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祥云一个小山村的幸福路!

点击标题下

祥云时讯

即可订阅

自“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鹿鸣乡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探索“党建+小基地建设”发展路子,打破了山区产业发展的瓶颈,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和富民强基的新路子。

“我们村原来是祥云县21个贫困村之一,山高箐深,干旱少雨,群众增收渠道窄,因地理条件限制,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鹿鸣乡龙水村党总支书记罗国盛所说的,正是祥云县几个贫困山村脱贫前的真实写照。

破解地理条件限制难题,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罗国盛说:“我们村采取政策优先、土地优先、基础设施优先、用电用水优先的‘四优先’办法,进一步整合资源、引进项目。”在罗书记的带领下,龙水村党总支先后整合项目资金130多万元,建设猪舍2栋,养殖承载量达800多头,并配套了水、电、路等附属设施,打造了标准养殖基地1个。同时,与云南翼通宏茂牧业有限公司签订生猪托养协议,并聘请村内养殖“土专家”提供技术指导,从而规避了市场风险,打破了养殖技术壁垒。43户贫困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积极加入托养行列。养殖基地第一批生猪出栏300多头,贫困户每户得3000元收益。

拓宽农业产业发展渠道,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龙水村结合本村山高水少、居民分散的实际,按照“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养殖+种植+特色林果”的配套发展路子。为了不影响生态平衡,生猪养殖基地建在土地贫瘠、植被稀疏的荒坡上。基地建成后,村党总支牵头,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改造荒山,用猪粪“施肥”提升“地气”,改善土壤,邀请农业专家分析和测量土质,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引进滇橄榄1200多株,既绿化了荒山,又发展了一个新兴产业。目前滇橄榄长势喜人,已经开始挂果,丰产期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约8万元。

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依托小产业服务大民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龙水村把党的组织优势有效地融入产业发展中,构建“党组织引领建产业、村干部指导拓产业、党员带头促产业、农户致富靠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赢。目前,龙水村培植发展了烤烟、秋豌豆、花椒、红梨等产业1100多亩,全村贫困发生率从原来的9.15%下降到2.13%,群众收入增加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图文作者  祥云时讯通讯员杨丽芳 杨江涛  

责任编辑  杨仕宇

图文审核  胡林果

讲好祥云故事  传播祥云声音

祥云时讯  与你同行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媒体地址祥城镇府前街4号(祥城镇政府院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