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爲星標

家人中風該怎麼辦?深圳衛計委有妙招!

來源 | 深圳衛計委

現在新聞看多了

大家都覺得猝死很闊怕

因爲專家說了

心臟驟停倒地

10分鐘沒人出手

就再也救不回來了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人學急救

學心肺復甦(CPR)、學用AED

既能保命又能救人一命

在朋友圈放出一張高大上的急救證書

朋友看你的眼神頓時就不一樣了 

但是有一樣疾病

比猝死還可怕

卻沒有獲得這樣的重視和“待遇” 

它叫 

一人中風,全家“發瘋”!

一人癱瘓,全家“癱瘓”!

這不是順口溜,而是每天都在真實發生的慘劇。

缺血性腦卒中,也就是俗稱的中風、腦梗塞,已經成爲中國致死率和致殘率第一的疾病。

根據世界中風組織的數據,全球每6人中便有1人會於一生中罹患中風,全球每6秒便有1人死於中風。 

中風的搶救,就是與時間賽跑,時間就是大腦!

腦血管被堵住後,腦組織的血液供應中斷,2分鐘內腦電活動停止,5分鐘後出現嚴重不可逆性損傷。

在發病3個小時內,通過藥物溶栓(溶解血栓),或者介入手術取栓(取出血栓),是決定患者生死存亡的關鍵。

如果你身邊有人突然中風了,該怎麼辦?

當然是馬上送醫院!相信很多人都會這麼回答。

但嘴上說說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現實是殘酷的,由於送院延遲或者不準確等原因,我國的卒中死亡率是歐美國家的 4-5 倍、日本的 3.5 倍! 

爲啥會這樣?

首先,很多人根本不清楚中風“長啥樣”。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已經中招了還不知道,有的老人家甚至休息一會、睡一覺,等子女回來了才琢磨着要不要上醫院。

就算知道是中風了,也不知道要打120。有的叫家人開車送院,有的攔輛出租車送院,但常常是送錯了醫院,因爲並不是每家醫院都能救治急性中風。

這些問題綜合起來,有個專門的詞—— 

一項涉及中國 37 個城市、62 所醫院的研究發現,“院前延誤”時間的中位數爲 15 小時(最低2.8 小時,最高 21 小時)。 

而中風急救的黃金“時間窗” 3個小時以內,最長不超過4.5小時 。

所以,絕大多數中風病人的救命時間都被白白耗掉了。

2014年以前,深圳100箇中風病人裏,沒有1個得到及時溶栓,全國的溶栓率也不到2%。

2018年11月10日,一個跟中風有關的重要會議在深圳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擔任大會名譽主席,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楊弋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任力傑教授擔任大會主席,中國卒中學會祕書長張茁出席並致詞。 

對於喫瓜羣衆來說,這次會議最大的看點是它—— 

“中風120深圳特別行動組”成立

這個特別組織,集合了大批深圳神經內科的精英。 

中風120深圳特別行動組

✎ 組長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深圳市卒中學會會長任力傑

✎ 副組長(5名)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蔡繼福

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朱雙根

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葉華衛

深圳市龍華區中心醫院卒中中心主任 劉淑雲

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黃汝成

✎ 祕書長

深圳市卒中學會祕書、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醫生 池楓 

他們的任務,是四處出擊,向市民推廣江湖上最近開始流傳的一份“保命祕笈”—— 

“中風120”口訣

1:看1張臉,不對稱,嘴巴歪

2:查2只胳膊,單側無力,抬不起來

0:聆聽說話,口齒不清

一旦發現以上任何症狀,立即撥打120,分秒必爭地把病人送到有能力的醫院急救。 

很明顯,這個口訣是要幫助中國老百姓顯著減少“院前延誤”。

在這件事上,美國人的動作比我們快得多,早在 2007 ,他們就提出了類似的“FAST”(意爲“快速”)口訣。 

如今“FAST”口訣在美國各大公共場所已無處不在,並被迅速推廣到 28 個國家和地區。相應地,美國的卒中死亡率也從 2010 年的全球第三下降到 2015 年的第五位。

爲了追上美國的步伐,推廣中國老百姓都能看懂的“中風120”口訣,中國卒中學會專門成立了“中風120特別行動組”,爭取用 3-5 年時間,使“中風120”達到美國 “FAST ”的普及程度。

這個“特別組織”迅速得到全國響應,黑龍江、山東、四川等八個省紛紛成立了“分舵”。

而在11月10日,深圳“分舵”——“中風120深圳特別行動組”也正式啓動。

當天同時成立的還有“深圳市腦卒中宣傳教育基地”,該基地已製作了一部1分30秒的“中風120”短片,在全市公共場所廣泛投放。

在全市1000個網點,你都可以看到這部短片。 

地鐵1、3、4號線,公交,樓宇戶外電視,深圳市各社康中心、基層公共衛生機構。 

“中風120”視頻版

除了向公衆推廣“中風120”口訣,深圳還撒下了一張更大的網,於2016年11月12日發佈了全國第一張中風“溶栓地圖”,又被稱爲“中風救命地圖”。

這張“溶栓地圖”由“定點醫院 + 120急救網絡 + 質控中心”組成: 

定點醫院:有急性腦卒中救治能力的定點醫院(又叫卒中中心),每家定點醫院內都建立急救綠色通道。

120急救網絡:深圳市急救中心的120急救體系負責串聯各醫院,院前急救人員經過專業培訓後,通過救護車第一時間把病人精準送往最近的定點醫院,並且在車上提前溝通,讓醫院提前做好準備。

質控中心:位於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深圳市腦血管病救治質量控制中心,負責對全市的定點醫院進行認證,對120急救人員進行培訓,也是協調全市“溶栓地圖”運轉的樞紐。 

這張地圖,既縮短了“院前延遲”,更能縮短“院內延遲”,因爲每個定點醫院內都建立了規範的“綠色通道”。

有了中風溶栓地圖之後,深圳患者的溶栓率已經上升至8.6%左右,患者到卒中中心平均60分鐘內就能夠進行溶栓。

2017年,深圳市急性腦卒中定點醫院的腦血管病住院患者死亡率已下降至1.59%,比2016年下降了18.5%,全市基層醫療機構腦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下降更明顯。

2018年4月,這張中風“溶栓地圖”已更新到2.0版本,定點救治醫院增加到22家。 

每家定點醫院都是地圖上的“救命點”

在11月10日的大會上,一個更廣泛的“中風救治聯合網”也宣告成立。

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天壇)深圳分中心,即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組織成立了—— 

該網絡的首批成員單位由8家三級醫院、12家二級醫院、10家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共同組成。

“網絡”成員單位將共同參與國家(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學研究中心)、省市級腦卒中相關的臨牀研究,搭建深圳市卒中臨牀研究平臺,爲深圳爭取在生命健康優勢重點領域取得科學理論和核心技術的原創性突破。

-End-

點贊也要快準穩

資料來源:深圳市腦血管病救治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