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國務院參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張綱在今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品牌發展論壇上表示,品牌是企業和產業競爭力的表現,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表現,中國製造業價值鏈升級呼喚品牌的崛起,品牌將引領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張綱指出,品牌是企業和產業競爭力的表現,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表現,中國製造業的整體升級呼喚中國品牌的崛起,品牌將引領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5月6日,由經濟日報社、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指導,中國品牌雜誌社、中國經濟網、中國貿易報社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品牌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爲“中國品牌 在你身邊”。圖爲原國務院參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張綱。

原國務院參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張綱在今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品牌發展論壇上表示,品牌是企業和產業競爭力的表現,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表現,中國製造業價值鏈升級呼喚品牌的崛起,品牌將引領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創造了年均增長9.5%的高速,已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成爲世界第一大裝備製造業國家,但是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張綱說。

據張綱介紹,2013年國家重大諮詢項目《製造強國戰略研究》的評價結果顯示,美國綜合指數160.35,是世界製造業第一強國,獨居第一陣營;日本、德國分別以123.29、114.32名列在第二陣營;中國雖然是第四位,但是處於第三陣營的前列。具體而言,對中國製造業製造強國綜合指數貢獻最大的是規模發展指數,其次是機構優化和持續發展指數,最大的短板和瓶頸是質量效益。

此外,2014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成立了一個宏觀質量效益研究的公益專項,以質量爲切入點對出口商品進行了跟蹤分析。結果顯示,1988年以後,中國的製造業產品主要是低價競爭,出口商品的質量溢價水平不僅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Interbrand發佈的2018年最佳品牌100強中,有用69家制造業企業,前10家中有6家制造業企業,而100強中只有一箇中國製造業,就是華爲,排在第68位。

“現在中國的製造業大而不強,而且不強的最大的短板是質量。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不是品牌強國。”張綱指出,品牌是企業和產業競爭力的表現,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表現,中國製造業的整體升級呼喚中國品牌的崛起,品牌將引領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張綱表示,2013年成立的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在品牌建設方面貢獻了很多力量,具有突破性。一是始終是以標準爲載體,把品牌價值評價思想應用到了品牌價值全過程當中,對製造業企業品牌價值評價開展相應的活動。二是不僅在國內進行有效地創新,而且把這種創新的思想和實踐推向了國際。據悉,2014年中國聯合美國提出成立品牌價值標準化委員會,中國擔任祕書國。中國主導制定《國際標準品牌評價:基礎和原則》,包含品牌價值評價國際標準的五要素,把中國方案推向國際,成爲世界共識。

“品牌價值評價創新活動加快了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國際化進程,有力地增強了中國在世界品牌價值評價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今後在公佈世界100強、500強的時候,應該有點中國的聲音。”張綱表示,對國內而言,品牌價值評價不僅直接反映了品牌的貨幣價值,也揭示了各要素對品牌價值的影響關係,從而爲企業通過持續改進、加強管理、提升品牌價值,增強企業競爭力提供了明確方向和有效路徑。中國製造業及社會各方應充分認識品牌價值創新的意義,主動更多積極地參與品牌價值評價活動,並且積極應用評價成果,爲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可持續發展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