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誓

公元前1046年,周人终于正式树起讨伐暴君的大旗,倾全国之力举兵一路向东,开始了第一次东征

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于1月13日抵达孟津。在孟津,庸(今湖北竹山)、蜀(今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及岷江上游)、羌(古民族,活动于今甘肃、青海、四川、陕西一带)、髳(音毛,古国名,地望说法不一)、微(即眉国,大约位于今重庆巴南区一带)、卢(古国名,约在今湖北宜城西南)、彭(古国名,地望说法不一)、濮(古国名,在今湖北郧县和河南邓县之间)等盟军早已等候在此。反商联军总数达四万五千人,不少方国的国君还亲自赶来。

第7节 周人第一次东征:谍影重重

2月27日,周国联军经过几昼夜的急行军,终于赶到了商王都附近,商、周两支大军在商国都朝歌郊外的牧野正式遭遇。万众期待的决战时刻,已近在眼前!

黄河以北的凌晨依然寒冷,但空气却异常清新,晴空万里。木星悬挂在南方,水星悬挂在正北,月亮在天驷之宿,太阳正在东北方冉冉升起。黎明时分的牧野大地上,显现出大战到来前异样的寂静。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姬发左手举着青铜大斧,右手握着牛尾白色大旗,站在战车上,神情严峻地对着面前的军队大呼了一声:“远劳了,西土之民!”周国联军连续多日的急行军,让军队士卒都已十分疲惫;但决战即将到来的兴奋和紧张,很快就将疲倦冲走了。众人都士气高昂,噤声以待,期待能荡平眼前的敌人!

“啊!友邦国君和大臣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诸国之民,举起戈、排好盾、竖起矛,我即将宣誓!”

姬发停顿片刻,开始历数商纣王的罪恶:“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司晨,家道中落。’如今商王维妇人之言是用,不祭祖、不祭神,抛弃同族兄弟,只重用天下有罪之人,提拔他们为大夫、卿士,让他们残害百姓,在商国兴风作乱!”姬发揭露商纣王罪状,当众数落商纣王宠幸妇人,说明《封神演义》之说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至于商王室残害百姓,一起跟随周国造反的各国,都是被商人迫害最深的受害者,这次是带着迫切的复仇心态而来。各国将士人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等待着向敌人发起冲锋的时刻!

最后,姬发下达了战前动员令:“现在,我姬发奉上帝之命来执行惩罚!今日之战,进攻时每前进六七步,就必须停顿整理队形。勇士们,努力吧!刺杀时,不超过四、五、六、七次,就要停顿,再次理队形。努力吧,将士们!保持斗志,像虎、貔、熊、罴般在商王城下战斗!严禁杀降,要利用他们助我西土。努力啊,壮士们!不全力搏杀,我等都将死无葬身之地!”[1]

姬发慷慨激昂的动员令一结束,数万士兵群起呼应,欢呼声在旷野中一直传到了数里之外。

欢呼雀跃的西方联军士兵们或许还不知道,在他们正前方,是什么样的敌人正在等着他们。

牧野之战前的疑点

周人一方,加上八国盟友,总兵力绝对不超过五万。可商纣王,却召集了整整七十万大军与之对决![2]光从军队数量上看,五万对七十万,双方实力相差已是极度悬殊!更为糟糕的是,周国联军日夜兼程赶来,是劳师以袭远;商人的七十万大军则是以逸待劳,坐等周人自投罗网。这么硬碰硬地正面对决,周国大军绝对会被商国军队的人海所淹没,有去无回!对比姬发父子一贯的谨小慎微风格,这太诡异了,绝对太诡异了!

诡异之处,还不仅仅在于敌我双方实力上的云泥之别。

几天前,姬发带领大军刚刚到达鲔(音伟)水边。这时,探子突然来报,前方有位不速之客正在等着。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周文王当年提拔重用的贤人胶鬲。得知姬发带领大军出动,商纣王特命胶鬲在此打探周人动向。

第7节 周人第一次东征:谍影重重

敌我双方在生死决战时刻,哪怕有再深厚的私人感情,此时也只能暂时放在一边。胶鬲既然是敌人派过来的密探,姬发就应该主动回避,不说杀人灭口,至少不能让他进入己方军营来刺探军情。

可令人奇怪的是,姬发居然客客气气地让手下把胶鬲带入了军营。一见到姬发,胶鬲劈头盖脸就问:“西伯您这是要去哪?不要骗我!”周国出兵伐商,应该是属于绝对军事机密,对敌人当然不能透露。但是,姬发见到长辈,居然不好意思撒谎,老老实实地就透露了实情:“我不骗你,就是去伐商。”碰上姬发这么老实的孩子,胶鬲当然不愿错过机会,又继续追问:“你们准备哪天到?”把军事行动目的地告诉敌人也就罢了,行动计划可是此次伐商行动绝密中的绝密,别说是敌人派来的探子,就是在周人军队里,低层士卒都未必知情。周人实力远逊于商人,军事行动计划一旦泄露,被商人提前做好准备,那就是送上门去给人家作砧板上的肉!

