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需要打的硬仗其實只有希臘及其後臺英國兩國之中最想要完全肢解奧斯曼土耳其的就是希臘,希臘有着光輝燦爛的古典文明,但更有着慘淡無能的歷史,其在馬其頓帝國之後,先後被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所統治,積壓了數千年的怨氣一直想發到土耳其身上。希臘一戰之時的希臘剛從奧斯曼帝國獨立不久,有着強烈的擴張衝動,它想要拿回奧斯曼的愛琴海沿岸地區,還有就是奧斯曼剩餘的歐洲領土。

天下之亂,莫甚於中東;而中東之亂,肇始於奧斯曼帝國的土崩瓦解。
一部伊斯蘭文明的歷史,六百年阿拉伯帝國,六百年奧斯曼帝國。前者以阿拉伯人爲主導一統中東,後者以突厥人凌駕於阿拉伯人之上,成爲中東的主人。
數百年來,阿拉伯人之所以安心接受突厥人的統治,其原因在於奧斯曼帝國統治的寬容。然而也正是這一寬容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埋下了後來帝國崩潰的種子。
在近代的戰爭中,如果一個國家本身不夠強大,那麼選邊站便變得非常重要。近代的中國被稱爲“東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被稱爲“西亞病夫”,與我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正確選邊不同,奧斯曼帝國加入了錯誤的一方,從此萬劫不復。
第一次世界大戰原本只是歐戰,奧斯曼帝國本可以置身事外,其與英法的關係本不錯,在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英法還曾助奧斯曼擊敗沙俄,同時奧斯曼與德國的關係也不差。然而奧斯曼帝國最終選擇了加入德國一方,這一選擇使奧斯曼帝國失去了幾乎一切。
1、戰勝國瓜分奧斯曼帝國的如意算盤
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可以分爲三大部分:歐洲的巴爾幹半島、本部小亞細亞、中東阿拉伯人領土。一戰前,巴爾幹半島諸國已然獨立,但奧斯曼帝國依然擁有小亞細亞和中東阿拉伯國家。
一戰結束後,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奧斯曼帝國——四大帝國全部消失,其中最慘的就是奧斯曼帝國。
這一方面是因爲其它國家都是基督教國家,而奧斯曼帝國是伊斯蘭國家;另一方面則因爲歷史上如日中天的奧斯曼帝國曾經是整個歐洲的噩夢,歐洲人不允許身邊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存在。
協約國簽訂的《賽克斯·皮科爾協定》和《色佛爾條約》,便是爲奧斯曼帝國量身定做的。
俄國其中,沙俄的胃口最大,俄國人與奧斯曼土耳其大戰兩百多年,至一戰終於有了結果。俄國人想要把突厥人的湖泊——黑海變成斯拉夫人的內海,然後搶佔伊斯坦布爾(就是君士坦丁堡),全面控制從黑海到地中海的海域。
還記得2014年俄國人從烏克蘭手中奪回克里米亞半島嗎?克里米亞半島本身位於黑海之中,原本是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如今土耳其人不敢再提了。
法國法國想要得到原本屬於奧斯曼的敘利亞和黎巴嫩地區,然後在地中海東岸獲得立足點。
英國英國想要的就更大了,包括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約旦、伊拉克這些阿拉伯人居住的地區、奧斯曼的領土。
意大利意大利本是與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一起的同盟國,但戰爭一打響,意大利就倒戈了。於是作爲戰勝國,意大利想要得到奧斯曼本部——小亞細亞的南部。顯然,意大利更狠!
希臘一戰之時的希臘剛從奧斯曼帝國獨立不久,有着強烈的擴張衝動,它想要拿回奧斯曼的愛琴海沿岸地區,還有就是奧斯曼剩餘的歐洲領土。
如果按照這個劃分,奧斯曼土耳其幾乎便不復存在了。
2、凱末爾的崛起改變了這一悲劇
一戰結束之後,凱末爾被分配了一項任務——到黑海解散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土崩瓦解的帝國已經不需要這麼多軍人了。
如果協約國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情,他們一定會後悔做這個決定的。凱末爾正是利用這一機會在安卡拉建立了民族戰線,樹立起了保衛土耳其的大旗——不獨立,毋寧死!
應當說,凱末爾正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天不亡土耳其!
面對英國、法國、俄國、意大利、希臘的圍攻,凱末爾確立了明確的目標:阿拉伯人所在的地區可以放棄,但土耳其核心領不必須保全。之後,對五國,凱末爾選擇了各個擊破。
法國人退出我們知道,法國人最想要的是敘利亞和黎巴嫩,凱末爾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以放棄敘利亞和黎巴嫩爲條件換取法國的退兵。法國人並沒有做好死戰的準備,便與土耳其簽訂了停戰協定。
俄國人退出一戰後,俄羅斯帝國變成了蘇俄,蘇俄此時內部不穩,凱末爾以放棄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爲條件,換取蘇俄對現有邊界的承認。之後,土耳其與列寧的蘇俄建交,從此有了一個穩定的後方。
意大利退出意大利戰鬥力不強,本就是爲了趁機撈一把,當凱末爾真的擺開要打的陣勢後,意大利便慫了。於是凱末爾給了意大利一點經濟利益,意大利便退出了。
需要打的硬仗其實只有希臘及其後臺英國兩國之中最想要完全肢解奧斯曼土耳其的就是希臘,希臘有着光輝燦爛的古典文明,但更有着慘淡無能的歷史,其在馬其頓帝國之後,先後被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所統治,積壓了數千年的怨氣一直想發到土耳其身上。
擊敗曾經的宗主國——土耳其,便是希臘不懈的目標。英國人其實是樂觀其成,它想要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伊斯坦布爾)。
公元1920年6月,希臘軍隊在英國的支持下,大舉進攻土耳其。事實證明,希臘軍隊並非土耳其的對手。凱末爾自任國民軍總司令,大敗希臘軍隊,活捉了敵軍總司令,最終將希臘軍隊趕出了土耳其。
公元1922年,凱末爾率大軍開進來希臘人的堡壘伊茲密爾,希臘徹底戰敗。
公元1923年7月24日,以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希臘、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七國爲一方,以土耳其爲另一方,在瑞士洛桑締結了《洛桑條約》。
這一條約使列強承認了土耳其的獨立和主權完整,保住了小亞細亞的核心領土;同時土耳其也正式放棄了埃及、突尼斯、利比亞、塞浦路斯、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巴勒斯坦、約旦等地的領土。
或許,我們會覺得奧斯曼帝國在凱末爾手中還是失去了太多,但這也許已經是當時土耳其最好的結局了,若非凱末爾縱橫捭闔,土耳其只怕會真的灰飛煙滅。凱末爾挽救了奄奄一息的奧斯曼帝國,又用鐵腕將古老的奧斯曼轉變成了現代化的世俗政權,被譽爲土耳其的“國父”。
如今,土耳其的國土面積爲78萬平方公里,這一數字在歐洲並不小,大於除俄羅斯之外的任何一個歐洲國家。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心向青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