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東歐平原向東越過烏拉爾山脈進入遼闊的西伯利亞是同緯度擴張,俄羅斯人沿這條路線進入遠東不會感覺到太大的氣候不適應,這是俄羅斯人征服西伯利亞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從17世紀初期開始,俄羅斯人開始越過烏拉爾山脈向東擴張,經過數百年的擴張和,俄羅斯人最後征服了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名源自蒙古語“西波爾”(泥土或泥濘的地方),意爲“寧靜之地”

西伯利亞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至傑日尼奧夫角,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外興安嶺,面積約1322萬平方千米。

俄羅斯幾乎獨佔西伯利亞,僅在西南有一小塊在哈薩克斯坦。

西伯利亞是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地方之一,極端最低氣溫低於零下70℃北半球的兩大“寒極”(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便位於此。

(奧伊米亞康風景。)

(奧伊米亞康凍睫毛女孩。)

儘管西伯利亞冬季酷寒,但卻是古代許多強悍少數民族的搖籃。

匈奴、鮮卑、突厥、韃靼、蒙古及女真等等各種民族都是從西伯利亞崛起的。

如今西伯利亞人口約3789萬,俄羅斯人佔80%以上,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約佔5%,其他有科米人、雅庫特人、圖瓦人等。

西伯利亞人口沿鐵路線分佈。西伯利亞主要城市有新西伯利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

(雅庫特人女孩。)

西伯利亞與華夏民族也有着很深的聯繫。

a,霍去病曾遠征到貝加爾湖,登臨貝加爾湖相臨沿岸的山峯。

b,唐朝政府曾設安北都護府統治西伯利亞遠東地區諸部族。

c,元代對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行政管轄範圍廣大,“漢唐極盛有不及焉,蓋嶺北、遼陽之邊,唐所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於內地。”

d,明代東北地區屬奴兒干都司管轄。

e,17世紀外東北地區納入清朝版圖,17世紀前期俄羅斯入侵外興安嶺和以北地區,清康熙帝組織軍民抵抗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雅克薩的俄軍,遏制了沙俄對華侵略的野心。

雅克薩之戰後,兩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劃分了中俄兩國東部邊界,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

火藥和鐵路發明之後,農耕民族對遊牧民族有了戰略優勢;從17世紀初期開始,俄羅斯人開始越過烏拉爾山脈向東擴張,經過數百年的擴張和,俄羅斯人最後征服了西伯利亞。

從東歐平原向東越過烏拉爾山脈進入遼闊的西伯利亞是同緯度擴張,俄羅斯人沿這條路線進入遠東不會感覺到太大的氣候不適應,這是俄羅斯人征服西伯利亞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