但姬发好像是被喂了迷魂汤,居然再次把行动计划坦然相告:“我军就是计划在甲子那天到达殷郊,您就这么去回报商王吧!”姬发太有自信了,丝毫都不把商人放在眼里。主席曾经说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姬发却是战略上和战术上都藐视敌人——他不是天才,就是蠢材!

可此后几天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胶鬲走后,连续好几天都大雨不止。初春时节,天气本来就阴冷透骨。现在还要在雨中行军,路上湿滑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军中士卒人人都痛苦不堪。可姬发却异常着急地让军队加速前进,绝不可停下休整!带兵的将官们都惊呆了,纷纷进谏:“士卒们太疲惫了,让他们歇歇再走吧!”姬发忧心忡忡地答道:“我已经把甲子之期告诉胶鬲,如果那天我军不能及时赶到,就是让胶鬲失信。胶鬲失信,商王必定会杀他。我之所以要加快行军,就是为了挽救胶鬲!”[3]这么不惜体力地急行军,周国联军即便是到了商王都,能不能作战都是个问题,还能灭商?!姬发这简直就是拿众人生命在开玩笑!

最终,周人军队风雨兼程,还是按时到达了商王都郊外。

周人军队数量原本就处于绝对劣势,又被姬发催命鬼似的几天急行军,一班精疲力竭的“劳师”妄想打败以逸待劳、十倍于己的商囯大军,这难道不是笑话?为了一个胶鬲,让几万士兵共同陪葬,头脑正常的人都不会如此疯狂!因此,这肯定是古人为粉饰周人而编造出来的一个故事,实在太荒唐了!

然而,在深入了解当时历史背景后,就可知这些故事也颇有其渊源,绝非是空穴来风。

周人灭商,如此多的诡异之处,其中必有猫腻。凭借手中这么区区几万人马,姬发就敢公开与十倍于己的商王室大军正面决斗,而且事前还公开告知决战日期,当然不是鲁莽的“蚍蜉撼大树”,他是有了必胜的“杀手锏”!

牧野之战前的谍影重重

商王国的大厦早就被商纣王捅得千疮百孔,四面透风了。商纣王最后几年的疯狂杀戮,让商王室的王公大臣们人心涣散,纷纷投奔周人。没有逃跑到周国的大臣,虽然在商军大营里,也对纣王满怀怨恨,是身在“商营心在周”。暗地里,商军上上下下很多人早就与周人达成了交易,准备共同推翻残暴的商纣王。

伐商之前,姬发早就派姬旦去拉拢胶鬲,私许胶鬲:“反纣成功后,把你的工资连加三级,官位升为一等。”在周人离间计之下,胶鬲已被商纣王“休假式疗养”多年,空有治国之才,却无处可用。为了让自身才华有用武之地,胶鬲痛快地答应了跳槽,与周人合作。

第7节 周人第一次东征:谍影重重

随后,周武王又派姬奭找到另一位商人高官微子启,开出条件:“灭纣后,你可世为诸侯长,奉守殷商祭祀,拥有桑林,还把孟诸(河南商丘东北)作为你的私人封地。”[4]

微子启是商王族,为商纣王庶兄,在商王国中地位极高。传说微子启与商纣王是同母兄弟;不过,二人之母在生微子启时,身份还是妾;可在生商纣王时,母亲却被升为了妻。后来,到了该定太子之时,纣王父母理所当然地就想把年长的微子启定为太子。可万万没想到却遭到了大臣竭力反对:“既然有妻之子,就不能立妾之子!”“妻”与“妾”都是同一人,古板的商王室大臣偏偏就要鸡蛋里挑骨头!在众人竭力反对之下,微子就这么啼笑皆非地失去了王位继承资格。[5]

