的“東莞翡翠項鍊”。

第一圈層爲同沙水庫內部,重點佈局生態溼地、淡水沼澤、候鳥棲息地等生態保育功能。

第二圈層依託同沙水庫環湖路、環山路,結合同沙公園已有資源點及可開發、特色突出的生態景觀節點,佈局生態旅遊、文化旅遊、體驗旅遊等功能。

第三圈層主要結合現狀發展基礎,分片區進行特色產業發展指引,形成一個活力新城以及七個特色小鎮,打造同沙特色小鎮集羣。圍繞TOD站點與同沙公園入口,聚焦東城黃旗南、東城牛山、大嶺山文旅、寮步美麗村居等特色片區,以“搭建共謀共建平臺、重點片區實施帶動、踐行經營城市理念”爲基本原則,通過推動26個項目開展深化設計、落地實施,從而建立起環同沙片區城市品質提升共建框架。

突出濱水特色促舊城復興

“三江六岸”地區是以東江南支流(含東莞水道)、汾溪河、中堂水道三支水系爲依託的主城區濱水空間,涉及萬江、東城、莞城、高埗、石碣五個鎮街,總面積約29平方公里。該地區緊鄰莞城歷史文化街區和城市中央商務區,是東莞歷史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心城區與水鄉地區聯繫的橋頭堡,也是目前市域濱水開發條件最好、濱水資源最爲豐富集中的地區,在全市歷史文化傳承、濱水生態價值挖掘、宜居生活環境塑造上均具有重要地位。

記者瞭解到,《“三江六岸”地區整體城市設計》定位爲體現市民幸福生活指數的濱水舊城復興計劃。從城市設計角度入手,圍繞濱水計劃促進舊城復興的核心問題,策劃片區整體發展,構建“規劃設計-項目策劃-實施保障”的支撐配套系統。

“三江六岸”地區總體定位爲“山水莞香”,彰顯中心城片區“山—城—水”空間格局,塑造“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脈三江六岸香”的空間形態;將“三江六岸”打造成爲濱水特色突出、歷史文化彰顯、宜居宜業宜遊的濱水複合功能區。

提升空間品質保證交通暢順

《“兩軸三節點”總體設計》中提出,“兩軸三節點”是東莞市中心城區的核心地段,“兩軸”指東莞大道-東城中路(東縱路至四環路段)、鴻福路(莞太路至莞長路段),“三節點”指地鐵2號線東城站、旗峯公園站和鴻福路站的周邊地區,總體設計研究範圍約12平方公里,詳細設計範圍約295公頃。

據悉,該規劃以“綻放東莞活力的中心城區”爲目標,通過“微設計、微改造、微提升”,重點提升公共空間、道路交通、慢行系統三大品質,通過推動一批以人爲本的高標準、高質量的精品工程,打造全設施、暢交通、趣空間、高品質的中心城區。

根據規劃,該區域着力提升地鐵2號線旗峯公園站黃旗廣場與旗峯公園西入口兩處公共綠地、提升廣發金融大廈-簪花嶺社區空間與南豐中心A4地塊兩處街頭綠地,將會展中心改造爲市民服務中心,提升鴻福路站周邊及第一國際商圈、東城站周邊及世博商圈的環境品質。

同時,爲應對城市道路交通發展及機動車增長壓力,優化現有城市道路與停車空間設計,對元美東路、陽光路、簪花路、朝陽路、東城中路、金華街、東平街等10條城市道路進行斷面改造,對18處道路交叉口進行優化設計,梳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通行的路面空間關係,還對13條道路進行全要素的微改造,提升市民出行的安全性與舒適性;梳理、規範城市道路路內停車佈局和管理,增設7處城市公共停車場。

規劃還要求接駁分散、不連續的城市慢行綠道19公里以完善城市慢行網絡,修繕人行道鋪裝及無障礙通行設施等。

據悉,“兩軸三節點”地區將推動23個項目,總額約13.32億元的投資建設。

東莞中心城區城市品質怎提升?

突出水源與生態保護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李立勳教授聽取《環同沙地區概念規劃及整體城市設計》方案彙報後強調,環同沙地區具有良好的生態資源,在規劃過程中要重點考慮突出水源與自然生態保護,保障與周邊地區的生態通廊連接。

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發展休閒旅遊等產業,控制城市開發強度。

強調濱水空間的步行可達性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王世福副院長對《“三江六岸”地區整體城市設計》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東莞具有豐富的河涌水網,“三江六岸”地區的城市設計要深化東莞的城水關係研究。整體的城市設計還應進一步明確城市濱水地區的空間結構,包括地標、節點體系及景觀區段、界面標準等,並強調濱水空間的步行可達性。

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間

廣州市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主任呂傳廷聽取《“兩軸三節點”總體設計》方案彙報後強調,一是規劃要以人爲本,爲人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間;二是規劃要強調慢行交通;三是公共空間強調市民屬性,城市功能與生產、生活三者之間是相互銜接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