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新聞報道,一個務工人員在京昆高速的寧陝服務區病亡,病因是患上了出血熱,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公衆的擔憂。人們紛紛表示,新冠病毒還沒被完全控制住,又來一種病毒,這是怎麼回事呢?不瞭解出血熱的人會以爲這是一種新病毒,必須指出的是,經過診斷該務工人員患上的流行性出血熱,這種疾病是可防可控而且有疫苗的,因此大家都不必驚慌。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有必要對這種疾病進行了解。
首先說說流行性出血熱,這是一種由漢坦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在我國被定義爲乙類傳染病。同時這也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簡而言之就是這種病毒最早出現在自然界的動物身上,那麼什麼動物是天然寄主呢?答案是齧齒類動物。病毒學家曾在多種齧齒類動物的糞便、尿液中都檢測到了漢坦病毒的存在,並且對該病毒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這也是一種RNA病毒。幸運的是,這種病毒在外界環境中的生存能力還是比較差的,在加熱或者75%的酒精條件下都能夠將其殺死。
儘管漢坦病毒離開寄主後的生存能力並不高,但是它們的傳播途徑多樣,這是使得這種疾病成爲了許多國家重點的防控對象。作爲漢坦病毒的天然寄主,齧齒類動物通常通過直接接觸、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等五種途徑進行傳播。也就是說如果自己的居住環境周圍出現了攜帶漢坦病毒的齧齒動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感染的可能性還是挺高的。這種病毒感染人類並沒有傾向性,幾乎什麼樣的人都是它們的目標,主要看什麼樣的人有機會接觸到它們。
根據醫學專家的介紹,漢坦病毒感染人體之後,會在體內潛伏14~21天左右,然後開始突然發病。患者在發病初期會出現頭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狀,這些症狀和感冒還是較爲相似的,因此也多次出現過誤診的現象。相關數據顯示,出血熱一旦被誤診之後,患者的死亡率在20%~90%之間,可見這還是一種十分可怕的疾病。初期症狀過後就會出現典型的“三痛”症狀,分別是頭痛、腰痛和眼眶痛。如果疾病發展到病毒侵入腎臟,最終會導致腎功能衰竭。
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出血熱大規模肆虐人類的現象,就發生在中世紀的歐洲。但幸運的是最終科學家弄清楚了疾病的起源,並且採取了相關的防控措施。那麼針對流行性出血熱,應該怎樣防控纔有效呢?首先防鼠是關鍵,作爲四大公害之一,人類沒有理由不對生存環境的老鼠進行消滅。但滅鼠也講究科學策略,否則不但達不到滅鼠效果,還浪費了人力和物力。其次是個人提高防護意識,一般不要接觸齧齒類動物,不喫被老鼠咬過的食物。最後是接種疫苗,這也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