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來,

上海,告別了大拆大建,

在“存量開發”的新階段,

“城市老面孔”華麗變身“活力新空間”。

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

越來越多的建築師

正在激活城市的“失落”空間

街心花園、小區綠地、閒置建築

......

它們,正成爲日常百姓的引力場

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

公共空間的更新改造應該怎麼做?

有魅力有溫度的空間能給公衆帶來什麼?

想了解更多?一切盡在...

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

鄭時齡,中國科學院院士,意大利羅馬大學名譽博士,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美國建築師協會榮譽資深會員。現爲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同濟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他是城市築夢者,曾主持南浦大橋、朱屺瞻藝術館、復興高級中學、格致中學、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設計、多倫路文化名人街、上海外灘公共服務中心等50多項工程的設計。

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

77歲的鄭時齡院士也堅守在教學第一線,精心培育後學。曾開創性地開啓了多種課程的教學,包括《西方建築史》《建築理論》《藝術史和建築評論》等。

他還擔任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建築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上海市規劃委員會城市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建築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務。

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

規劃,已經成爲莫霞生命中的一個標記。本、碩、博均就讀於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2013年博士畢業後,她進入華建集團規劃建築設計院工作。藉助平臺與專業優勢,她將規劃與建築緊密結合。

她長期關注當前上海中心城區所面臨的存量發展、風貌保護、產城融合、活力塑造等重點問題,探索功能轉型、文化延承、確保公共要素、強化實施對接等的有效舉措,主持完成上生所地區、張家花園地區規劃研究及控規調整等。

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

她也是上海市建築學會城市規劃與設計專委會委員、華建集團第七屆技術委員會規劃專委會委員兼祕書;以及《規劃師》雜誌駐上海辦事處主任。2018年獲“第三屆上海市十佳青年規劃師”榮譽稱號。2019年被上海市徐彙區人民政府聘請作爲長橋街道社區規劃師,任期三年。

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

張暉,上海市氣象局宣傳科普與教育中心主任,負責策劃組織氣象科普創作和氣象科普活動。他先後從事過氣象防災減災的應急管理、公共氣象服務的組織實施和重大活動氣象保障等工作。曾榮獲中國氣象局2010年世博會氣象服務先進個人、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

張暉還負責上海氣象博物館的運營維護。上海氣象博物館始建於1872年,它收集和保留着至今100多年從未間斷過的上海氣象觀測數據記錄,保存了大量原始文字和圖片資料,見證了上海近代氣象科學的歷程,是上海地區氣象變化的重要科學史科。如今,市民不僅可以參觀老建築,還能瞭解中國百年氣象史。

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

在三樓演播廳裏,市民還能過一把天氣預報主播癮!

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

張偉,從事近代文獻整理與研究逾三十年,相繼主持“”世博會與近代中國、“上海年華”、“民國電影”、“國際名流與近代上海”等多個學術項目,耕耘於圖像文獻和城市文化史等領域。

著作有《滿紙菸嵐》《都市。電影。傳媒——民國電影筆記》《遙望土山灣——追尋逝去的文脈》《西風東漸——晚清民初上海藝文界》《風起青萍——中國近代都市文化圈》等十餘種。

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

他曾主編《歷史記錄:中國與世博(1851-1940)》、《中國近現代話劇圖志》、《上海——一個世紀的公共空間》、《梧桐深處》等圖文書籍多種;還曾策劃專題片《記憶電影》、《老電影老上海》、《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等大型電視節目。

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

編輯:沈穎婕

責任編輯:金曉英

預告|上海“逆生長”,祕密何在?城市空間的美化與活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