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讲的就是将军如何处理军中关系的问题,大致意思就是,作为军中主将,一定要做到上下一心,可如何才能上下一心呢,两个方面,第一是赏罚分明。靠关系打仗,这种说法看似荒唐,但仔细考虑之后就会发觉,有一定的道理,当然,这里的关系不是那种趋炎附势的关系,而是,将军与部下之间的关系,对这个问题,古代兵书《三略》当中说的很清楚,曰: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录有功,通志于众。

靠关系打仗,这种说法看似荒唐,但仔细考虑之后就会发觉,有一定的道理,当然,这里的关系不是那种趋炎附势的关系,而是,将军与部下之间的关系,对这个问题,古代兵书《三略》当中说的很清楚,曰: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录有功,通志于众。

什么意思?

讲的就是将军如何处理军中关系的问题,大致意思就是,作为军中主将,一定要做到上下一心,可如何才能上下一心呢,两个方面,第一是赏罚分明;第二则是让手下打明白仗,让收下知道,知道这一仗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据传是楚汉相争之时,世外仙人黄石公著述的兵书,但从其中的内容上看,很有点张良的思想,所以,后人认为是张良或熟悉张良思想的后人假托黄石公伪作。

然而不管这部书到底是怎么来的,他的优点就在于,不但继承了前辈兵略的思想,还第一次将将军如何处理关系堂而皇之的讲述出来,并提出相应的方法。

两千多年前的兵家就有这种思想,无疑是非常先进的,后人也在不断的学习,直到以后三湾改编,将思想做到最基层,不就是《三略》当中“通志于众”更为具体,更为先进的体现吗。

其实说白了,就是在解决将军如何处理关系的问题。

因为只有将军处理好关系,做到“谋及负薪,功乃可述;不失人心,德乃洋溢”,才能使三军上下一心,才能使将军指挥起来,如臂所使,如手所指,将三军团结成一个整体,使用起来毫无滞涩,顺心如意,三军将士也愿意为之效命,乃至于为之赴死。

三军到了这个地步,才可以谈到将军个人的谋略和勇气。

否则,再聪明,再勇猛的将军,指挥三军时三军处处抗命,处处跟你对着干,靠军法管制,充其量只能暂时压制,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使矛盾越积越深。

指挥这样的军队,就如坐在会随时爆炸的火药桶上,连个人安危都保障不了,还怎么指挥作战呢。

从这个层面看,古代将军作战,关系重要还是谋略和勇气重要?答案则是显而易见的,关系重要,因为关系是一支军队能否作战的前提,千万马虎不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