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河北遵化突然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一個天大的消息傳來:清朝統治者乾隆、慈禧的陵寢被軍閥孫殿英盜掘了!一時之間,舉國震驚,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蹙額興嘆,住在天津的溥儀痛心疾首,立即召開“御前會議”,揚言說:“不報此仇,便不是愛新覺羅子孫”。然而,他身爲遜帝,也只能是說說,孫殿英並沒有得到嚴厲的懲罰,十七年後,同樣的事情再度上演。

孫殿英說他挖掘慈禧陵、乾隆陵是爲了報仇、是爲了革命。孫家先祖在清軍入關時慘遭殺害,只有少數漏網,幾百年來,始終找不到復仇的機會,如今風水輪流轉,總算是找着了!加之孫殿英的父親又死在清政府的大牢裏,恨上加恨,所以盜滿清的墓,對的起祖宗。他還說孫中山辛亥革命,促使清帝遜位,是革命;馮玉祥北京政變,把紫禁城裏的小朝廷趕了出去,是革命;他挖掘皇陵,自然也可以是革命,革死人的命。將士們一聽,發掘皇陵,既可以掙錢,還可以革命,當然是更願意賣力了。事實上,孫殿英最大的動機還是錢,搞不到細軟之物,部隊就要散夥了,人都沒有,他還做什麼軍閥。
反觀明朝就不一樣,那是漢人建立的政權,無論滿清政府還是反對勢力,都尊重明朝陵寢。洪秀全、孫中山前往明孝陵祭拜,表示反對滿人統治的決心。清政府爲了穩定統治,降低漢人的反感,派專人看守十三陵和明孝陵,康熙、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去紫金山上拜一拜,這是表演給江南士子看的。挖明朝陵寢,不如挖清朝陵寢那麼師出有名,更具有正當性。

最後就是在難度上有差異,盜墓嘛,當然是越隱蔽越好,花的時間越少越好。明朝的帝陵距離城區都太近了,朱元璋的孝陵建在鐘山上,離南京市區不過五六公里,十三陵距離昌平市區也差不多的距離,一旦有什麼大動靜,比如爆破金剛牆,很容易被外界知道。清東陵就不一樣了,距離遵化市區26公里,非常的偏僻,這樣的環境,適合作爲萬年吉地,但不適合防盜。孫殿英以剿匪、軍事演練爲名駐紮在這裏,很少有人知道他幹了什麼,隱蔽性非常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