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 王建榜

院长寄语

当好百姓健康守护人

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并以一名医师的身份,向所有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师同仁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国家设立“中国医师节”,旨在加强医师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地改善医患关系。作为百姓健康守护人的医师同仁们要从我做起,重视自己的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患者树立标杆和榜样。是继续坚定“患者本位”意识,从我做起,营造良好的医患氛围。

也希望全社会对医师群体多一分理解和关怀,激发中国医师作为医疗服务主力军的活力,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大医精诚 患者至上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 医者仁心,誉满杏林。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树名科、建名院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业务精、素养高的医师人才,展示了医者风采。

医者仁心 温暖病患

赵海康是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及神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除了院内行政事务外,多年来他始终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双肩挑,不仅带领科室在医教研等方面取得卓越的成绩,也用自己的医者仁心,安抚了无数病患。

赵海康在为患者诊断

1993年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赵海康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他说,医院神经外科业务开展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2009年独立成科,2012年成为西安医学院重点学科。近年来科室在医、教、研等方面都取得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也认识到,神外科许多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致死是一方面,致残、留下后遗症会让病人更痛苦,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家庭很容易被压垮,非常可怜。“普通老百姓都有悲悯之心,更何况医者。”赵海康说。

为了帮助患者,他平时与患者加强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需求,为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减轻其经济负担。同时,带头组织科室成员为困难患者爱心捐款,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让他们在就医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照护。

“十字”箴言 谋为良医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何媛,通过践行“学习、交流、思考、总结、创新”这“十字”箴言,为此作出了注解。

35岁以前,凌晨两点前没有睡过觉,35岁以后,凌晨1点前没有睡过觉。白天上门诊、做手术,晚上看书学习、总结整理,多年如一日,这就是她的日常生活。

何媛在为患者做手术

何媛,是一名年轻但十分有作为的眼病专家,擅长各类疑难眼病的诊治。39岁时已经是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还是眼科学博士、眼科学及神经科学留美博士后,在国内外顶级专科杂志发表40余篇论文,包括SCI论文11篇,成功实施各类眼科手术5000余例。

自从成为一名医生,何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积极与国内外权威专家交流,在沟通中获取启发和新知。同时,善于思考,在思考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勤于总结,对好的经验加以固化。最重要的是,她勇于创新,向一流看齐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成果。

提升自己的同时,何媛带领团队成员,同学习、共进步,齐心协力,为科室组建青光眼、白内障组、眼底病组、角膜病组、整形眼眶病、斜弱视组、小儿眼病组等多个病组,也让眼科成为陕西省优势重点学科、陕西省眼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以及陕西省免疫眼病研究所。

争分夺秒 为“心”而战

张明,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20多年来,与心内科同事救治了大量急性心梗患者,他认为,心内科的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有极强的时间观念,遇事不慌,临阵不乱,才能抢救患者,妙手回春。

张明为患者做检查

张明介绍,在心内科,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决定成功。心血管内科是心血管介入准入制度后我省首批获得介入资格的医院之一、也是陕西省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目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心脏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术、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等在心内科应用得非常成熟。但是,对于心内科医生,掌握这些技术只是一方面,还必须把时间观念刻到骨子里。以冠心病中最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而言,突发性强,危险性大,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年轻化趋势很明显。而心肌的坏死是不可逆的,开通闭塞血管越早,预后越好。一旦抢救不及时或者治疗措施不得当,患者都可能猝死。所以,急性心梗患者到院后最晚半小时之内必须溶栓或者开通血管,最快10分钟、5分钟就要开通血管。

张明说,心内科医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其实是最基本的要求。提高沟通技巧,培养强大的心理素质,遇到危急重症病人,生死关头千万不能自乱阵脚,沉着冷静才能做到又快又好。

本报记者 周萌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