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這種嘴上討便宜的小聰明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直到現在,池子還認爲:我從小就是,什麼話直接就說出來,可以說活得比較真實,我覺得不是我的問題,是世界的問題。他是第一個說我喜歡講大道理的人,還只是個11歲的小孩。

耿直和口無遮攔的區別:一個讓人心疼,一個讓人噁心

文/柳樹招風

01

大學畢業的那個暑假,父親給我找來了一套關於情商說話的光碟。

八盤光碟,一盤五節課,整整四十節課,不看完,不準休息。

四十節課,有關於人際交往的,有關於職場工作的,關於朋友,關於戀人......反正你能想象的到的交流情景上面都有。

那時埋怨父親太過認真,說話而已,有必要搞得這麼嚴肅嗎。

出了社會才知道,原來學怎麼“說話”真的太有必要了。

一句話能讓你這個人討人喜歡,一句話也能讓你這個人惹人厭惡,真的一點也不誇張。

一個朋友,什麼都好,就是有一點,她不會說話。

她很喜歡在別人說了什麼之後,下意識地接一句:不一定哦,怎樣怎樣的。

“多喫泡麪不好,防腐劑太多,自己做飯才新鮮。”

“不一定哦,現在蔬菜都打的有農藥,指不定比方便麪還不乾淨呢。”

“龍崗圖書館設計挺好的,我們週末去看書吧。”

“那也叫好?我在北京見的那個圖書館,怎樣怎樣......”

她不單喜歡槓人,還常常因爲說的話讓別人下不來臺。

一個人說來深圳好幾年,還沒去喫過早茶。她立刻用看外星人的眼光盯着那個人說:“不會吧,這麼多年你都沒去喫過?不知道你這麼多年怎麼過的。”

其實她第一次喫早茶是兩個月前我帶她去的,她也只不過去喫了一次而已。

一個朋友說玩骰子只會玩大小,她又用驚奇的口吻說:“大話骰你都不會?這二十幾年你白活了,很簡單的。”

據我所知,大話骰的玩法她也是剛學會的......

這就是口無遮攔,她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透露出廉價的優越感。

實在讓人心裏不舒服。

02

其實相比口無遮攔的人,我更討厭另一種人—秀存在感的人。

說脫口秀的池子要涼了,在《吐槽大會》爆火好幾年的他,確定了下一季吐槽大會不再有他。

相比大多人對此的驚奇,我對池子的退出一點都不感到意外,我早料到他遲早有這麼一天。

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池子有哪些秀存在感的事。

在全民抵制D&G的時候,池子卻發佈了一條不合時宜的微博,用來暗諷網友的“反應過激”。

這種“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態度被網友指責後,池子又奉上了一條“雞湯”式的微博,把話題上升到世界和平的角度。

在霍金去世的當天,池子又在微博上發了一張霍金在長城上的輪椅照片,並附文:不想爬長城而全家非得爬長城的我。

池子總喜歡發些不合時宜的微博,你挑不出錯,但你知道他沒安好心。

就像在2018年愚人節的這一天,池子發了一條微博說:我愛你,祖國!

這是什麼意思呢?你要是責問他,他肯定回答會說:我愛中國,所以不過外國的節日。你明知道他的不懷好意,但就是懟不翻他。

但這種嘴上討便宜的小聰明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直到現在,池子還認爲:我從小就是,什麼話直接就說出來,可以說活得比較真實,我覺得不是我的問題,是世界的問題。

所以這是隨性呢,還是嘴欠呢?

03

實際上,關於說話,我自己其實做得也遠遠不夠,我很容易犯另一個錯誤—愛講大道理。

前些年回家過年,因爲孩子多,我負責照顧兩個11歲的小侄子。

這是一對雙胞胎,大的安安,小的叫康康。

中午喫飯的時候,安安隨便扒了幾口飯就不見了蹤影,後來我在樓上看到他窩在沙發上玩遊戲。

本着不討人嫌的原則,我沒有第一時間罵他,而是坐在他旁邊看他玩遊戲。看得差不多了,我就告訴他玩遊戲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囉囉嗦嗦了一大堆。

然後他嫌棄地看我一眼說:“你真的好煩啊,這麼愛講大道理。”

他是第一個說我喜歡講大道理的人,還只是個11歲的小孩。

其實勸他玩遊戲這件事上我沒做錯,只是他驚醒了我,我之前和別人交流是不是也喜歡講大道理?

我想起了朋友向我抱怨上司的時候,我似乎是一本正經地給他分析利弊,勸他忍耐。

我似乎之前看見朋友刷抖音,忍不住勸其不要浪費時間,多做些有意義的事。

朋友失戀,我勸他向女孩子多低頭,別那麼要強。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裏,我好像總喜歡講道理,不喜歡談感受。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慢慢地學會了閉嘴。

就像海明威說的那句話:我用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

04

蔡康永曾經出過一本書叫《說話之道》。

書中有個觀點我非常地認同: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你帶着善意說的話,哪怕不中聽,那也是耿直。

你帶着惡意說的話,不管中不中聽,那都是口無遮攔。

最後還是要再強調一次:

刻薄嘴欠和幽默是兩回事,口無遮攔和坦率是兩回事,沒有教養和隨性是兩回事,輕重不分和耿直更是兩回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