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州黔西11月15日電(石小杰 趙萬江)“以前石漠化嚴重,廣種薄收,一年只有半年糧。”黔西縣石桐社區村民陳興福告訴記者,以前種玉米每畝地只有500元的收入,現在種上了脆紅李,加上林下養雞、種辣椒,每畝地能掙1萬多元。

11月15日,記者走進黔西縣綠化鄉石桐社區脆紅李基地。田地裏,記者看到,村民們正忙着給脆紅李剪枝。

“開荒開到山尖尖,種地種到天邊邊,石旮旯裏刨包穀,哄飽肚皮不賺錢。”這是綠化鄉農民們原來愛唱的順口溜,也是綠化鄉原來土地嚴重石漠化的真實寫照。

村民們在給脆紅李剪枝。 石小杰 攝

2015年,在返鄉創業人士彭勇的帶領下,綠化鄉石桐社區的村民試種了1000畝“脆紅李”,經過一年多的精心養護和栽培,試種的“脆紅李”長勢良好,石漠化土治理有了方法,羣衆也有了致富的熱情。

今年9月,在石桐社區的脆紅李種植基地上,成功地舉辦了“黔西縣首屆富硒脆紅李採摘節”,“以節促銷”帶動脆紅李銷售,村民項紅英就在當中得到了實惠,她告訴記者,比起以前種玉米收入翻了將近20番,今年自己的25畝脆紅李帶來了10萬元的收入。

彭勇表示,目前正在和貴州農科院合作,研究林下套種食用菌,爭取進一步提升收入來源,形成更廣泛的“林下立體經濟。”

有了石桐社區脆紅李種植的成功經驗後,綠化鄉逐漸把石漠化治理擴展到其他村,周邊的四方井村、灣箐村、大海子村、小海子村的羣衆們積極響應,2018年全鄉種植脆紅李1.5萬畝。

爲切實做到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綠化鄉充分利用種植脆紅李的基地上發展矮杆作物,種植辣椒,爲提高辣椒產品的附加值,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擴大辣椒種植規模,豐富種植品種,拉長產業鏈,統一加工,統一銷售。

2017年,綠化鄉整合7個村的合作社資源,投入資金50多萬,建成優質辣椒基地5000餘畝,組建了年生產辣椒產品30多萬斤的黔春毅立食品有限公司。

由黔春毅立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石桐樹”牌糟辣椒在縣、市的展銷會上一炮走紅,各地餐飲公司和大小超市的訂單源源不斷地傳來,其中有些還是來自省外的客戶。爲拓展銷售渠道,公司還充分利用電商平臺,加強與阿里巴巴、天貓等知名電商的合作力度,大大增加了“黔貨出山”的份額。

2017年,綠化鄉通過合作社的形式發展辣椒產業走出貧困的共有322人,僅僅通過種植辣椒,這些貧困戶的人均收入就提高到4500元以上。

近年來,綠化鄉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反覆實踐,堅持以發展富硒脆紅李爲主打,獼猴桃、辣椒爲輔的綠色生態農業,通過“綠化”理念有效治理石漠化,走出了一條發展綠色經濟興鄉富民的致富之路。

綠化鄉黨委書記廖毅表示,通過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發展戰略,狠抓產業落實,建立農產品產銷對接和產業利益鏈結長效機制,產銷一體化,打出組合拳,發展綠色產業爲百姓帶來生態紅利。(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