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1976年7月19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英國演員、製片人,中國某些人給他起的外號是“卷福”。由卷福出演的電影《1917》,最近進入了美國《軍事時報》的視野,該報盛讚《1917》是一部令人難忘的技術奇蹟,也是好萊塢最好的戰爭片之一。

目前,美國有關方面把《1917》稱爲有史以來最令人印象深刻、最具電影創新性的戰爭電影之一。從技術角度講,這部電影的靈感來源於奧斯卡獲獎導演薩姆·門德斯(Sam Mendes)自己祖父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自傳,把自傳拍成電影一般來說都是技術奇蹟,將“沉浸式”的人物輕描淡寫地塑造出來,其實是一種挑戰。

電影講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故事,同盟同被德國的撤退幻覺愚弄,敵人把軍隊撤回興登堡防線,英國人正準備進行猛烈的打擊時,卻不知道他們正被推進一個巨大的絞肉機。英國空中情報顯示,德國加強了防禦,但由於戰地通信中斷,這個重要情報無法及時傳遞出去。於是,迪安·查爾斯·查普曼飾演的布萊克和喬治·麥凱飾演斯科菲爾德下士被賦予了在西線傳遞情報的任務,這條消息能夠拯救1600人的生命。

美國《軍事時報》認爲《1917》是一流的劇本,它傳達了一種理念,這種理念很容易讓那些曾經穿過制服在戰場上服役的人產生共鳴。武器、技術和戰爭在這100多年中不斷演變,但士兵在泥土中呼嚕呼嚕的態度,以及軍方高層與普通戰鬥員之間的脫節,仍然在現在的21世紀軍營和戰場廣泛存在。

從視覺上看,《1917》無疑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成就。門德斯和奧斯卡獲獎者羅傑·迪金斯(Roger Deakins)不辭辛勞地關注細節,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和無人區帶到21世紀的電影中。影片採用的117分鐘的連續拍攝的手法讓人歎爲觀止,能夠讓觀衆更好地體驗驚險之旅。

近年來,單鏡頭電影製作獲得了蓬勃發展,著名電影攝影師伊曼紐爾·盧貝斯基(Emmanuel Lubezki)在《復仇者》(The Revenant)、《地心引力》(Gravity)或導演阿方索·庫隆(Alfonso Cuarón)2006年拍攝的電影《男人的孩子》(Children of Men)都巧妙地運用了單鏡頭手法,給觀衆不一樣的視覺衝擊。

117分鐘的連續拍攝其實只是一種誇張的形象,117分鐘的鏡頭不可能一次拍攝完成,必須經過剪輯,否則無論多神奇的劇組都不可能連續講述117分鐘的故事不出錯,不轉換故事發生的地點。因此,導演安排鏡頭很有策略:一個簡短的CGI鏡頭或是一個籠罩在屏幕上的爆炸,這樣的技術手段就能給觀衆留下剛剛經歷了一些事情的感覺。

當然,戰爭是這個星球上最可怕的事:硝煙、泥濘、老鼠、腐爛的戰馬屍體,無盡的鐵絲網迷宮,死亡、簡樸的風景和陰燃的廢墟成了他們自己的特徵,時刻提醒着人類的毀滅能力。

門德斯對於幕後特輯非常滿意,他認爲“從一開始我就覺得這部電影應該是實時的,我想讓人們明白對這些人來說有多困難... ...任務中的每一步,戰士的每一次呼吸都能讓觀衆感到完整。沒有比一次連續拍攝更好的方式來講述這個故事。”

導演選擇的動作序列非常廣泛,以至於在穿越一條高架電線之前,攝像機必須掛在電線上,並由攝像老師推過,這讓人想起美國橄欖球聯賽轉播時使用的天空攝像機。然後,攝像老師解開繩子重新拿起攝像機,再爬上一輛移動的車輛之前與角色並肩奔跑,這樣才能獲得更快的拍攝順序。

因爲連續拍攝技術需要使用360度的視角,因此《1917》只能使用自然光拍攝,這一過程使得演員和攝像老師只能在理想的天氣條件下拍攝。比如要在雲層中取一個5分鐘的太陽窗口的鏡頭,演員和工作人員都必須快速就位,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不然,就要等待太陽下一次從雲層中鑽出來。麥凱指出:“每次拍攝都像是一場戲劇。一旦開始就不能停止。無論出了什麼事,你都得繼續向前走。”

同時,布萊克和斯科菲爾德在電影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導演並不想去大名單突出他們的存在,也不去突出表現他們任何非凡的英雄主義行爲。相反,正是這兩個士兵平庸的性格使他們的故事更具看點,他們勇敢的時刻並不被人關注,因此可怕的事件發生時當事人沒有時間去關注情況到底有多嚴重。

