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报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杨亮)“五一”期间,嘉峪关市旅游业悄然复苏,特别是“家乡人游家乡”“宅家游”等乡村旅游备受热捧,众多游客选择前往安远沟村、河口村、嘉峪关村、黄草营村的农家乐休闲度假,赏梨花、垂钓、采摘、野营、BBQ、体验农活、吃农家饭、喝农家酒,别有趣味。本报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荆雯)5月5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五一”期间,全省文旅市场实行“限量、预约、错峰”,安全有序开放,共接待游客1060万人次,比上年假日减少590万人次、下降35.8%。

“五一”假期我省接待游客1060万人次 旅游收入65.4亿元

游客打卡素朴·李家庄

本报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荆雯)5月5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五一”期间,全省文旅市场实行“限量、预约、错峰”,安全有序开放,共接待游客1060万人次,比上年假日减少590万人次、下降35.8%;实现旅游收入65.4亿元,比上年假日减少44.6亿元、下降40.5%。“五一”假日较清明假日接待游客增加889.6万人次、增长522%,旅游收入增加53.8亿元、增长463.8%。

其中,兰州市共接待游客280.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3亿元,较清明小长假日均接待人数增加48.47万人次,日均旅游收入增加4.35亿元,两项指标分别增长7倍和18倍,旅游市场呈现强势反弹态势。

“五一”期间,省文旅厅整合各地短线游、自驾游、周边游、乡村游等优质旅游资源,推出以室外旅游为主的“五一”假期九大主题旅游产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就近错峰出游,探丝路风情,品陇原乡愁,纳山川灵气,养健康身心。省旅游大数据中心实时监测连线景区,及时预警,一旦发现景区游客接待量达到核定最大承载量25%时,立即向相关旅游景区、市州进行预警,景区立即停止预售票,进行人员分流疏散,严防发生人员聚集拥堵现象。同时,进一步完善实名制购票和网上预约功能,我省5个5A级旅游景区及重点旅游景区严格实行分时段预约制度,预约率达到92%以上,特别是在“五一”期间,安排专人实时监控景区主入口、停车场、核心景观区域、观景平台等部位的游客情况,随时掌握景区人流、车流、气象等状况,提前向社会发布,引导游客合理安排游览行程。

图/本报采访组

相关新闻:白银:乡村游“全面开花”

倾听古战场的鼓声

本报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黄芃 杨亮)据统计,“五一”假期白银市旅游接待人数累计6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424.04万元。其中黄河石林接待人数3.78万人次,会师旧址接待人数1.86万人次。

据悉,由景泰县主办的“五一自驾游·乡村快乐行”活动,借助美丽春色激活旅游“启动键”。活动围绕“吃什么、购什么、玩什么”,为广大自驾游爱好者设计了四条精品自驾游路线,提供了亲近春天的良好契机,各旅游景区也制定了多项优惠活动吸引游客游玩观光。

相关新闻:敦煌:飞天舞者起舞月牙泉畔

飞天舞者琪琪在月牙泉

本报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荆雯)5月4日上午,在网络上爆红的兰州中山桥飞天舞者——陈婉琪,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琪琪小姐姐”到达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在月牙泉畔起舞,引来众多游客争先恐后围观拍摄。

据悉,此次“飞天小姐姐”寻根敦煌,琪琪还意外收获两位小助手,那就是鸣沙山月牙泉的萌宠——驼小驼,圆乎乎的身子,大大的眼睛,拖着爱心的小尾巴,摇摇晃晃,随着音乐与琪琪一起跳起了敦煌舞,憨态可掬,引得周围的游客捧腹。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在此特别提示,由于大风扬沙天气,能见度低,为保证游客游玩安全,5月5日,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已暂停售票,具体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相关新闻:嘉峪关:乡村旅游受热捧

本报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杨亮)“五一”期间,嘉峪关市旅游业悄然复苏,特别是“家乡人游家乡”“宅家游”等乡村旅游备受热捧,众多游客选择前往安远沟村、河口村、嘉峪关村、黄草营村的农家乐休闲度假,赏梨花、垂钓、采摘、野营、BBQ、体验农活、吃农家饭、喝农家酒,别有趣味。“五一”假日期间,安远沟村日接待游客3000余人,农家生态烧烤园全部爆满,一座难求;石桥村“梨花映雪、相遇石桥”首届梨花节,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营业收入百万余元。

目前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一手抓文旅复苏,一手抓防疫,有力保障了文化旅游市场平稳发展。节日期间,嘉峪关市文旅局采取领导包点、全员参与的方式,每天安排80余名干部职工,深入嘉峪关市各景区,协助景区做好人流疏导、体温检测等工作,全力确保景区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得到有力落实。受疫情影响,周边游、自驾游成为游客首选,乡村采摘游、烧烤游、踏青游、户外徒步游等绿色环保类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

