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上世紀五十年代,位於河南、安徽境內的淮河發生了特大洪水,爲了徹底解決淮河的水患問題,當年秋季,水利部門決定在淮河的支流潁河上游修建一座大型水庫,具體地點就位於禹州市白沙村。

在修建水庫的過程中,一位在大壩東部負責拉土的民工,在取土的過程中,突然挖出一塊大青磚,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將青磚刨了出來,沒想到下面露出了一個黑黝黝的洞口。趴在洞口往裏看,隱約可以看到彩色的“人”穿着奇怪的衣服,民工被嚇得不輕,趕緊跑到領導處報告情況。

工程領導人趕到拿手電往裏照去才發現,下面是一座很大的磚室,民工看到的“人”都是牆上的壁畫。工地上有人曾經見過古代墓葬,說這可能是一處古代墓葬,於是工程領導人將情況上報了文物部門。

當時白沙水庫修建現場經常發現一些小型墓葬,所以考古隊也有工作人員駐紮在工地,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並且進行了初步勘察,認定這是一座大型的宋代壁畫墓,非常珍貴。隨後由省、市、縣三級專家組成的三支考古隊進駐現場,主持對墓葬的發掘工作。

考古隊在附近共清理出三座宋代古墓,其中一號墓規模最大,爲前後兩室,二、三號爲單室墓。根據一號墓中壁畫上墨書“元符二年趙大翁布”字樣,考古隊初步認定這座墓葬的主人是宋代人趙大翁,其它兩座墓是陪葬墓。

在對三座墓葬進行了仔細清理之後,最讓考古專家震驚的是三座墓葬的結構和壁畫。三座墓都是仿木建築磚室墓,結構精巧複雜,充分體現了宋代工匠高超的建造技術。

當時北京的文物專家、建築專家一致認爲趙大翁墓葬建築、壁畫,是北宋以來仿木建築雕磚壁畫墓中保存最好、結構最爲複雜、內容最爲豐富的一處,堪稱國寶級文物,這次考古隊真是挖到了一處“大寶貝”。

考古發掘結束之後,對於三座古墓該如何處置,讓三支考古隊非常爲難。通常的做法是,如果古墓本身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都會就地保護,但白沙墓葬地處水庫範圍之內,馬上就要被淹沒,不能就地保護。經過專家們多方討論,最終決定將墓葬拆除全部裝箱運走。

1952年,白沙宋墓被考古隊整體切割成了小塊,一共裝了148只大木箱,其中最珍貴的19箱上還標註了“特”字,要求技術水平不發達之前,要永久封存。直到66年之後的今天,這148箱的珍貴壁畫才被拿出一箱編號爲123號的木箱來展覽。根據當年的記錄,這隻箱子中裝的是古墓的“前室東壁帳飾、東壁抱柱和南壁前斜線”。如今這批珍貴的國寶還存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參考文獻:《白沙宋墓考古發掘報告》、《宋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