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

相信当宝宝用稚嫩的声音喊出

“爸爸、妈妈”

瞬间就会融化你的心

幸福感爆棚

宝宝是如何解锁说话这项技能的

又是哪些原因造成宝宝“金口难开”?

语言的产生要具备生理方面的条件,只有具备了条件才能有语言的过程,这里我们出现了言语一词,有些人有了疑问,言语和语言不一样吗?不都是说话吗?二者是有区别的,言语是由神经系统支配呼吸系统产生气流,震动发生系统的声带产生基本的声音,进入录音共鸣系统共同产生的。简单说就是我们说出来的话,注重声音和音节的清晰度,不一定有明确的沟通交流目的。语言不但是说出来的,而且要经过大脑思考,是有明确的沟通交流目的的,它包括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接受能力与听觉和大脑功能有关,表达能力与大脑认知和主要的发音器官有关。

儿童语言发育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其中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同时与儿童的成长环境和是否患有疾病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语言发育对成年后社会能力的塑造非常重要。

儿童很多疾病的早期也常以语言发育异常为表现,语言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很高。当出现:过了说话的年龄仍不说话,说话晚或者很晚开始说话,比别的正常孩子发展慢或出现停滞,虽然会说话语言技能较低,语言应用,词语和语法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只会用单词交流,不会用句子表达,交流技能低,回答问题反应差,语言理解困难和追寻指令困难等,各种原因所致的语言发育偏移出正常发展轨迹的时候,应尽早给予干预。

如果1~4个月大的孩子对母亲声音无应答,5~7个月孩子咿呀发音很少,8~12个月不咿呀学语,1.1~1.8岁听不懂简单的指令,1.6~2岁不说有意义的字或词,1.8~2.6岁不执行指令,2.6~3岁说话不成句子或完全不能让陌生人听懂,这些就要警示家长并带孩子及时就医。

宝宝说话晚可能有哪些原因?

一、带养问题,家长通常认为宝宝小,不哭不闹就好,跟他说话也听不懂,就各自干各自的事情。这样无声的环境中,宝宝没有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学习起来自然就会慢一些;二、孤独症,孤独症的宝宝说话以及交流都会异常,但是这种疾病在3岁以前还没有办法确诊,只能称之为疑似。如果宝宝有疑似孤独症的倾向,家长最好能够及时到医院就诊;三、智力低下,智力低下的宝宝,常常不能理解和表达词语的意思,模仿能力也较差,因此给家长呈现的就是不会说话的状态。所以,有高危因素的孩子一定要定期体检,尽早发现,尽早治疗。除了这些原因外,遗传、听力障碍、神经因素造成的失音,脑部受损导致的失语症,多有脑部损伤病史,心理因素造成的选择性缄默、监护人过多口音过杂也会导致宝宝说话晚。

教宝宝说话,别犯这4种错!

宝宝开口说话的早晚和家长的互动交流有着密切关系,所以,爸爸妈妈们平时要多和宝宝面对面交流,鼓励宝宝多发出不同的音节,并在宝宝发音后进行表扬,但是千万别做以下几件有碍宝宝语言发育的事:

刻意纠正宝宝发音错误

1岁半~2岁时,宝宝的词汇量虽然会明显增加,但他们还不能说出主谓宾完整的句子,只能像电报一样,说出仅包含关键信息的词,如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而省去了冠词、介词和助动词之类的修饰词,这会让我们大人听起来感觉有点乱,但这种“乱”对宝宝来说是正常现象。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是在遵循孩子语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慢慢加以引导,用不了多久,孩子说话就能有逻辑性了。千万不要过于刻意、严厉的纠正宝宝的发音错误,否则可能会让宝宝对说话变得反感,甚至是不愿意说话。

用叠音字教宝宝说话

有些家长平时说话挺严肃的,但是一到和宝宝对话,教宝宝识字发声时,简直秒变奶娃一枚~虽然,类似“喝奶奶(nāi)”的说法充满了童趣和母爱/父爱,但对于2岁以上的宝宝来说,直接说“喝奶”会更好。

要知道,婴儿学习说话是从模仿大人发声开始的,遵循从“单字—单词—单句—复杂句子”的规律。如果一开始学会了“喝奶奶”“睡觉觉”这样的“宝宝语”,等到再大一些的时候,就还要用“喝奶”、“睡觉”这样的标准用词来替换,无形中延长了宝宝从单词到句子的过渡期,干扰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

因此,从一开始教宝宝说话时,家长最好不要刻意使用“宝宝语”,而应该使用“妈妈语”,即采用缓慢的长音、高音来说话,比如说吃饭,可以放慢我们说话的速度“chi--fan”。如果我们能把嘴巴张大,做出夸张的面部表情,会更有利于宝宝理解语言并学会说话。

语言环境太过复杂

如果你家的家庭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那么请为了孩子统一说普通话,包括老人。如果孩子每天听到的都是不同的方言,语言这项技能对他来说无疑复杂了好多倍,甚至让他感到迷茫和困惑,这也会导致宝宝不愿意开口说话。

总替孩子说话

想要宝宝早些开口说话,离不开家长的示范。但有些家长总在宝宝没有完全表达出意愿时,就满足了他的需求,这就让孩子失去了很多主动表达的动机,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宝宝语言发育,因此,家长们一定要给宝宝留有表达的空间。

专家简介

刘乾生,儿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紫癜、肾病协同创新共同体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保健协会学校卫生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预防医学会高危儿健康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儿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咸阳市脑瘫康复鉴定专家组成员,咸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陕西中医药大学校本部及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5年7月至今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34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及小儿过敏性疾病,尤其是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紫癜,感染性疾病,以及儿童生长发育有较深的研究和治疗造诣。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四项,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