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有害植物輸入

一旦失控繁殖蔓延

往往會對區域生態平衡造成極大傷害

甚至會造成災難性後果

我國一直以來都嚴格管控外來植物輸入

守好“生態國門”

貴港、平南地處西江黃金水道位置。隨着廣西飼料、生物化工、麪粉加工行業的發展,由廣東深圳、南沙等口岸進境的糧食,源源不斷的經西江流域貴港段轉運至玉林、柳州、來賓、桂林、南寧等地20多家企業,每年接近50萬噸。進境糧食有害生物疫情複雜,長距離的轉運存在隨運輸沿線定植、擴散的潛在風險。

4月29日,在南寧海關動植物和食品檢驗檢疫處指導下,貴港海關聯合玉林、柳州、桂林等地海關,採取集中工作模式,到平南縣金茂碼頭開展外來有害雜草監測及剷除工作。

在金茂碼頭現場,海關工作人員運用無人機等科技裝備進行監測,指導進境糧食加工企業如何識別外來有害雜草,隨後馬上剷除監測發現的有害雜草,有效地保障運輸沿線農林生產和生態安全。

貴港海關監管二科副科長李世照告訴記者:外來糧食可能會攜帶有國外的某種雜草,如果是我們處理不當,這些外來的有害雜草將會危害到我們農業生態安全。現在我們聯合玉林、柳州、桂林等地海關,打破地域界限,聯合行動,爲我們以後的進口糧食的轉運和農業生產的安全提供保障。

採取集中工作模式,打破行政區域分割,有這幾個好處:

*有利於增強進境糧食後續監管執法的統一性;

*有利於提高外來有害雜草監測的針對性;

*有利於發揮業務人才的集聚效應;

*有利於加強各地海關在進境糧食調運檢疫和協同配合方面的工作聯繫;

*有利於壓實加工企業的運輸防疫責任和防疫措施的落實。

下一步,貴港海關將繼續完善風險分析和預警快速反應機制、轉運糧食雜草監測及防除的工作機制,積極探索、認真總結采取集中工作模式開展雜草監測及防除工作,力爭形成可複製推廣的措施經驗,加強對進境糧食加工使用全過程的監管,對運輸路線、加工存儲企業周邊等可能的侵入場所加強監測,築牢國門生物安全防線。

主管| 中共平南縣委宣傳部

出品| 平南縣融媒體中心

來源| 平南縣融媒體中心

採寫| 鍾健 盧昱冰 通訊員 王緝琨 藺潔

編輯| 劉萬平

審覈| 韋挺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