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刚,济南中学教师,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读者杯全国中学师生写作大赛教师组二等奖,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三等奖,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宁夏文学院第四期散文研修班学员。

若干年前的某一天,内心烦闷的我骑着单车来到西部的郊外散心。

当时那里还未开发,大片的荒野一望无际;一座座土丘起起伏伏,连绵不断;密密麻麻的野草在风中摇曳,簌簌作响;草丛中堆放着各种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青黑色的乌鸦忽地扎入灌木丛小憩片刻,忽地跃上半空振翅翻飞,不时发出低沉凄厉的鸣叫,仿佛在为这荒凉死寂的大地吟唱缠绵悱恻的悲歌。

这里人迹罕至,远离喧嚣。我停下车子,眺望着无边的原野,心情渐渐变得放松而平和。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蜩螗沸羹;人事繁杂,王事靡盬,纷纷扰扰。职场待得太久,心情会压抑得近乎窒息,因此我时常逃离繁华而喧闹的都市,独自一人奔赴郊外,放放风透透气。对我来说,这片荒野就如红尘的知己,寒来暑往,花开花谢,它始终默默地痴痴地等候我,从不远离。

我喜欢站在旷野中四处眺望,在这独我的天地中,我可以忘却所有的烦恼。清风、流云、野草、飞鸟都足以令我心旷神怡。

身心惬意之际,我忽然发现前方的地头立着一个人形之物,我很纳闷,于是挪动步伐,欲探究竟。距离靠近后终于看清,人形之物乃一个被扔弃的服饰模特,它一丝不挂,两腿弯曲,跪在草丛里。在这荒无人烟之地,突然冒出一个人形模特,顿时让我感到毛骨悚然。

我呆呆地注视着那个模特,不禁浮想联翩。乳白色的它眉清目秀,身材婀娜,戴着假发,栩栩如生;两只胳膊已断掉,颇似断臂的维纳斯。我努力发挥想象来还原它的前世今生:在环卫工人将它扔掉之前,它挺立于人头攒动的豪华商场内,它的身上披着名贵靓丽的服饰;顾客们络绎不绝,纷纷在它面前驻足观赏,摸摸衣领扯扯袖子,眼神里充满了艳羡与迷恋——虽然人们关注的仅为那时尚美观的衣装,那道具模特却藉此沾光进而风光无限;店家不定期地给它更换新款服装,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顾客,那假人模特享受着成千上万人的追捧与赞叹;然而当它使用的时间过久或者身体的部位出现了破损,它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店家无不留情地把它塞进垃圾桶,那模特就变成一堆垃圾而被扔到了荒郊野外。

它孤零零地跪在荒野中,赤身裸体,肢体残缺,无人问津。与之前的无限风光相比,它的“人生”落差多么巨大!它的境遇多么凄惨!

由那模特,我联想到另外几个“人物”。

当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飘飘洒洒时,马路上小区里随处可见伸着大鼻子的呆萌的雪人——雪人是人们在寒冬季节所领受的上天的特殊恩赐。堆雪人的过程中,大人孩子们无惧严寒,兴高采烈地充当造物主。他们全副身心地塑造那可爱的天使,画眼睛,戴帽子,围围脖,嬉笑声不绝于耳。在这如上帝造人一般的境界氛围里,他们感受到莫大的快乐。雪人们存活的时间往往比较短暂,通常只有几天时间,却让世间充满了狂欢,价值可贵,意义非凡。

作为儿时的记忆,那顶着破草帽全身箍在一根直直的木棍上的稻草人给我留下的印象至今依然深刻。农村的稻草人的制作通常比较粗糙简陋,不像雪人那般精雕细刻,毕竟人们注重的只是它的实用价值。绑着稻草人的木棍插进土里,稻草人便开启了它的“人生”旅程,履行它的“人生”职责。它每天都要守在田间地头,毫无自由,只有趁风儿吹拂的时刻扭动几下瘦弱的身躯,随即吓跑了一群群企图偷食的鸟儿。稻草人以忍受孤独、牺牲自由的代价保护了农民的庄稼,它存在的意义也非常大。

