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

学道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师父,没有师父就没有传承,没有传承,修行是很难契入的。

学道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修行的实践。在具体修习佛法的过程中,由于法理未透,很容易出现各种偏差,因此师父的指导尤为重要。通常最适合指导你修行的师父都是出家人,他们主动放弃世间名利,选择清苦的出家生活,不为别的,只为众生解脱。

只要你与他有缘,而且足够虔诚正信,那么他就可以把你带上修行之路,除此之外,世俗方面他比普通人还普通。因此除了修行,不要在其他方面对你的师父有更多的不合理的期待。

很多人学道最初都不是奔着渡人渡己的目的来的,而是因为遇到各种生活烦恼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想到佛门碰碰运气,结果一进来发现,原来丛林大院中别有一番风景。

出家人与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啊,出家人修学佛法,大多都是通达经典,智慧深广,辩才无碍;且又心地善良,慈悲柔软,善解人意,对信众也是非常关爱,善于以佛法开导信众;若是再加上颜貌端正,相好庄严,那简直就是很多女信众心目中的“绝世暖男、超级男神”。从此对寺院流连忘返,把师父当成了自己心灵的依靠。师父慈悲,循循善诱,先是解决各种烦恼,然后劝导皈依,逐渐引导修行。

可是很多人错解了师父的这种慈悲包容,把师父当成了倾诉的对象,当成了知己,当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仙,总是对师父有各种各样的期待。

心情愉悦,找师父

心情不好,找师父

家庭矛盾,找师父

情感纠葛,找师父

闲着无聊,找师父

生孩子,找师父

不生孩子还是找师父

总之就是,有事没事,找师父

对师父太过黏腻,以为师父无所不能

他们期待自己的师父有名气,这样跟别人提起的时候才有面子

他们期待自己的师父懂风水,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改运

他们期待自己的师父慈悲,“淡泊名利”,不用供养就能传授各种装X的本领

他们期待自己的师父会治病,以后生病就可以不去医院花钱受罪

他们希望自己的师父有神通,祈祷灵验,这样才有安全感

他们甚至期待自己的师父长得帅,这样才符合审美要求,看得顺眼

师父是教你学佛修行,帮助你得悟正道的,对师父在佛法修行上的指导不期待,反而有那么多世俗层面的期待,是值得惭愧的事情。

有些人给自己找借口,我还是凡夫,在入道之前,难道不能暂时满足一下自己的世俗需求吗?如果是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有情可原,可是仔细想想你对师父都在期待什么?

有些居士也许在社会上有些地位,或者是在家里骄横惯了,到了庙里就把这些习气也带到了庙里,他们总期待师父可以高看自己一眼,为了引起注意,就给师父不断的送东西,而且是想当然觉得师父需要什么就给师父送什么,从来不考虑师父是否真的需要,送来如果师父不接受或者不使用还会特别不高兴。

还有的女居士为了引起师父的注意,不惜在师父面前撒娇、卖萌,看到谁与师父走近了还会心生猜忌,私下打听,搬弄是非。期待师父修行指导方面的眷顾可以理解,世俗方面的期待还是越少越好。

需要注意,师父并非圣人。师父乃是传承佛法而来,人天导师;其职责是以佛法威德,教化众生出轮回,达彼岸。

对于初入佛门之人,师父会以慈悲方便调摄、护念此等之人善根,令其深入信仰,最终生起对三宝,对佛法的真实信心,直至得悟菩提。

师父相貌庄严,声音洪亮,那是师父多年修行的功德与福报,不应该成为你以世俗心觉得师父长得帅、声音迷人,从而迷恋的理由!

到寺院里来的居士,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他们总希望自己所从事行业的便利,有朝一日能够对师父有所帮助。

比如从事餐饮业的,期待师父去他们那里就餐;从事服装设计业的,期待师父能够穿他们剪裁的衣服;从事电子产品维修业的,就期待师父手机、电脑坏;从事医药行业的,就期待师父能够生病,从而得到他们的照料。

贫僧想说,不认识你们之前,师父都生活的好好的,希望你们不要在生活上对师父有如此多的期待,如果期待,那么就期待精进修行吧。

父母给了我们身命,出家人给了我们慧命。居士对出家人都尊称师父,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恩同再生,因此,作为弟子,千万不可有所懈怠。

大儒韩愈曾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亦不必贤于弟子。”在佛门之中,因出身不尽相同,背景亦有差异,因此,弟子未必不如师父,而师父也未必各个方面非得比弟子强。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几乎每个师父都希望自己的的弟子超越自己,并将佛法发扬光大。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概如此。按照常理,将弟子渡入佛门之后,作为师父的使命已经完成大半了,剩下的就是弟子自己修行。因而,若师父还能经常抽时间管着你,说明你已得到师父器重,应该感到庆幸。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法语:

一个信徒从一个出家人、一个法师那里得到的,绝对不会是狭义的男女之爱。心态不能解脱,无论走到哪里也不能解脱,即便师父把你带到佛国,你仍然是凡夫一个。师父对弟子的嬉笑怒骂都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或借口,弟子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否则就会错过当下。安心工作,诚实做人,守本位,听招呼,存善心,做善事,既是做人根本,也是修行方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