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累计亏损超33亿元,平安壹账通更新招股书募资35亿

文/小新

编辑/初九

半个多月前,中国平安旗下金融科技“独角兽”金融壹账通正式向SEC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股票代码为“OCFT”,拟募资金额为1亿美元。

12月3日,金融壹账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更新后的IPO招股书。更新后的招股书披露,其美股发行价格区间为12-14美元,发行美国存托股票(ADS)的总数量为3600万股。照此计算,金融壹账通的募资规模将在4.32亿-5.04亿美元(约合30-35亿元人民币)。

与今年5月外界猜测的金融壹账通计划筹资10亿美元的融资额相比,缩水了一半。

1

累计亏损超33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金融壹账通成立于2015年12月,是平安集团旗下面向金融机构的商业科技云服务平台。由原来平安金融科技的一账通、平安科技的互联网服务云平台、前海征信三项业务合并而来。

招股说明书显示,金融壹账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以服务金融机构数量计算)技术即服务(TAAS)平台,主要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获客、风险管理、运营服务等全流程解决方案。

截至2019年9月30日,金融壹账通拥有超3700家客户,客户覆盖中国6大国有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计服务618家银行和84家保险公司,覆盖率在城商行中达到99%,在保险公司中占到46%,并以此触达数以亿计的终端用户。

根据招股书披露,金融壹账通的业务自成立以来呈现高速增长之势,营收自2017年的5.8亿元增至2018年的14.1亿元,增幅达143%。截至2019年9月30日,营收为15.5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9亿元。不过,在营收获得高增长的同时,金融壹账通尚未实现盈利。

数据显示,2017年和2018年,金融壹账通的净亏损分别为6.07亿元和11.903亿元人民币,截至2019年9月30日,今年净亏损为10.490亿元。不到三年的时间内,金融壹账通累计亏损已达到28.47亿元。而据金融壹账通的风险提示披露,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累计亏损为33.83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壹账通的净亏损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从2017年的104.3%下降到2018年的84.2%。2019年前三季度,这一数据已经下降到67.5%。

对于金融壹账通的盈利问题,中国平安联席CEO陈心颖曾在集团业绩发布会上公开回应称:“平安科技业务的孵化和成长分为四个阶段,从建平台、引流量,到产生收入,最终产生利润。而目前集团对于金融壹账通的定位还在第二到第三个阶段之间。金融壹账通50%的成本是放在新产品上,如果不做新产品的话马上可以盈利。但金融壹账通还会持续进行创新产品的开发和投入。”

2

第三方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作为平安集团旗下的四大“独角兽”之一,金融壹账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平安集团的鼎力支持。换而言之,在收入结构上,金融壹账通高度依赖于平安集团。

新金融深度注意到,作为平安集团旗下首家赴美上市的子公司,平安集团是金融壹账通的主要股东,也最其重要的客户和供应商。

金融壹账通为平安集团提供的服务包括客户获取和管理、风险管理、运营和产品优化。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及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壹账通从平安集团获得的收入分别为2.357亿元、5.276亿元和6.773亿元,分别占其2017、2018以及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总收入的40.5%、37.3%和43.6%。

金融壹账通在招股书中也表示,公司与平安集团的关系如有任何恶化,可能会对经营业绩、业务增长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从金融壹账通近三年的财报数据来看,尽管中国平安及内部企业在融壹账通总营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来自第三方的收入占比正在提升。

具体来看,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8年前三季度和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壹账通来自中国平安和陆金所及其附属企业的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0.6%、64.7%、63.8%和55.5%,占比持续下降,这意味着第三方市场正在逐步成为利润的主要贡献方。而来自非平安的外部第三方业务占比分为29.4%、35.3%、36.2%和44.5%,占比持续攀升。

3

审慎保守的定价策略

金融壹账通于2018年完成A轮融资后,其独立上市就成为市场对其的普遍预期。

今年5月,有消息称,平安集团拟最快于2019年6月就分拆其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壹账通在港交所上市递交申请,募资最多10亿美元,估值目标为80亿美元,最早9月挂牌。不久又传出消息,平安将金融壹账通的上市地点改为美国,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估值。

而在最新招股书中,金融壹账通的美股发行价格区间为12-14美元,募资规模区间为4.32亿-5.04亿美元。相较此前外界猜测的10亿美元缩水了一半。

业内人士分析称,从定价来看,金融壹账通采取了相对审慎保守的定价策略。一方面,是考虑到目前的美股市场环境,尤其是科技股市值普遍下调、中概股今年以来表现整体不佳这一大背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握住目前的上市时间窗口,并为开盘后为更稳健的股价表现留有余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