我就读的大学校园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伟人雕像,雕像由一块完整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几十米高,巍峨,庄严,肃穆,每天都有市民和学生在雕像面前瞻仰膜拜。因为雕像完全仿照真人原型,于是本人的丰功伟绩与精神伟力便传递“嫁接”到这块巨大的石头上,使得这块坚硬冰冷的巨石散发出神圣而不朽的光辉,释放着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力量。除了伟人雕像,还有名人雕像,艺术形象雕像,宗教雕像,这些人物雕像不仅具有很高审美价值,还能发挥极大的精神引领作用。它们屹立千年,从不孤单,而且精神永传。

相较于上面的那几个“人物”,眼前的这具模特显得那么可怜,它就像一个没人疼爱的孤儿,默默地承受境遇的凄苦和世态的炎凉。我替它难过,替它悲伤,在为那模特感慨的同时,我不由地念及自身,我将自己和那模特作了一番对照,从而引发了我对自身及世界的一些思考。

我跟模特同而为“人”,它假我真;它死我活;它的身躯可以存在万年,我的肉体只有几十年的时限。模特的构成材质为玻璃纤维、发泡材料,我的构成物质为水、蛋白质、矿物质,虽材质不同但本质完全一样,即我们都是分子、原子、夸克的聚合物。这样,问题就来了:既然同为粒子聚合物,为何我可以自由活动,它则不行?为何我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它则没有?为何我能遐思冥想,而它不能?是强子和轻子的属性不同而导致还是上帝有所偏爱?

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人类依然争论不休,目前的科学研究也无法确切地解释它的来龙去脉,意识仍为未解之谜,爱因斯坦也无能为力。我不知晓谜底,但我始终认为:人类最大幸运和最大不幸都在于拥有灵魂。灵魂衍生出思维、意识、感觉和欲望,这几者皆为人类痛苦的根源所在——灵魂与肉体相结合的那一刻,潘多拉的盒子随之也打开了。因为拥有灵魂,我们可以尽享感官满足的愉悦、创造灿烂的文化、发展高端的科技、品味爱情的甜蜜,在享受快乐、舒适、幸福的同时,我们还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折磨、欲壑难填的痛苦、人生失意的苦闷、克服艰难险阻的压力,思考自我及宇宙存在的困惑以及面对死亡的恐惧。正是由于人的生存伴随着太多的烦恼、痛苦、疑惑和恐惧,所以人类寻求于宗教。无可否认,宗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甚至消除凡人的阳世之苦,给人类的灵魂予以安慰,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困境,况且宗教中的一些观念无法进行实证,比如上帝,比如轮回。那么,人类的困境有没有根本的解决之道呢?我想古希腊神话中米达斯(佛律癸亚国王)与西勒诺斯(酒神狄俄倪索斯的老师)的那段对话做出了最好的解答。米达斯问西勒诺斯:对人类来说,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他尖声大笑回答:可怜的蜉蝣族啊,无常与苦难所生的孩子,你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吗?最好的东西对你来说是根本达不到的,即不出生不存在,处于虚无状态。不过对你来说,还有次好的东西——马上就死。西勒诺斯的回答冷酷无情,却道出了绝对的真理。非常遗憾,人类已繁衍了上万年,势头并未消减,因而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人类的灭绝了(恕我说话不中听,我只想陈述客观事实)。根据科学推算,地球将在50亿后被太阳吞噬,这意味着不管人类能否延续50亿年,必将面临灭绝的命运,人类的苦难似乎就此终结了。然而,世界的成住坏空并不取决于人的意志,也就是说,我们现存的宇宙和地球毁灭后,极有可能诞生新的宇宙和地球,也很有可能出现新的人类,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循环往复,无始无终。情形如果真的如此,实在令人绝望……

我停止了思绪,视线重新回到假人身上。跟它相比,我才是那个可悲可叹的可怜虫啊!我想抱怨,却无从抱怨!我欲控诉,却无处控诉!我想了断,却无法了断!……

我怀着沉郁的心情,拎起假人,找到一个深坑,把它埋掉了……

21.《一位笔名叫彦妮的作家》

山东省济南中学欢迎您!

审核:张伟

核发:郑佐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