如果传说为真,周人可是精准地抓住了微子启的心理弱点。桑林为商人的祭祀圣地,商汤当年就是在此祈雨,成功地向天下人展示了商族之神的强大威力,商人的天下也因此得以稳固。许诺微子启拥有桑林,就是把微子启当作了商王国的继承人。不但如此,微子启还可做诸侯之长,虽不是天子,与天子地位也相差无几了。如此优厚条件,对商纣王已经彻底死心的微子启,当然无法拒绝,也答应与周人合作。

连胶鬲和微子启这样的高层都已经被周人成功收买,商纣王临时召集的这七十万军队,又怎么可能对他忠心!更何况,周人的“土地革命”早就声名远扬,让商人中下层都“身在曹营心在汉”,哪还能真心为商纣王卖命!在胶鬲等商朝高官们的串联鼓动下,商人底层也大多放弃了抵抗。

所以,胶鬲实际上早已成为周人埋伏在商纣王身边的高级“卧底”。姬发伐纣的大小方略,根本就不用回避他。与胶鬲约定甲子之期,姬发不光是让他回报纣王,更是让他及时联络好商王国内部“倒纣”力量,共同造反。如果在约定的甲子之日周人不能按时赶到,姬发担心的是,万一商纣王将胶鬲杀死,“卧底”们群龙无首,想再内外互相配合倒商,那才真是难上加难!

所以,为确保万无一失,周国大军绝不可迟到。这不光是为了挽救胶鬲,更是挽救周人的倒商计划!

弱小的周人敢于与七十万商朝大军展开正面对决,就是事先已知道“卧底”在商国已经布置完成,才敢于这么放肆地去“飞蛾扑火”。所以,姬发在开战前还特别强调战场纪律:“严禁杀降,要利用他们助我西土。”投降过来的俘虏都是周人盟军,当然不能杀!

如今周人按时到达了牧野,无论军队多么地疲惫,只要还能走上战场,商国就会像是熟透了的苹果,掉入周人怀中!

最后一战

战争正式打响后,商王室大军如约阵前倒戈。商纣王把奴隶兵放在前方当炮灰,把忠于自己的精锐士卒放在背后压阵。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前方的奴隶兵在胶鬲等人的煽动下,集体倒戈。在众多的奴隶兵冲击之下,商纣王的精锐士卒被一举冲垮。西土联军借势跟在叛军后面猛打猛冲,杀入朝歌,只见商军精锐血流成河,死伤无数。[6]

眼见军队兵败如山倒,商纣王马上逃入最后的堡垒——鹿台,绝望地等待着商国大厦倒塌的最后时刻……。

周人马上就把鹿台围得水泄不通,展开最后一击。

第7节 周人第一次东征:谍影重重

目睹四周都是敌人,商纣王也就彻底地死心,不再妄想能苟且偷生,在身上披了一件玉衣后,自焚而亡。[7]

曾经的皇皇“天邑商”,就此彻底殒落!

自从古公亶父投奔商国以来,先是季历被商王室无辜杀死,然后是姬昌被商纣王囚禁多年,最后又是伯邑考被商纣王虐杀,周国因此与商国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人。从恩人转变成仇人,也才不过百余年时间。就在这么短短百余年时间里,人世间已是沧海桑田!

周人灭商,在外人看来好像是瞬间就完成了这次朝代更迭。但实际上,周人灭商之路就是延绵两代人之久的愚公移山。几十年来,从周文王到周武王,都默默地挖山不止。人人都认为他们是自不量力、徒劳无功,他们也毫不争辩,继续耐心地埋头苦干。直到有一天,他们已经在大山根部挖出一个巨大的坑,大山承受不了自身重量,轰然倒塌,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周人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威力居然会这么强大!牧野之战,看似周人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战胜了商纣王;可天下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几十年来,周人为这场胜利,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血泪?

姬发攻入朝歌,逼死商纣王,已成功地报了家族延绵三代的血海深仇。曾经抬头望不到顶的高山,已经在周人面前轰然崩塌。商纣王已死,朝歌就踩在周人脚下,多年来的无助和迷茫,多年来的付出和牺牲,在最后胜利面前,都已化作一片浮云!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朝歌’花”!

姬发这么多年来废寝忘食、担惊受怕、卧薪尝胆、处心积虑,都是为了这场胜利。如今皇天不负有心人,胜利终于是如期到来!无辜冤死的爷爷、兄长,死不瞑目的父亲,在九泉之下都可含笑合上双眼了。

从此,周人将取商而代之,正式成为天下共主!

