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大
  • 標準

五月來臨,蟄伏一個季度的畫廊行業顯示線下重啓跡象。近百天來,畫廊在生存線上掙扎是事實,調整季節性經營習慣是事實,畫廊之間聯動互助是事實,甚至非營利機構突破慣例援助商業畫廊也將發生。在由實體轉向線上、由獨立轉向合作,一切重啓背後最關鍵的依然是創造力。

正如從新冠肺炎康復後的佩斯畫廊總裁馬克·格里姆徹所說:“輸贏與否,將取決於我們是否有能力去抗拒那些破壞和侵蝕我們創造力的事物,去擁抱和保護真實,去堅持和啓發我們的生活和藝術。”

從香港到洛杉磯:畫廊重啓的關鍵仍是創造力

卓納線上展廳“立夏”截圖

5月5日“立夏”當天,卓納畫廊重新開放了位於香港中環的香港畫廊空間,中英雙語線上展覽“立夏”同步呈現。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預示夏日開始。受新冠疫情影響的中國香港和海外畫廊,是否熬完了最難的冬春?

包括卓納、豪瑟沃斯、高古軒、厲爲閣等在內的國際一線畫廊均設有香港空間,它們在疫情中頻頻出擊,表現亮眼,在這些高光背後,畫廊在生存線上掙扎是事實,調整季節性經營習慣是事實,畫廊之間聯動互助是事實,甚至非營利機構突破慣例援助商業畫廊也將發生。畫廊主大衛·卓納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採訪時說:“我認爲,人類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創造力,對從事創造類工作的人來說,今年是異常困難的一年。” 豪瑟沃斯資深總監菲奧娜則告訴記者,在這一艱難時期,畫廊與代理藝術家保持着密切聯繫,“與廣大的社會相連非常重要。我們相信公衆對於文化活動的需求將很快回歸——事實上,現在在香港已經是這樣。”

艱難時刻:從畫廊主到全行業

4月下旬,《洛杉磯時報》針對當地畫廊發起調查,共35家畫廊回應,其中四分之一的畫廊(9家)稱如果短期內疫情無法好轉,畫廊將在年內面臨永久性關閉,另5家稱有可能關閉畫廊。

一位香港畫廊業者告訴澎湃新聞,1月底疫情爆發以來,除春節假期外,香港本土畫廊就其所知有一半以上保持開業又或是採取預約參觀,部分畫廊臨時關閉期均不足一個月。“在和我交流的約10家本土畫廊中,有畫廊減薪了20%,有畫廊實施短暫無薪休假,一週內放假一兩天,暫時沒有聽說裁員。”這位業者透露。

據ARTnews網站報道,4月9日下午,“超過25名紐約佩斯畫廊職員收到通知,因新冠疫情影響藝術市場,該日起至8月中旬執行無薪休假。無薪休假職員人數約佔紐約旗艦畫廊職員的四分之一。”此外,佩斯大幅削減了最高級人員的薪水。佩斯畫廊是全球頂級畫廊,在三大洲設立6處空間,香港是其中之一。ARTnews報道稱,其他畫廊也開始裁員、無薪休假和減薪。厲爲閣畫廊在紐約、香港、倫敦和蘇黎世設有空間,一名員工向ARTnews證實了厲爲閣的休假措施。

佩斯畫廊主席兼執行總裁馬克·格里姆徹(Marc Glimcher)本人在3月出現新冠病毒症狀,一度“呼吸變得非常困難”,直到與病毒抗爭32天后才感到基本恢復。

線上交易:深挖客戶還是挑戰傳統?

採訪中,大衛·卓納告訴澎湃新聞,3月“線上巴塞爾”期間,畫廊創下了史上最高在線銷售記錄260萬美元,作品出自1953年出生的女性藝術家馬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女性、種族、病態、死亡是杜馬斯經常涉獵的題材。“線上巴塞爾”銷售中,卓納畫廊共取得620萬美元成交額。

從香港到洛杉磯:畫廊重啓的關鍵仍是創造力

馬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如同堂吉訶德》,2012年 © 馬琳·杜馬斯

在疫情催化下,幾乎所有畫廊都上線發力。高古軒最新一屆“線上展廳”對接線上版弗里茲紐約藝術博覽會;豪瑟沃斯投遞“H&W快件”,除了常規線上內容,還推出“線上虛擬實境展覽”(Online VR Exhibition),誓把VR玩轉的還有倫敦畫廊主Victoria Miro之子Oliver Miro和裏森畫廊,此外Massimo De Carlo也發佈了VR展廳。

