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鳴介紹,中國有百萬建築大軍在國外,但是因爲中國與國外建築標準的衝突,需要僱傭大量中國人力建築成本高,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實現技術和模式的輸出,節約勞動力。作爲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單位,建誼集團已經牽頭組建了建築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建築業擁抱大數據,平臺化是未來方向?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蘇晶/文 大數據暢銷書作家塗子沛曾在書中寫道:“未來一切公司都將是大數據公司。”這句話並不悚然聽聞,傳統行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擁抱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未來10年內,全球65%的企業都將實現數字化變革。

政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自2017年開始,國務院、工信部先後出臺了多項發展工業互聯網指導意見,目前,工信部還下設了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在地方,截至2018年10月,已有10多個省市出臺政策補貼“企業上雲”或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

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也已從消費互聯網轉移到工業互聯網,百度、阿里、騰訊、華爲先後入局。而在此之前,傳統行業也聚集了一批包括海爾、三一重工、富士康、GE、西門子等在內的工業互聯網先行者。城市管理、製造業、物流業、交通行業等組多領域,工業互聯網一些技術和方案已經落地應用。

不過,這片火熱景象中,作爲國民經濟重要推動力的建築行業卻鮮被提及。

“喫力”的建築業

相比其他領域,建築產業的數據化進程明顯慢了。而作爲一個傳統重型行業,建築業亟需創新來改變現狀。

麥肯錫發佈的研究報告《想象建築業數字化的未來》指出了建築行業的實際情況:自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後,建築行業生產效率呈一定程度的下滑,而承包商的利潤率一直相對較低且不穩定。換句話說,建築業的生產力跟不上整個經濟發展現狀。

根據上述研究,建築行業在技術和管理方面長期墨守成規,研發和相關技術的投資不到總投資的1%,而這個比例在汽車、航空和信息技術領域可達3.5-4.7%。

“在建築生產和全生命週期的管理中,扔掉的錢比花掉的錢還多。”北京建誼投資發展(集團)公司董事長(以下簡稱“建誼集團”)張鳴告訴經濟觀察網。

建築行業的低效和浪費與其自身產業特點有關。張鳴介紹,建築業產業鏈冗長、離散,涉及企業多,本身的業態從設計、建造、施工到部品供應,加上前期工業化產品的生產,每一個過程都是相互割裂的。

以設計爲例,建築師創建3D模型,生成2D圖紙,用於報審報建,製造商會製作詳細的施工圖,會精細到每個螺母和螺栓以及製造商提供的部件的詳細裝配方式,建造方需要排列圖紙,其順序需顯示出腳手架搭建、框架、存儲和設備空間等的信息。

因爲不同的文件來自不同工種,導致重複工作和反覆協調,有專家統計,單單這一個過程就會產生30%浪費。

作爲一個強管理行業,建築業審批手續多、週期長,這也是造成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數據挖掘的高門檻行業

雖然建築行業亟需互聯網和大數據帶來創新,但是建築行業的大數據挖掘存在着遠高於其他傳統行業的困難。

建築行業數據類別多、數量大。因爲龐大的產業鏈,一棟普通住宅建築就涉及建築造價類數據、建築結構類數據、建築施工工藝類數據、建築材料類數據和管理類數據等。其次,建築涉及的法律法規多且地方差異大。

這些都造成建築行業的大數據挖掘的困難,業內人士普遍認爲這是一個高門檻的行業,這也造成建築業是當前各行業中最沒有數據的行業。

“虛擬建造在機械行業很早就應用了,但是在建築行業的應用依然不多。”張鳴說。

他所說的虛擬建築指的是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在),即建築信息模型。在此技術的協助下,整個建築過程的所有業態都可以在“數字孿生”的模型下得以實現。

事實上,“數字孿生”的理念最初是由於雄安建設智慧城市規劃而火,強調的是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相互鏡像,將物理世界的所有內涵和細節抽象出來,表現於虛擬的模型之中。

在模型之中試驗對錯顯然比現實中更改圖紙和規劃要更省力,也讓建築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成爲可能。模型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可視化,可以在建造之前就呈現給交付對象。

早在2013年的北京大紅門項目中,建誼集團就推行了虛擬建造。不過,建誼的野心不止於此。

作爲北京麗澤商務區的第一批智慧城市建設方之一,建誼主張,用BIM大數據解決智慧城市中大數據缺失問題,以實現對建築全生命週期和全參與方的智能管理。

作爲城市空間的重要載體,建築數據被認爲是智慧城市大數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雄安新區的總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智慧建築的落地。“相對於智慧城市,智慧建築仍然沒有真正熱起來。”張鳴說。

未來方向:平臺化

在建築業實現數字化之後,建築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將成爲可能。作爲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單位,建誼集團已經牽頭組建了建築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上平臺,找產品,指導自己的工作。我們想打造的是建築行業的阿里巴巴。”張鳴說,就是將產業鏈關聯的企業數字化之後全部放在同一個平臺之上,信息自由流轉,所有的模塊自由組合發展,平臺提供流量、支付服務。

這個平臺主要是爲了賦能中小企業,張鳴看重了兩個市場,一是邊遠地區,通過平臺實現優良建築設計和產品的落地,二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

張鳴介紹,中國有百萬建築大軍在國外,但是因爲中國與國外建築標準的衝突,需要僱傭大量中國人力建築成本高,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實現技術和模式的輸出,節約勞動力。

不過,建築工業互聯網的前提是所有產品和過程的數據化,讓廣大中小企業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首先,建築行業利潤低,企業創新動力不足,其次,落地需要一個具備創新意識的團隊實現落地,對於中線企業來說,實現這一點更難。

據建誼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業進入該工業互聯網平臺。但是,記者在網站上看到,企業信息多於產品,要想改變這個龐大而離散的行業,任重道遠。

相比於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要更加複雜,對於建築行業來說,要想在平臺上實現數字協同,參數化是前提。

“建築行業的數字化和互聯是未來方向,最大的挑戰就是能否堅持。”張鳴告訴經濟觀察網,這個平臺的開發體量很大,目前,局部應用在不斷完善,但是最終能不能做好,目前仍是一個願景。

事實上,建誼集團在過去27年中涉及到了地產開發、設計施工總承包一體化、裝備製造、物業運維等建築行業的行業的多個業態,相比於很多企業,更加了解行業。

這也是建誼集團先於很多企業看中工業互聯網前景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太瞭解這個行業的痛點在哪裏。”張鳴說,想打造一個減少不必要管理和浪費,可以節省成本、提高效率的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