节日期间,嘉峪关市还开展了“与阅读久别重逢之线上许愿”“童声同梦—绘本创意秀”“线上舞蹈培训”“雄小关带你游长城”等文化旅游活动,深受游客好评。

相关新闻:平凉:景区活动丰富多彩

本报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黄芃)“五一”期间,平凉市各大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接待游客量持续攀升。据测算,截至5月5日12时,当日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13.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0.75亿元;1至5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75.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88亿元。

从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云崖寺等景区反馈来看,来自平凉本地和陕西、宁夏等周边地区的游客占比成为大多数,省内游、本地游、周边游成为主流。

另外,从平凉市各地景区停车场调查来看,今年假期很少看到33座以上的大巴车和规模旅游团队,代之的是以家庭为单位或三五好友相约而来的自驾车“微游团”,以亲子游玩、踏青赏花、散心度假为主要出游动机,出游目的地主要为城乡近郊或跨县一日游。

各旅游景区瞄准假期消费回补,准备了丰富多彩“高、大、赏”的旅游活动和特色服务,主要表现在:玩出了新“高”度,国家4A级景区田家沟推出“景区首届低空飞行暨五一暖春”系列体验活动,低空观光飞行体验、田家沟电音帐篷节、水上大冲关等时尚性、动感味十足的活动吸睛又吸金。

崆峒山大景区推出了“侠女带你游崆峒”及崆峒武术和民俗表演,静宁县界石铺镇千亩梨花竞相开放,泾川县王村镇油菜花灿如大地披上金甲,崇信县牡丹花开连片,举办了第五届“山水龙泉·养生崇信”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届牡丹文化艺术节。

相关新闻:榆中:9.9万游客“打卡”

本报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通讯员 赵江梅 记者 梁峡林)截至5月5日16时,榆中县在“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9.9万人,收入7千万元。游客主要在素朴·李家庄、老家·浪街、兴隆山风景区、青城古镇以及榆中周边农家乐打卡游玩。

榆中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重点推出了兴隆山绿色徒步、素朴·李家庄田园赏花、老家·浪街乡情美食、青城古镇民俗风雅以及周边农家乐农事采摘、电子竞技、CS、骑马等健康游玩线路,重点遴选出一批乡村旅游产品线路及优惠活动,供市民游客“五一”期间出游参考。

据悉,在小长假来临之前,榆中县专项督查小组以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旅游服务规范、人员入场要求、人员数量控制、清洁消杀通风等方面为重点,对景点、酒店、游客场所等经营场所进行了检查。对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经营场所立即整改落实到位,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游客提供安全健康快乐的游玩体验。

相关新闻:临夏:民族风情引客来

本报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黄芃)“五一”小长假,正值河州牡丹文化月。省内陇西、天水、定西、武威、金昌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欣赏牡丹美景,品尝特色美食,了解河州文化。据2020河州牡丹文化月组委会统计,4月29日—5月5日,临夏市共接待游客27.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59.66万元。

4月30日,临夏市通过网络云平台全面启动2020河州牡丹文化月“道合诚邀、云赏牡丹”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策划了多项节会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场集旅游、文化、体育、美食为一体的盛宴,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观赏河州牡丹、品尝特色美食、感受民俗风情的同时,感受到全市上下乡村振兴奔小康的信心与决心,并通过文旅产业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相关新闻:张掖:多业态旅游齐头并进

山丹焉支山景区

本报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荆雯)张掖市旅游市场全面恢复开放,乡村休闲游、生态观光游、民俗文化游等多业态齐头并进。

其中,在建的张掖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成热门网红打卡地,来自张掖及酒泉、嘉峪关、天水等地的游客在景区参观游览;张掖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位于肃南县大河乡、白银乡境内,地貌景观稀缺独有、梦幻神奇、磅礴大气,带给人星际穿越般的感受。

山丹焉支山景区也举办了“疫尽甘来”主题营销宣传活动,助力“五一”黄金周旅游复苏,为打造疫后“焉支山康养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础;5月1日,山丹皇家马场景区正式对外开放运营,开园当日迎来了今年首批游客180人次。

相关新闻:天水:田园风光醉游人

游客采摘樱桃

本报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荆雯)“五一”期间,武山油菜花次第绽放,掀起了一年一度的油菜花海观光潮,游客络绎不绝。非遗与油菜花海邂逅,山谷梯田间,黄绿相间的大地上流光溢彩,满眼春光醉游人。

此外,张家川县自驾游、休闲游以及近郊乡村游,成为游客青睐的出游方式,不少游客选择乡村民宿、农家乐,以家庭为单位的乡村旅游成为当地五一出游新标配。

龙山镇马河村的樱桃娇嫩嫩、红艳艳地挂在枝头,令人垂涎。趁着“五一”假期,采摘樱桃时节正好,不少游客前来游览观光。在现场,游客不但可以欣赏美丽安逸的田园风光,还能自己动手采摘,现场品尝,体验了一把休闲的田园生活。

张棉乡庙川村的五龙头种植基地,也迎来了不少游客。尤其是很少见过野菜生长的孩子们,对五龙头采摘兴趣盎然,游玩的同时还增长不少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