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佈了201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2018年國家傑青正式出爐。

和往年一樣,今年建議資助的國家傑青共有200人,來自112家單位的科學家入選。作爲和長江學者一樣備受關注的高端人才,每年的傑青牽動着無數人的心。

值得注意的是,

2018年國家傑青名單中,

湖南高校2位教授入選。

湖南大學

王雙印教授

電催化劑缺陷化學

中南大學

閔小波教授

有色冶金環境工程

201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

(完整版)

競爭激烈的國家傑青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要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1994年,正式命名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994年首批入選49人,每人資助額度爲60萬元。

經過24年的發展,一大批國家傑青獲得者當選爲兩院院士,同時國家傑青已經成爲我國風向標式的高端科技人才資助項目,幾乎成爲每一箇中青年學者的奮鬥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院校所必爭的人才項目。國家傑青一年的名額僅爲200,每年的資助率一般都在10%以內,因此競爭非常激烈。

從近五年來看,入選國家傑青建議資助人名單後,每年僅有2人被刷下,因此建議資助候選人幾乎就是最終入選名單。

來自112家單位的200人入選

本年度共有200位申請人入選建議資助名單,這些科學家來自112家科研單位,包括各大名校以及中國科學院等。

學歷來看,今年的200名新科傑青建議資助候選人全部具有博士學位。

專業技術職務來看,絕大多數擁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其中教授113位,研究員81位,副教授和副研究員各有1位,主任醫師4位。今年傑青建議資助候選人中僅有的副教授和副研究員分別來自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性別來看,男性獲得者佔絕對優勢,高達177名,而女性則只有23名。

國別上看,200人中199人來自中國(含1人來自中國香港地區),1人來自美國。

入選者所在單位來看,清華大學入選人數最多,達到18人。北京大學入選16人,緊隨其後,清華和北大兩所學校入選傑青佔比超過了17%,遠遠多於其他高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入選7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各入選5人。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各有4人入選。

2018年的國家傑青建議資助人名單和依託單位統計情況如下:

★ 信息多一點 ★

嚴格的評審制度,獲得資助意味得到同行認可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The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簡稱:傑青基金),是中國爲促進青年科學和技術人才的成長,鼓勵海外學者回國工作,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而特別設立的科學基金。

“十五”計劃期間,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每年資助優秀青年學者160名左右, 每人資助經費一般爲80-100萬元,研究期限爲4年。

傑青基金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

該基金資助全職在中國內地(除港、 澳、臺地區之外的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工作的優秀華人青年學者,從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工作,每年評選一次。

傑青基金最初於1994年設立,距今已有25年曆史。在科研工作者心目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享有很高的聲譽,其意義不僅僅在於資助金額,還因爲這項基金有着非常嚴格的評審制度,能夠獲得資助,就意味着申請者的學術水平得到了同行的認可。

申請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申請當年1月1日未滿45週歲;

(3)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

(4)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者具有博士學位;

(5)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或者其他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

(6)與境外單位沒有正式聘用關係;

(7)保證資助期內每年在依託單位從事研究工作的時間在9個月以上。

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華人青年學者,符合上述2至7條件的,也可以申請。正在博士後工作站內從事研究、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的人員不得申請;獲得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不得再次申請。

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成都科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