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這是才華大於一切的好時候


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這是才華大於一切的好時候



不論是前一段時間剛結束的導協表彰大會,路陽、郭帆、饒曉志、張大磊、忻鈺坤、文牧野、周子陽、王學博八位青年導演的一同亮相,還是在昨天五四青年節之時,一場關注“電影青年”的金衆電影青年日頒獎活動在微博揭曉,與青年導演羣體有關的話題,一直是電影界的一大熱點。

青年電影導演們佔領大衆視野的過程,算得上潤物細無聲。當你回過頭來慢慢細數近五年裏,每一年發生的重要華語電影事件和票房突破,青年導演們均未缺席。


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這是才華大於一切的好時候


八位青年導演齊聚導協表彰大會

2019年雖未過半,但郭帆導演和他執導的《流浪地球》因科幻片的突破勢必在年末各大盤點和頒獎中有一席之位;2018年,文牧野因《我不是藥神》“一戰成名”;2017年田羽生的《前任3:再見前任》製造了出色的觀衆共情效應;2016年,張大磊的導演處女作《八月》問鼎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2015年,開心麻花團隊的青年導演羣以《夏洛特煩惱》爲起點,開啓了“麻花喜劇”的票房收割之路。同年,畢贛、忻鈺坤也首次亮劍,一位拿下金馬獎最佳新導演,一位處女作《心迷宮》成年度口碑之作。


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這是才華大於一切的好時候


左起:郭帆、文牧野、田羽生、張大磊、

畢贛、忻鈺坤、閆非、彭大魔

有意味的是,不論是在商業票房上還是在藝術創作觀上可圈可點的這些青年導演們,均爲80後;依照燈塔數據顯示,34歲以下的觀影人羣佔比高達89%,國產電影似乎迎來了一個最佳匹配的時代,青年導演自然更懂得青年觀衆的娛樂審美需求。

01

有自己的電影觀,不盲目,不追逐

“電影市場正處在一個洗牌的過程,正規化需要時間。”蔡尚君導演前不久在某場交流活動中提到了這樣的觀點。


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這是才華大於一切的好時候


蔡尚君

洗牌前的亂象,對於青年導演而言自然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在國產電影票房爆發式增長的2014、2015年前後,虛榮的資本不斷湧入,一批帶資金或資源拍片的“新”導演入行,有了如《富春山居圖》、《不二神探》等片的出現。

那段時間,青年導演或新人導演的身份似乎背上了不少“罵名”。

好在,不管是專業的電影學院機構、各類的青年電影展、青年電影創投活動以及扶持計劃在電影市場喧囂不斷的一側,培養和扶持了不少近年來嶄露頭角的青年導演。

以First爲例,儘管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出自甯浩的“壞猴子72變計劃”,但他的短片《石頭》、《Battle》均在更早的First影展上先有所斬獲、進而被關注,相似狀況的還有今年極有可能推出作品《馬賽克少女》的翟義祥和作品《鋌而走險》的甘劍宇。


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這是才華大於一切的好時候



此外,入圍五月戛納的顧曉剛,2014年曾因紀錄片《種植人生》在First拿獎。

這些創投或影展通常以尊重青年電影人的取向和風格爲重,多元、個性、包容的前提下,給了青年導演們創作、探索和創新的可能。

同時,以作品說話,實際上是一種更加嚴苛的、大浪淘沙式的篩選機制,青年導演的才華以及各自養成和堅守的電影觀就變得尤其重要。

也正是基於有不同的電影觀,同樣有不少青年導演選擇擁抱商業市場,在實踐中學習與龐大的、有着幾百號乃至上千名人員構成的工業體系劇組合作,比如郭帆、韓延、路陽、田羽生等。

從郭帆的履歷便能窺見一二。

自編自導的處女作《李獻計歷險記》的奇幻冒險類型風格、《同桌的你》的青春片嘗試,再到《流浪地球》的科幻類型突破。期間,他還是饒曉志執導的《你好,瘋子!》的製片人。

顯然,郭帆有他自己的商業電影版圖。同樣,今年暑期8月份要推出新作《偉大的願望》的田羽生從擔任《人在囧途》的編劇開始,一直未停止喜劇片的創作。


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這是才華大於一切的好時候


走進商業電影環境,還是擁抱藝術電影渠道,這是青年導演在一開始便面臨的選擇題。市場是殘酷的,給予的試錯機會並不多。

即將在5月份上映的《過昭關》的導演霍猛便經歷過創作被資方干預後內心的搖擺和痛苦,僅40萬成本的《過昭關》就是他最忠於內心的選擇。

02

前輩監製的推手作用

行業正在逐漸變得規範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從香港電影圈傳來的“監製”一職有了“師承”的意味。

大牌導演監製青年導演作品,不是一件新鮮事兒了。

早年在香港,徐克監製了不少作品,他的作用相當於是一個電影項目的發起人。後來黃建新、陳國富成爲內地電影市場有名的監製。

兩人的風格不同,黃建新似港臺導演的內地語境翻譯,幫他們落地,適應內地觀衆的觀影習慣;陳國富則不比導演輕鬆多少,是一個項目的主心骨。


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這是才華大於一切的好時候


監製三巨頭:徐克、黃建新、陳國富

當然,“掛名監製”的現象也有不少。他們替影片造勢,卻鮮有實質性的推動。但事實上,監製是與導演不相上下的一個重要幕後工種,對於鮮少有實際操盤經驗的青年導演而言是師長、是推手。

好在,從去年開始,不少青年導演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監製”保駕護航的作用。“壞猴子72變計劃”裏文牧野、牛涵、溫仕培、曾贈等青年導演的作品自有甯浩來監製,成功案例《我不是藥神》自不必多言。


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這是才華大於一切的好時候


導演蘇倫與監製徐崢

徐崢除了“藥神”外,監製的《超時空同居》、《幕後玩家》有着超越一般處女作的票房表現。徐崢曾坦言,他做監製的過程中會給更多青年導演話語權,尊重他們的獨特性。

而對於立志類型片創作的青年導演來說,徐崢在面對資方、面對現場和商業環境方便的豐富經驗,是他們取經的最佳人選。

而對於更偏文藝掛的白雪來說,《過春天》由田壯壯做爲監製來提點她電影氛圍的重要性以及幫助她克服心理障礙和迷思,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名導做監製這件事,越來越走上正軌了。

例如剛殺青不久的愛情網臺劇《誰都渴望遇見你》由擅長細膩情感表達的趙薇來做監製,是貼合的。王學博的魔幻犯罪院線電影《小鎮》由對處理黑色電影、犯罪類型見長的刁亦男任監製,犯罪類型電影的另一位好手曹保平則保駕護航了甘劍宇講述離奇綁架案的《鋌而走險》。


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青年導演突圍指南:這是才華大於一切的好時候


監製與青年導演間的“師承關係”在逐漸變得清晰明朗,是扶持的另一種變奏。不同代際間電影人的幫扶,是整個行業走向正規的基石。

總而言之,現在對於青年導演而言是一個好時候。前提在於你自身的才華和你堅守的電影觀,知曉自己的電影道路是怎樣的。有了這個“1”後,不論是推手、資助還是渠道均不再是天大的難事。

而這樣一個對青年導演愛護有加的市場存在,讓我們有理由期待下一個郭帆、文牧野的出現……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