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烽火连天,魏、蜀、吴三分天下,《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代奸雄,孙权没啥存在感,刘备虽不是最后的赢家,却是名声最好的一个,仁义道德、礼贤下士、宽宏待人等等。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以“仁德”著称的刘皇叔其实才是最狡诈狠辣的一人,他临终前的遗嘱可谓是机关算尽,一箭三雕为刘禅斩草除根,连诸葛亮也没逃过。

纵观三国,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刘备为人处世上的前后变化。前期刚开始打天下,他还没有什么实力的时候,可谓是非常的谦虚恭谨,仗义仁慈,顶着刘皇叔的名号,打着匡扶汉室的名义,获得了一片好感与支持。对于别人提出的建议,他也都虚心接受。尤其是对他亲自三顾茅庐请回来的军师诸葛亮更是信任有加,好的不能再好,只要是他说的话基本上都会毫不犹豫地听取,还让他跟自己共睡一塌,以示尊重与信任,这让许多人对他的行为很是赞赏,觉得他是一个有情有义值得效忠的好君主。

可后来他的势力逐渐扩大,一步步登上帝位以后,性格也悄然开始发生变化,变的任性妄为、心狠手辣。先是不顾关羽生死,没有在危急关头派兵救援,以至于他身首分离,死无全尸。紧接着是不听劝阻,自大冲动,借着张飞之死,发兵东吴,结果兵败夷陵,让蜀国元气大伤,自己也命丧黄泉。但他临死也不忘算计,真的是让人刮目相看,不愧是一代帝王,这心计也是没谁了。

众所周知,刘备临终前白帝城托孤事件,嘱托诸葛亮扶持刘禅,匡扶汉室,并且当着众人的面,告诉他如果刘禅实在扶不起来的话,可以直接废了,然后让他来坐江山。这话听起来很是深明大义,让人感动。可刘备作为一代帝王,真的会那么大度的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吗?如果真有那么淡泊名利的恶化,当初也不会费尽心思,牺牲了那么多人也要拿到这份尊荣。

刘备之所以这么说,一是为了试探诸葛亮,二是要断了他的谋反的后路,要他当着众人的面承诺永不背叛,那么多人都听到,如果他以后要是敢付出实际行动,那么就会落得而一个不守诺言,身败名裂的下场,最后也成不了事。并且刘备在说完那段话后,又让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嘱咐他事事都要听从相父的。不得不说刘备真的是特别会算计人心,他的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感激他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以及信任重视,对于刘氏父子更加忠心耿耿,耗尽自己一生的心血,去帮助他们打天下,建江山,此乃一雕。

除此之外,刘备还另外扶持李严,以他为辅,诸葛亮为主,共同辅佐刘禅。我们都知道李严原本是川蜀旧主刘璋的臣子。乍一看觉得刘备这安排还真是不偏不倚,不计前嫌,唯才是用。其实他这么做的真正原因是为了让他们互相牵制,因为他自己也明白,这俩人虽然都是他的臣子,但派系不同。一个是刘璋旧臣的代表,一个是原先跟着刘备从头开始做起的旧部代表,这两派平时虽然看上去挺和谐的,但私底下却是暗流涌动,他们俩在一起,就可以互相牵制。这也是在防着诸葛亮,侧面证明了他其实还是不信任诸葛亮的,也从来没想过将江山拱手让人,要不然也不会再有了诸葛亮做相国后,又给了李严尚书令一职,此乃二雕。

最后就是刘备在跟诸葛亮说完话后,对于其他大臣都是一句话带过,只有专门对赵云提过一句话:“咱俩认识这么多年,算是老哥们,帮我把这儿子看好了。”刘备这是在暗示赵云,如果自己托孤的两个重臣,最后有负自己所望,做出大逆不道之事时,让他用手中的兵权肃清朝野,匡扶汉室,此乃三雕。

所以说刘备用白帝城托孤这一事,同时算计了三个人,为刘禅解决朝政的后顾之忧。先是利用托孤一事,让诸葛亮对自己死心塌地,效忠刘氏父子,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接着是提拔李严上位,让他制约诸葛亮,不让他一人独大;最后还对赵云说了那么一句话,是给众人的一个警告,也是让他们三人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

这样强的帝王之术,一环扣一环的算计,虽然可以理解他的护子之心,但也是会让那些忠心护主的人寒心的吧。并且刘备千算万算,以为一切都尽在掌控之中,却没想到蜀汉气运会那么快尽数,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以及众人的付出,最后都随着刘禅被魏国封为“安乐公”,全都付之东流,蜀汉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淹没在滚滚历史长河之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