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与小说原著的最大不同,就是有关地球叛军的描写。

小说中,有关地球叛军的故事情节,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篇章,但在《流浪地球》电影中,人类如何摆脱掉木星的引力继续逃生流浪,是整部影片的主题,片中根本没有关于叛军的任何描写,完全把这部分给省略掉了。

《流浪地球》电影中没有描写的叛军,在小说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因此就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删减,导致电影中的情节(尤其是关于火石的情节片段),有很多令人觉得突兀的地方。

看过电影的朋友们,一定都会对影片中屈菁菁拿枪击毁火石这一举动感到莫名其妙,关于这个问题,网上有人说,这是因为叛军的原因。

当叛军夺取地球控制权的时候,火石就俨然变成了一种威胁,而屈菁菁正是出于团队的安危才击毁火石的,大家对此感到奇怪,正体现了电影删减所造成的这种矛盾。

《流浪地球》电影中没有描写的叛军,在小说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不过还有一种解释是,男主一行人在护送火石的途中,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困难,为了保护火石,团队中的许多人都因此牺牲了,屈菁菁是不想看到再有人死去才这么做的。

不过也有网友对这种理由表示不解和反对,因为电影里,主角一行人好不容易把火石运输到了半途中,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击毁,之前的努力岂不是都白费了?

《流浪地球》电影中没有描写的叛军,在小说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作为一名观众,我们无法得知片方这样安排的原因,但不可否定的是,许多没看过《流浪地球》原著的观众们,都对小说中关于叛军的故事情节非常好奇。

《流浪地球》小说中,关于地球叛军的描写,是在地球摆脱掉木星的引力之后进行的。小说对有关木星的情节没有过多的描写,只是说科学家们的预测成功了,地球成功躲避了这场灾难。

《流浪地球》电影中没有描写的叛军,在小说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而就在这之后,因为太阳迟迟没有发生爆炸,许多人便开始质疑起相关的科学家和政府机构,民众们自发性地对太阳进行观察和各种数据测算,结果显示,太阳没有一丝可能发生爆炸的迹象。

消息一传开,民间瞬间炸开了锅,有人认为,管理层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为自己建立一个庞大的独裁帝国,可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毁了地球的文明!于是很多人便闻讯加入到了叛军当中。

《流浪地球》电影中没有描写的叛军,在小说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人民部队一路高歌披荆斩棘,而政府军却节节败退,但他们仍坚持到了最后,可以说是保留了人类最后的尊严与信念。为了避免控制中心被迫害,他们选择了主动投降。

在地球控制中心仅存的5000人全被俘虏,外面的民众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叛军把他们密封服上的电池全部扣走,然后把他们丢在了地面上。零下百度的超低温瞬间把这5000人冻成了一尊尊雕像,他们庄严地立在地面上,保留着生前的倔强。

《流浪地球》电影中没有描写的叛军,在小说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看着这些人的死去,岸上的群众们唱起了《我的太阳》,可就在歌唱到一半时,太阳氦闪爆发了,50亿年的壮丽生涯已成为飘逝的梦幻,十几万人呆住了:太阳死了。

《流浪地球》电影中没有描写的叛军,在小说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有人说,《流浪地球》这部科幻小说反映了人类具有间歇性历史遗忘症,长时间的和平与安定让人们忘掉了初衷,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人类又想开始一个新的轮回,但这次,他们错了。

其实不仅仅是这些,通过小说我们也可以知道,民间的测量仪器能有多精确呢?能比得上联合国世界级的水准吗?他们不是在于对数据探测结果的严苛,而是单单想通过一根火柴,点燃反叛的思想。

《流浪地球》电影中没有描写的叛军,在小说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另一方面,小说中还有许多吃瓜群众根本没有深究探测的结果与反叛的原因,随着大流便一起加入到了叛军当中,所以说,荣格(瑞士心理学家)“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看来不无道理,而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也确实是一种奢求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