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九原春秋】论秦九原郡始置的年代(二)

开栏语

The frontispiece language

文化是生活,是力量,是尊严,是灵魂,是信仰,是精神,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由此,为增强地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全民人文素养,【九原发布】在“九原春秋” 板块特推出“秦汉时期的九原”专栏。栏目将以“秦汉文化论坛”为依托,从各位业内专家学者的论文中摘选出精彩段落供大家学习与品读,以启淳淳九原民风、明煌煌乾坤之德。

BY

秦汉时期的九原

论秦九原郡始置的年代(二)

史念海

九原是相当广裹的。赵武灵王所筑的长城就足以作为佐证。这条长城是自代并阴山下至于高阙。高阙在汉时临河县西北,这是见于《水经·河水注》记载的。后来到秦始皇三十三年时,蒙恬北征,驱逐了匈奴人,所筑的长城也是经过高阙的。这自然是要对于赵长城的一些段落加以利用的缘故。高阙以南阴山之下就是黄河。这里的黄河分成南北两派。其南派大致就是流经现在临河县和乌拉特前旗之南的河道,其北派大致就是现在的五加河。

汉武帝时,卫青出云中以西,经营河南地时,曾在北河架设桥梁。所谓北河就是指的这里的北派黄河。南北两派间土地相当肥沃,可农可牧。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至于高阙,自然是为了据有这里肥沃的土地;至少不使之诿于匈奴之手,使它由此向赵国进行骚扰。这样广袤的的土地,超过了其东的云中郡。云中既已设郡,九原也就会有相应的设置。前面曾经提到,赵武灵王时就已以云中、九原并提。可知九原的设郡也是很久的。不能因为《匈奴传》说赵的边郡,仅言雁门、代郡、云中三郡,未一涉及到九原郡,而谓赵国就未曾设置过九原郡。

卫青画像

或谓高阙不在今临河县西北阴山上,而在今乌拉特前旗东的乌拉山上。此亦未审。前面曾经提到卫青经营河南地事。此事见诸《史记·卫将军传》。《传》说:“卫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卫青此次出征,开疆辟土,大获全胜。汉武帝为之颁下诏书,说到卫青渡西河至高阙。若高阙在今乌拉特前旗东的乌拉山上,则由云中前往,就可直向西行,固无须先渡西河。汉武帝诏书还接着说:“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旧塞,绝梓岭,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传》中所说:“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盖举其征讨全程。诏书所云,则仅列其战绩所在。卫青既由云中渡河,则到达高阙,自必再渡黄河,所谓梁北河,正是要至于高阙。今乌拉特前旗东的乌拉山,已在南北两派河流会合处之东,若高阙即在其处,则卫青所架设的河梁,就不得说是在北河之上。

乌拉山南距河岸边并非过远。其间旷野无阻。如果高阙在乌拉山上,固可以防御匈奴的南向进攻,如果匈奴由西向东进攻,则位于山上的高阙就会毫无作用可言。赵武灵王经营九原,不仅为了北拒匈奴,而且还企图由此南下,进攻秦国,九原治所在今包头市西北,西距乌拉山口甚近。如果匈奴尚在乌拉山口之西,武灵王怎能以九原为基地,向南进攻秦国?武灵王雄才大略,英武绝伦,如何能出此下策,予匈奴以可乘之机。

可是全祖望所说的九原郡,尚不以之入于秦始皇二十六年的三十六郡之列,当然更不能上溯到战国时赵国的旧规。这主要是由于《匈奴传》说赵国的边郡,只记载了雁门、代郡、云中三郡,而未涉及到九原郡的缘故。同时也未能推敲秦初统一后边地的变化,因而就以为九原郡是稍后的设置。

文:  史念海

编辑:周蕴

责任编辑:周蕴

九原发布热线:0472 6939913

投稿 ▏公益 ▏活动 ▏宣传

扫描二维码

关注九原发布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农势力生鲜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