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80後之前的人來說,舊時光是真的“舊”,彷彿和現在的一切都不一樣,回頭望,舊時光裏的那些老物件卻是最能勾起回憶的。筆架可是大戶人家的專屬,文化人才有的東西,有家底纔有能力去上學纔有文化,那一手毛筆字擱到現在也是讓人望塵莫及。

最近幾天“後浪”佔據了各大熱搜頭條,我們不評論“後浪”如何,今天只想重溫一下那些一去不返的舊時光。

對於80後之前的人來說,舊時光是真的“舊”,彷彿和現在的一切都不一樣,回頭望,舊時光裏的那些老物件卻是最能勾起回憶的。

歷史的長河中,正是這些老物件連接和記錄着我們的過去,每一件物品背後,都是成長過程中,一份深深的情意,帶着記憶的溫度,帶着成長的痕跡。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那些舊時光裏的老物件,讓我們用心體會,雖然是舊物,也可以承前啓後與時俱進,舊有時候還是一種生活態度。

小時候,發條鬧鐘特別吵,老母雞啄米總是啄不完,秒針一格一格轉過整個童年。

那時,麥乳精很甜,雖然現在有各種飲料,但是最難忘的還是那股奶香味。

二十八寸的自行車,二十八歲的爸爸,二十八年的鳳凰牌生鏽了依然閃閃發亮。

那時候的雪花膏,樸實無華,每天塗上一點點,彷彿整個人都是香的。

一針一線納出的千層底,白邊黑麪,舒適又合腳。穿過的鞋子那麼多,還是當初那一雙最用心。

牆角塵封的老縫紉機是媽媽的嫁妝,那時東西壞了只會去修,衣服被補了又補,哥哥的衣服短了改一下弟弟還能穿。那時的媽媽耳聰目明穿起針來毫不猶豫秀髮也烏黑秀麗。

小人書早已被翻爛,裏面的故事卻歷久彌新。

針線筐也叫箥籮筐,裏面放着針線還有各種鞋面、鞋墊、,以及各種碎布料,那時候的人手好巧,裁裁剪剪縫縫補補就能變出新的東西。

筆架可是大戶人家的專屬,文化人才有的東西,有家底纔有能力去上學纔有文化,那一手毛筆字擱到現在也是讓人望塵莫及。

金鎖還是銅鎖?這個我沒見過,應該也是講究的大戶人家裏有的。

稱,小時候有個接龍謎語,第一句就是用稱起頭“一點鐵一點銅一點木頭一點繩”說的就是稱。

算盤,記得小學的時候還開有算術課,每人一把算盤打的啪啪直響,想當年我們也是會打算盤的,現在全還給老師了。

一把竹椅一把蒲扇,那時候的夏天就是這麼簡單。

木頭製成的搓衣板,時間久了,上面的橫紋都被磨平了。

銅鎖,沉甸甸的很有分量,一般都鎖在櫃子上,我們家還有一把,只不過鑰匙斷了,鎖也廢了。

煤油燈,爲了防止沒有產生的煙氣,特意罩上玻璃罩,也是講究的人。

那些記憶裏的舊時光漫長又短暫,總感覺春天太短,冬天太長。有些事可能永遠不會變,但是時光真的一去不復返。

再過二十年,我們現在也將成爲舊時光。舊時光就是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