從香港到洛杉磯:畫廊重啓的關鍵仍是創造力

高古軒線上展廳截圖

有評論稱:“線上的戰場是一個強者更強、贏家通喫的遊戲,擁有更多資源及更快反應速度的畫廊能夠更快搶佔藏家資源。”

卓納線上銷售總監埃琳娜·索博列娃(Elena Soboleva)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大約超過40%的線上問詢來自畫廊的新客戶。畫廊在線上賣出的最貴的15件作品的買家全部來自畫廊不具備實體空間的地區,包括阿姆斯特丹、東京、布魯塞爾、休斯敦、馬德里、邁阿密、慕尼黑、舊金山和多倫多。”豪瑟沃斯總裁伊萬·沃斯(Iwan Wirth)則向澎湃新聞透露,隨着其線上展覽的舉辦,喬治·康多(George Condo)與拉希德·約翰遜(Rashid Johnson)的作品在數分鐘內便售出,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紀念世界地球日的限量版畫同樣如此,畫廊將這件作品的10萬美元收益捐給了慈善組織。

從香港到洛杉磯:畫廊重啓的關鍵仍是創造力

卓納線上展廳《論繪畫:線上巴塞爾藝術展》2020年3月20日至25日 圖片由卓納畫廊提供

大衛·卓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大約四五年前,他已經感到網絡銷售大有前景,除了巴塞爾、弗里茲等大型展會,一般的地區型展會很難吸引全球客戶,創造六間畫廊以外的第七個藝術空間“網上畫廊”便成爲必然。不過,他用“至關重要”描述實體空間,“毫無疑問,我希望有實體空間,未來實體與網絡空間的關係是肩並肩。”

對於豪瑟沃斯來說,“線上”並不侷限於交易平臺。“事實上,它在我們超過80%的業務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沃斯在郵件中告訴澎湃新聞,“許多決定的準備和做出都是基於數字化體驗。”去年,豪瑟沃斯成立了全球數字化團隊,嘗試將互聯網作爲自己的又一個“全球空間”。不久前,畫廊啓動了“藝研室”項目,探索藝術與技術的交匯。其首項舉措便是引入VR展覽模式。這些探索都早於新冠爆發前,“‘藝研室’始於2018年,旨在減少畫廊全球辦展所留下的碳排放足跡,並且讓觀衆能夠在各自所在的語境下體驗展覽,而不必出行。”這一項目無疑在疫情期間獲得了更大的意義和必要性。

“最佳的線上體驗是補充,而非替代人們走入畫廊面對面交流的過程,”沃斯補充道。

從香港到洛杉磯:畫廊重啓的關鍵仍是創造力

藝研室項目,虛擬實境展覽HWVR中的豪瑟沃斯梅諾卡(Menorca)外部視圖,圖片:豪瑟沃斯

香港畫廊協會名譽主席、李安姿當代空間總監李安姿向澎湃新聞表示,任何網絡平臺都無以替代實體畫廊,網絡是必要的也是輔助。目前她的畫廊網上銷售均價在2萬至3萬美元,網上最高售價約爲7萬美元。

數據顯示,目前線上畫廊作品售價在2000美元至200多萬美元不等。關於網絡帶來的價格透明優勢是否將挑戰傳統畫廊業的操作,還需繼續觀察。

同業互助:界限的突破

隨着香港限制社交措施或將結束,畫廊正在醞釀新動作。

從香港到洛杉磯:畫廊重啓的關鍵仍是創造力

國際一線畫廊雲集的H Queen's大樓 圖源:網絡

李安姿告訴澎湃新聞,目前香港畫廊協會有45家畫廊會員,包括本地及國際畫廊,“自2月初,協會開始與本地非盈利機構溝通,這些機構與商業畫廊的合作過去僅限於教育性項目,但考慮到今年的困難,非盈利機構這次也非常支持畫廊。限制社交政策(編注:目前“限聚令”截止日爲5月7日)結束後,亞洲中心將重新開放,爲畫廊提供20多個室外展位擺放雕塑,近一段時間的網上宣傳收效不錯。6月中下旬,畫廊協會還將與香港大館合作,大館將提供2個場館,畫廊將推出小型藝術展覽和銷售,目前畫廊正在申請參展。因爲有香港畫廊協會協調,香港本地畫廊形成了共同體來應對疫情。”李安姿還表示,每年暑假畫廊通常休息,但考慮到今年無法外出,她將調整季節性經營習慣,在七八月持續推出展覽和活動。

