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夏了!

非常適合聽聽梁靜茹這首歌,

感覺心裏暖暖的……

我們來聊聊“立夏”節氣,

大家不妨點開這首歌,

伴着節奏,

帶着輕鬆的心情看看此文,

隨後,點個贊再走,好嗎?

立夏·知多少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日3時3分迎來了立夏節氣。古時,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節氣,立夏當天要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

據民俗學專家高巍介紹,該儀式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甚至更早。在夏朝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上自天子下至官宦黎民,都要舉行“迎夏”儀式,到郊外迎接“夏神”的到來。

隨着歲時演進,立夏習俗變得更加豐富。宮廷裏流行喫冰,老百姓們則喝冷飲來消暑。

此外,圍繞立夏,民間也衍生出不少有趣習俗。立夏“稱人”就是其中之一。夏天到來後,由於氣候炎熱等原因,人們容易不思飲食,體重多少都會下降。“稱人”就是在立夏日用秤給人們稱體重,主要是老人和小孩。

然後,等夏天過去再稱一次體重,和之前的體重做對比,藉此分辨健康情況,好及時調理身體。

敢不敢說出你的體重?

來,勇敢點!

給咱留言報出你的體重……

舊時立夏還有些飲食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比如鬥蛋:午時許多孩子的頸上都會掛着一枚絲網袋兜着的雞蛋,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諺語的意思是鬥蛋能夠消除小兒夏日常見的腹脹厭食,乏力消瘦;寧波的習俗則是喫“腳骨筍”,烏筍燒煮,喫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這樣喫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長沙習俗立夏日喫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而閩南地區則要在這一日喫一碗蝦面,海蝦熟後變紅,爲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來寄託平安一夏的願望。

立夏·養心神護脾胃

立夏後,氣溫明顯升高且穩定,天氣越來越熱,這種氣候會讓人出現躁動情緒,臟腑也會跟着不安。因此,立夏後,更應注重清心、養神、護脾胃。

清心。中醫認爲,心通於夏氣,心陽在夏季最爲旺盛,功能也最強。由於夏季炎熱,人的身體也會出現頭暈乏力、坐立不安、心情煩躁等問題,因此,立夏後要注重清心除煩。這裏給大家推薦一款食療方——浮小麥百合粥。浮小麥10克、百合10克,煮粥食用。浮小麥養心、安神、益氣,百合可清心解煩躁,兩者搭配效果很好。需要注意,浮小麥性偏涼,虛寒體質及經期女性儘量少用。

養神。立夏後,天氣悶熱乾燥,中醫認爲,“熱可生火”, 容易導致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從中醫理論看,每天的11點~13點爲心經活躍時段,建議上班族或老年人應在此時間注意養神,可通過午休爲身體儲備能量。午休時,即使睡不着也要閉目養神。長期堅持午休可生髮心氣、溫煦臟腑、養神護體。

護脾胃。夏季雨水增多,很多地區暑熱潮溼,加上天氣炎熱,人們喜歡喫冷飲,令“喜燥惡溼”的脾胃很容易受傷,出現腹脹、食慾減退、容易睏倦等症狀。因此,立夏後建議人們切勿貪一時之快而喫過多寒涼食物,可以新鮮果蔬代替,比如西瓜、桃子、草莓、黃瓜、綠豆等都是很好的清熱利溼食物。還可在飲食中加入山藥、薏苡仁、蓮藕、山楂,煮粥煲湯皆宜。

我已經儘量說得挺有意思了,

各位,給點流量行不行!

綜合自人民網-生命時報、中國新聞網、新京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