武王伐纣的实质

可是,胜利来得如此容易,似乎又太容易了。

牧野之战结束后,周武王手持大白旗以指挥诸侯;各国诸侯都对周武王行拜礼,武王则对诸侯行作了一揖以回礼。武王进入商都时,商国百姓纷纷在郊外迎接。周武王见到了商国百姓,让群臣告诉他们:“上天赐福!”商国百姓对武王行稽首大礼,周武王也走下战车,以拜礼答谢。[8]然后,姬发进入鹿台,站在战车上对着纣王尸体亲自射了三箭。接着他走下车,抽出宝剑“轻吕”,再次刺杀纣王尸体。最后姬发手持黄钺,走上前去砍下了纣王首级,悬挂在太白旗上。

商纣王要是还活着,这得被姬发杀死多少次啊?!

{!-- PGC_COLUMN --}第7节 周人第一次东征:谍影重重

杀人程序复杂,这还其次。关键问题在于这段描述又被行家们看出破绽,开始来找碴了。唐代司马贞看到此处,就吐槽说太史公这段记载是“失辞”。不客气地说,就是说太史公这是在胡编乱造了。[9]

司马贞同学为什么敢批评本家司马迁的这段描述是在胡编乱造?这又得先了解一些古代礼仪常识了。

古人见面时,常用拜礼和揖礼来互相问候。

对于拜礼,就男子而言有三种:稽首礼、顿首礼、空首礼。其中,稽首礼为最隆重的礼节,属于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顿首礼属于地位相等的人互用;而空手礼则属于古代一种通常会见的礼节。无论是哪种拜礼,都必先跪坐再行礼,所以是更为隆重和正式的礼节。

而揖礼,在周时属于王见诸侯的作揖仪式,分为天揖、时揖、土揖。[10]揖礼,属于拱手礼,以站立姿势,不需跪拜。因此,揖礼在整体上要比拜礼更轻一些。

武王克商后,诸侯拜武王,而武王仅用揖礼来答礼。这很正常,因为周武王所联合而来的八个诸侯国都是周国小弟,早就认周人作“带头大哥”。既然君臣名分已定,诸侯“拜”武王姬发,姬发当然就可以“王”见诸侯的“揖礼”来回礼。

但随后,不正常的事情却发生了。

周武王见商国百姓,当商国百姓对姬发“再拜稽首”时,姬发居然要“答拜”——这就太不符合常理了!各诸侯虽然是周国小弟,但再怎么说也比商王国普通百姓的要尊贵得多。周武王居然用拜礼回礼百姓,而仅仅是用揖礼回礼诸侯——这不是尊卑不分吗?所以,司马贞才会对太史公的记载产生严重质疑。不要说司马贞,任何了解古代礼仪常识的人,都会觉得太史公这确实有些写花边新闻的嫌疑。

事实上,司马贞同学还真不能怪太史公胡编乱造。太史公这段记载也不过是转载于他人,《逸周书•克殷》中的记载就是如此。要怪只能怪前辈史家在写史书时太不严谨,太史公顶多算是个“抄史失察”。

难道古人真是在捏造新闻?抑或事实就是如此?

要解开司马贞之惑,就必须得先理解“武王克商”的实质。其实,所谓“武王克商”,在当时天下人看来,更应该是武王克“纣”。此时,距离周人真正统一天下,不过才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小小的第一步。虽然旧时“带头大哥”已被周人所杀,但是老大的小弟们并不会顺势承认周人为新任老大。[11]所以,攻克商都、逼死商纣王,并不意味周人就已占有了天下。

[1] 《尚书·牧誓》

[2] 此数字被很多学者怀疑,也有说是十七万的。商国之众,在经历东夷苦战之后,应该难以组织起这么庞大的军队。但商人大军数量远超周人应该无疑,此处暂从《史记》之说。

[3] 《吕氏春秋•慎大览•贵因》

[4] 《吕氏春秋•季冬纪•诚廉》

[5] 《吕氏春秋•仲冬纪•当务》

[6] 《尚书•周书•武成》记载,商军“前途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7] 《史记·殷本纪》:“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8] 《史记·周本纪》:“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

[9] 《史记•索隐》:“武王虽以臣伐君,颇有惭德,不应答商人之拜,太史公失辞耳。寻上文,诸侯毕拜贺武王,武王尚且报揖,无容遂下拜商人。”

[10] 《周礼•秋官•司仪》记载:“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所以别亲疏内外也。”

[11] 张荫麟《中国史纲·第一章》:“殷都的陷落和商朝的覆亡,只是周人东向发展的初步成功。商朝旧诸侯的土地并不因此便为周人所有,而且许多旧诸侯并不因此就承认武王为新的宗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