疫情期間,卓納畫廊推出全新《平臺》(Platform)項目,爲不同城市中的中小型畫廊提供展出藝術家作品的機會,目前已先後推出《平臺:紐約》,《平臺:倫敦》和《平臺:洛杉磯》,未來還有一系列規劃。在《平臺:紐約》中,12家地處紐約的畫廊免費“入駐”卓納平臺,每間畫廊展出1位藝術家的2件作品,稍顯剋制的畫廊和作品數量“讓訪問者不至於被信息淹沒,也能容易看到作品”卓納對澎湃新聞說。

從香港到洛杉磯:畫廊重啓的關鍵仍是創造力

《平臺:紐約》網站截圖

12間入駐畫廊共享卓納客戶,但卓納不收取費用及佣金。卓納告訴澎湃新聞,“《平臺:紐約》期間銷售強勁,網站訪問量在開幕的週末達到2萬人次。”

他還告訴《紐約時報》,邀請畫廊入駐的想法來自他在畫廊工作的兒子盧卡斯(Lucas)、女兒馬琳(Marlene)以及其他年輕員工,“就好像,‘嗨,朋友們,到這兒把畫掛上牆’。”

平臺成員之一,47 Canal創始人奧利佛·牛頓(Oliver Newton)對《紐約時報》說:“在此困難時期,我們對所有團結一致的做法表示感激。”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洛杉磯,一些畫廊自發組建營銷網站galleryplatform.la.,併成立洛杉磯畫廊協會,作爲該地區唯一的藝術經營者聯盟,誕生於疫情的協會計劃長期發展。洛杉磯畫廊協會現有60家畫廊,既包括高古軒、豪瑟沃斯這樣的藍籌畫廊,也有本地小型畫廊。5月15日起,每家畫廊將每隔6周在網站展出一小批作品。網站不提供商務功能,但顯示價格並鏈接到各自畫廊。在Instagram上,也將發佈重點展品和虛擬參觀。洛杉磯畫廊協會不會收取會費,網站已籌集到5萬美元的創建及運營費,入會的畫廊也將派出員工參與工作。

從香港到洛杉磯:畫廊重啓的關鍵仍是創造力

Helen Johnson的作品《Myth clouds history》,將由Chateau Shatto 畫廊在galleryplatform.la.上呈現

“這一聯盟讓更多的洛杉磯畫廊聚集起來,而非從中挑選若干。”沃斯在採訪中說道,“這一項目與我們的城市與藝術家有着長遠關係,我們很高興成爲一份子,這讓我們聯想到畫廊的早期。”

從香港到洛杉磯,從藍籌畫廊到中小型畫廊,可以看到所有畫廊都在努力自救和突圍,無論是掙扎,互助還是打破傳統格局,都在漫長疫情中創造機會,蓄勢待發。

厲爲閣認爲,2008年的危機刺破超漲泡沫,迴歸原本價值,2020年此刻,表面哀鴻遍野,但藝術品價格並沒有調整,需求只是暫時不踊躍,現在彷佛是藝術圈的大長假。

佩斯畫廊總裁格里姆徹在4月初的一篇公開文章《馬克·格里姆徹(Marc Glimcher):與COVID-19相處的一個月》中說:“目前,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讓一切基於當下,並重新考慮某些並不太可持續發展的做法的可行性:新的定價、過度營銷、迎合投機商、相互破壞的競爭、精心設計的拍賣記錄以及絕望地尋找資金並花掉它們,只爲了證明自己有錢可花。”

“我始終相信藝術與生活不可分割。面對充滿挑戰的時刻,人們總會從藝術家與其他有創造力的人那裏尋獲得鼓舞。”談及疫情的影響, 沃斯這樣回覆道,“我相信市場會在適當的時候恢復,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改進方法,讓藝術更易親近。”

大衛·卓納、格里姆徹與沃斯都提到了“創造力”一詞,這是藝術家、藝術工作者的本質之一。正如格里姆徹所說:“在這場危機中,許多寶貴的生命消逝了,而更多的生命被巨大的悲痛永久地留下了傷痕。我們必須讓我們的康復有所意義。這種康復——我們的康復——可能是漫長而複雜的,但輸贏與否,將取決於我們是否有能力去抗拒那些破壞和侵蝕我們創造力的事物,去擁抱和保護真實,去堅持和啓發我們的生活和藝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