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譽衡藥業(002437.SZ)宣佈將以14.2億元的總對價出售澳諾(中國)製藥有限公司(下稱"澳諾製藥")100%股權給華潤三九。

與一般的子公司不同,澳諾製藥可以說是譽衡藥業核心優質資產。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澳諾製藥實現營收1.7億元,淨利潤7214萬元。而譽衡藥業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爲2.32億元,澳諾一家公司就貢獻了超30%的利潤。

而且自譽衡藥業2013年以4.2億元收購澳諾製藥100%股權以來,澳諾一直穩定爲其貢獻利潤。2016-2018年,澳諾製藥實現的經審計淨利潤分別佔公司同期經審計淨利潤的12.89%、35.81%、114.71%。

不僅如此,據米內網數據顯示,澳諾製藥的主打產品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溶液連續位列零售市場鈣補充劑第二位,鈣補充劑藥品市場第一位。

那麼譽衡藥業是爲何要將這樣既具有品牌影響力,又營收豐厚子公司出售?

對此,譽衡藥業表示:本次交易所獲資金可優先償還公司債務,降低資產負債率及財務費用,改善債務結構,確保公司現金流充裕,應對經營業績壓力。

出售核心優質資產以償債務,譽衡藥業怎麼就落入這樣的困境?

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卻還不上1500萬的控股股東

業內人士向藍鯨產經表示,譽衡藥業此時的困境與其控股股東脫不開關係!

天眼查數據顯示,譽衡藥業控股股東譽衡集團、譽衡國際自2018年以來就屢屢陷入債務糾紛,其中法律訴訟高達61條,案由主要爲質押式證券回購糾紛、民間借貸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企業借貸糾紛等。

這些花式糾紛背後折射出其長年熟練的資本運作方式。此前,其實際控制人朱吉滿在2017年以30億元收購信邦製藥21%股權,成爲信邦製藥的實控人。根據公告可知,這筆30.24億元的收購金額中,其中20億元爲槓桿資金(16億元來自中信信託的借貸資金,4億元爲譽衡集團向天風證券資管計劃質押所持譽衡藥業股份8100萬股所得)。而爲了償還前期併購的過橋資金,朱吉滿又將西藏譽曦獲得的3.58億股信邦製藥股票全部質押給中信信託。

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槓桿式收購使得譽衡集團、譽衡國際的股票長年處於高額股權質押狀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譽衡集團目前累計質押股本9.36億股,佔其持股比例99.96%;譽衡國際累計質押4.27億股,佔其持股比例99.42%,均已全部觸及平倉線。

拿不出錢的譽衡集團、譽衡國際引發多筆債務違約,因此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和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對其持有的股票多次進行公開拍賣,目前累計拍賣2.09億股,佔公司總股本9.54%。

不止如此,2018年12月26日譽衡集團因與武漢信用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一筆1500萬元左右的債務糾紛,被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列爲失信被執行人。天眼查數據顯示,到目前爲止譽衡集團共有12條失信被執行人記錄。

旗下兩家上市藥企,但譽衡集團連1500萬都無力償還,只能淪爲"老賴"。

對此,雖然譽衡藥業表示公司的資產、業務與控股股東的投資做到了有效隔離,公司不會對控股股東的債務承擔責任。但其股價從2018年年初至今暴降56.37%,市值蒸發84.84億元。資本市場已經用腳投票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靠着併購擴張的譽衡藥業自身問題也頻頻爆發,償債壓力、商譽減值都讓這家上市公司舉步維艱。

自身併購後遺症爆發

2018年年報顯示,譽衡藥業發展史就是一部整合史。通過整合,豐富了產品管線,使公司從單一狹窄的骨科治療領域進入到心腦血管、營養、抗腫瘤、糖尿病等多個大的治療領域。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1年開始譽衡藥業累計併購12起,總對價高達38.48億元。其中2014年譽衡藥業以3.17億元收購上海華拓醫藥科技,2016年則以23.9億元收購山西普德藥業。

併購擴張在營收規模擴大的同時帶來了商譽高企。choice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譽衡藥業商譽總額超過30億元。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譽衡藥業商譽高達33.60億元,佔淨資產比例超七成,而普德藥業、上海華拓、南京萬川這三家企業就貢獻了近33億元的商譽。

年報顯示,2018年因普德藥業、上海華拓和南京萬川經營業績低於併購預期,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66億元,佔全年資產減值總額3.82億元的69.66%,而2018年譽衡藥業淨利潤受此影響僅爲1.29億元,同比下降59.35%。

與此同時,譽衡藥業的負債率也一直居高不下。2015年以來連續四年,譽衡藥業的負債率一直超過了50%。據2019年三季度報顯示,譽衡藥業負債49.21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商譽減值給譽衡藥業的經營造成重創,使其短期償債壓力陡然加大。截止2019年9月底,流動負債中短期借款約爲1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含2017年發行的第一期中期票據)6.62億元。

因此,譽衡藥業不得不擬將澳諾製藥100%股權出售給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本次交易,所獲資金將用於償還債務,緩解流動性壓力。

業內人士還對藍鯨產經表示,無論是控股股東譽衡集團還是譽衡藥業現在困境的根源都與其近幾年激進的併購擴張和資本運作離不開關係。現在譽衡藥業出售核心資產償債續命,但其營收能力也因此受到打擊,未來經營難度無疑倍增。

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槓桿式收購使得譽衡集團、譽衡國際的股票長年處於高額股權質押狀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譽衡集團目前累計質押股本9.36億股,佔其持股比例99.96%;譽衡國際累計質押4.27億股,佔其持股比例99.42%,均已全部觸及平倉線。

拿不出錢的譽衡集團、譽衡國際引發多筆債務違約,因此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和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對其持有的股票多次進行公開拍賣,目前累計拍賣2.09億股,佔公司總股本9.54%。

不止如此,2018年12月26日譽衡集團因與武漢信用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一筆1500萬元左右的債務糾紛,被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列爲失信被執行人。天眼查數據顯示,到目前爲止譽衡集團共有12條失信被執行人記錄。

旗下兩家上市藥企,但譽衡集團連1500萬都無力償還,只能淪爲"老賴"。

對此,雖然譽衡藥業表示公司的資產、業務與控股股東的投資做到了有效隔離,公司不會對控股股東的債務承擔責任。但其股價從2018年年初至今暴降56.37%,市值蒸發84.84億元。資本市場已經用腳投票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靠着併購擴張的譽衡藥業自身問題也頻頻爆發,償債壓力、商譽減值都讓這家上市公司舉步維艱。

自身併購後遺症爆發

2018年年報顯示,譽衡藥業發展史就是一部整合史。通過整合,豐富了產品管線,使公司從單一狹窄的骨科治療領域進入到心腦血管、營養、抗腫瘤、糖尿病等多個大的治療領域。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1年開始譽衡藥業累計併購12起,總對價高達38.48億元。其中2014年譽衡藥業以3.17億元收購上海華拓醫藥科技,2016年則以23.9億元收購山西普德藥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