在談到他的這部戰爭題材電影時門德斯表示,電影製作人也許可以繞過這一幕,或者把那一幕搬出去,但是這部電影不可能。攝像機和機械師都必須與演員的動作同步。“當你做到這一點時,它真的很美。”

總之,美國的《軍事時報》認爲《1917》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它讓人感到筋疲力盡,但是會時時縈繞心頭,儘管電影看起來有些感情用事,但是絕對是必看的一部。《1917》定於在西方的聖誕節限量發行,2020年1月10日在全美上映。至於何時在中國上映,《軍事時報》並沒有給出任何提示,具體情況讓我們靜靜等待吧。歲月靜好,值得去等。

美國《軍事時報》認爲《1917》是一流的劇本,它傳達了一種理念,這種理念很容易讓那些曾經穿過制服在戰場上服役的人產生共鳴。武器、技術和戰爭在這100多年中不斷演變,但士兵在泥土中呼嚕呼嚕的態度,以及軍方高層與普通戰鬥員之間的脫節,仍然在現在的21世紀軍營和戰場廣泛存在。

從視覺上看,《1917》無疑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成就。門德斯和奧斯卡獲獎者羅傑·迪金斯(Roger Deakins)不辭辛勞地關注細節,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和無人區帶到21世紀的電影中。影片採用的117分鐘的連續拍攝的手法讓人歎爲觀止,能夠讓觀衆更好地體驗驚險之旅。

近年來,單鏡頭電影製作獲得了蓬勃發展,著名電影攝影師伊曼紐爾·盧貝斯基(Emmanuel Lubezki)在《復仇者》(The Revenant)、《地心引力》(Gravity)或導演阿方索·庫隆(Alfonso Cuarón)2006年拍攝的電影《男人的孩子》(Children of Men)都巧妙地運用了單鏡頭手法,給觀衆不一樣的視覺衝擊。

117分鐘的連續拍攝其實只是一種誇張的形象,117分鐘的鏡頭不可能一次拍攝完成,必須經過剪輯,否則無論多神奇的劇組都不可能連續講述117分鐘的故事不出錯,不轉換故事發生的地點。因此,導演安排鏡頭很有策略:一個簡短的CGI鏡頭或是一個籠罩在屏幕上的爆炸,這樣的技術手段就能給觀衆留下剛剛經歷了一些事情的感覺。

當然,戰爭是這個星球上最可怕的事:硝煙、泥濘、老鼠、腐爛的戰馬屍體,無盡的鐵絲網迷宮,死亡、簡樸的風景和陰燃的廢墟成了他們自己的特徵,時刻提醒着人類的毀滅能力。

門德斯對於幕後特輯非常滿意,他認爲“從一開始我就覺得這部電影應該是實時的,我想讓人們明白對這些人來說有多困難... ...任務中的每一步,戰士的每一次呼吸都能讓觀衆感到完整。沒有比一次連續拍攝更好的方式來講述這個故事。”

導演選擇的動作序列非常廣泛,以至於在穿越一條高架電線之前,攝像機必須掛在電線上,並由攝像老師推過,這讓人想起美國橄欖球聯賽轉播時使用的天空攝像機。然後,攝像老師解開繩子重新拿起攝像機,再爬上一輛移動的車輛之前與角色並肩奔跑,這樣才能獲得更快的拍攝順序。

因爲連續拍攝技術需要使用360度的視角,因此《1917》只能使用自然光拍攝,這一過程使得演員和攝像老師只能在理想的天氣條件下拍攝。比如要在雲層中取一個5分鐘的太陽窗口的鏡頭,演員和工作人員都必須快速就位,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不然,就要等待太陽下一次從雲層中鑽出來。麥凱指出:“每次拍攝都像是一場戲劇。一旦開始就不能停止。無論出了什麼事,你都得繼續向前走。”

同時,布萊克和斯科菲爾德在電影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導演並不想去大名單突出他們的存在,也不去突出表現他們任何非凡的英雄主義行爲。相反,正是這兩個士兵平庸的性格使他們的故事更具看點,他們勇敢的時刻並不被人關注,因此可怕的事件發生時當事人沒有時間去關注情況到底有多嚴重。

在談到他的這部戰爭題材電影時門德斯表示,電影製作人也許可以繞過這一幕,或者把那一幕搬出去,但是這部電影不可能。攝像機和機械師都必須與演員的動作同步。“當你做到這一點時,它真的很美。”

總之,美國的《軍事時報》認爲《1917》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它讓人感到筋疲力盡,但是會時時縈繞心頭,儘管電影看起來有些感情用事,但是絕對是必看的一部。《1917》定於在西方的聖誕節限量發行,2020年1月10日在全美上映。至於何時在中國上映,《軍事時報》並沒有給出任何提示,具體情況讓我們靜靜等待吧。歲月靜好,值得去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