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廣告

作者 | 漁東伽技術部 段陳鵬

來源 | 騰氏水產商務網-當代水產

黃鰭鯛,學名:Acanthopagrus latus (Houttuyn, 1782),sparuslatus,(潮汕俗稱)膠辣魚、又名黃腳立、赤翅、黃立魚。屬鯛科棘鯛屬的一種海魚。適應力強,生長快,爲中國南方網箱養殖的重要對象。黃鰭鯛體長橢圓形,側扁,背面狹窄,腹面鈍圓。體高,頭部尖。背鰭鰭棘部與鰭條相連。尾叉形。體色青灰帶黃,體側有若干條灰色縱走線,沿鱗片而行。背鰭、臀鰭的一小部分及尾鰭邊緣灰黑色,腹鰭、臀鰭的大部及尾鰭下葉爲黃色。此魚的最適宜生長水溫爲28~30℃,在這一溫度條件下,其攝食量最大、生長速度最快;當水溫下降到10℃以下或上升到32℃以上時,其食慾減退,甚至停止攝食而靜伏於水底。

常見的疾病:

肝膽綜合症(高溫症):

主要症狀:初期,病魚離羣獨遊,魚體色變黑,尾鰭末端發白,食慾不振、生長緩慢;隨着病情加重,即生病魚的肝臟出現明顯腫大,質地變脆,出現嚴重肝腹水;特別是在後期時,水產養殖動物體色偏黑,色澤晦暗,眼球充血、凸出、鰭條、鰓及腹部充血發紅,肛門充血紅腫。有的水產動物體表有局部的顏色發白或皮膚潰爛,尤其以鰭條末端表現明顯,體形浮腫,肥胖,鱗片鬆動易脫落,遊動不規則,失去平衡,靜止於水中,失去食慾,反應呆滯,呼吸困難,甚至昏迷翻轉,不久便死亡,主要的是肝病變(白肝、花肝、肝腫大),肝臟甚至呈現豆腐渣樣病變,或者肝臟出現嚴重萎縮,膽囊明顯腫大,顏色變深,甚至發黑;發生腸炎(腸道發紅、肛門紅腫、有腹水)、出血等。

主要是因爲溫度升高,魚的採食量大大增加再加上高溫天氣水質變化加快,導致塘底有害物質超標、水體的死藻毒素、糞便殘餌等釋放出來的有害氣體升高,對魚肝胰臟的負荷大大增加到最後肝臟負荷不了發生病變、魚的體質慢慢變差、體質變差後被塘裏大量的有害細菌感染從而引發了肝膽綜合症。

預防方法:

控制投餌量、經常改底、經常投餵營養免疫類和保肝護膽的藥物。

處理方法:

碘加五黃潑水,肝藥加氟苯尼考加維生素K3拌料

指環蟲病:

通過對鰓絲鏡檢發現指環蟲,大量寄生指環蟲時,病魚鰓絲粘液增多,鰓絲全部或部分成蒼白色,妨礙魚的呼吸,有時可見大量蟲體擠出鰓外。鰓部顯著浮腫,鰓蓋張開,病魚遊動緩慢,直至死亡。

預防方法:

徹底清塘防止塘底有殘留的蟲卵、經常改底抑制蟲卵的生長、根據情況使用殺蟲藥

處理方法:

敵百蟲(水產用)、甲苯咪唑(經常使用會產生抗藥性)、中草藥提取物

廣告

轉載聲明

本文爲當代水產-騰氏水產商務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一律禁止轉載!版權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