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晃侗族自治縣境域,古屬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國地,秦朝屬黔中郡轄境,西漢屬無陽縣轄地,東漢屬辰陽縣轄地,三國屬舞陽縣轄地,直至南梁時改屬龍標縣轄地,隋朝時仍屬之。唐朝武德年間,置晃州羈縻州(治今新晃縣西南涼傘鎮)。

新晃侗族自治縣,隸屬於湖南省懷化市,位於湖南省最西端,東鄰芷江侗族自治縣,北、西、南三面被貴州省環繞包圍。
新晃侗族自治縣境域,古屬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國地,秦朝屬黔中郡轄境,西漢屬無陽縣轄地,東漢屬辰陽縣轄地,三國屬舞陽縣轄地,直至南梁時改屬龍標縣轄地,隋朝時仍屬之。
唐朝武德年間,置晃州羈縻州(治今新晃縣西南涼傘鎮);貞觀八年(634年),析龍標縣置夜郎縣(治今新晃縣境內);天授二年(691年),析夜郎縣置渭溪縣(治今新晃縣老晃城);長安四年(704年),以夜郎、渭溪二縣地置舞州;此後,先後更名爲鶴州、業州、龍溪郡、業州;大曆五年(770年),業州改稱獎州;唐末藩鎮割據,田漢權據得獎州,改獎州爲晃州。
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晃州併入沅州,今縣境改屬沅州盧陽縣轄地,大觀二年(1108年)至宣和二年(1120年)縣境內曾復置夜郎縣。元朝時,今縣境仍屬盧陽縣轄地。明朝時,今縣境屬沅州轄地,縣境內置晃州驛、晃州巡檢司。
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置芷江縣,今縣境屬芷江縣轄地;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劃芷江縣六里置晃州直隸廳。民國二年(1913年),廢晃州直隸廳,置晃縣。
建國初,晃縣先後隸屬於會同專區、芷江專區、黔陽專區;1956年12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新晃侗族自治縣;1981年7月新晃侗族自治縣改屬懷化行政公署,1998年5月改屬懷化市管轄至今。
新晃侗族自治縣總面積1508平方公里,下轄9個鎮、2個民族鄉,2015年總人口約27萬,其中侗族佔80.13?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