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凑的越来越紧张,很多人越来越感叹这个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因为压力之下,不少的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所以,经常会说一句:健康就是一种福气。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更重视健康了,越来越懂得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放松,甚至放下。说到健康,除了身心调节之外,有时在家居环境上也要注意。那么,关于家居环境那些事儿,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删除

新家具,三个月甲醛释放最多

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发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指南》报告也指出,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高5~10倍,污染物多达500多种;在室内空气中的9种主要化学污染物中,甲醛排在第3位。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导致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等多种疾病的诱因之一,而甲醛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自家具,人造板家具使用的胶黏剂主要成分就是它;还有一些来自窗帘、墙纸、涂料等家装纺织面料、装饰材料。

尽管各类家具、装饰、装修建材中甲醛的含量都有一定国家标准限制,但这些材料会持续释放甲醛,室内空气必然受到影响。甲醛是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致癌物质和致畸物质之一。2017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甲醛位列一类致癌物列表中;2019年7月,甲醛被生态环境部和卫生健康委员会列入《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一批)》。

影响甲醛释放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来源多少,如果室内家具、装饰以及装修材料中的甲醛含量比较高,室内甲醛释放量就比较多。或者房间内家具、装修材料数量多,即使产品合格,累积释放的甲醛总量也会比较多。二是室内温度,温度高,甲醛释放的速度就快。有研究显示,室温每上升10℃,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就会上升3倍。当室温超过20℃时,家具和各类装修材料中的甲醛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极易挥发。如果室温持续上升,甲醛的释放量也会成倍增长。三是室内湿度,甲醛的水溶性很强,室内湿度大,甲醛则易溶于水雾中,滞留室内;室内湿度小,空气比较干燥,则容易向室外释放。四是通风条件,房间如果不通风,释放的甲醛就会积累,室内污染程度自然上升。此外,一些特殊情况下,家具表面如果有破损和裂纹,也会使得甲醛释放量增加。

网上售卖的甲醛测量仪测出的数据没有多大参考意义。甲醛测量需要科学精准的操作,网上售卖的仪器质量参差不齐,测量原理也难以保证科学性,所以测量数据的精准度难以保证。通常情况下,甲醛的释放期可达3~15年之久,受多重因素影响,装修后很多年都还可能有甲醛污染风险。

帮助减少室内甲醛污染风险:1.除甲醛最好的方法是通风,每天开窗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2.尽量减少家具数量,降低甲醛释放量。3.装修尽量选择有环保标志的产品,甲醛含量越低越好,最好不含甲醛。4.新买的家具放一段时间再用。家具或各类家装材料在打开包装3~5个月内,甲醛释放量会达到最高峰,半年后就会进入缓慢、少量的释放状态。但是,相关专业人士认为,人们不用过于担忧室内甲醛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对甲醛的检验和含量限制很严格,保证大多数产品中甲醛含量较低。只要空气中的甲醛在一定浓度以下,对人体的危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床垫也有“保鲜期”

过期床垫影响睡眠“新鲜度”

健康的睡眠需要有深层次的熟睡,而深层次的熟睡来自健康的睡眠环境,床垫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不少人认为,弹簧床垫只要面料不破、内部弹簧结构没有声响,就还能继续用。事实上,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床垫内部弹簧系统和垫层都会发生相应的折旧老化,床垫的舒适度、卫生状况及承托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过了“保鲜期”的床垫,不仅会影响美观和舒适度,更会影响睡眠的“新鲜度”。

为什么时间长了,床垫就不能“保鲜”?

首先,潮湿、不卫生的床垫是螨虫和细菌的“温床”。使用时间过久的床垫有了方便细菌和螨虫生长的物质基础,容易滋生细菌和螨虫。

其次,使用时间过长,床垫的支撑力会下降,影响人体的脊椎健康。如果床垫过度使用,会失去弹性或变形、支撑力下降,从而影响对人体的承托效果。长期在这样的床垫上睡觉,容易造成人体脊椎变形,引起脊椎突出等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过期床垫”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尤为不利。如果小孩尿床,床垫容易受潮,并滋生霉菌、螨虫。因此,儿童床垫的寿命可能更短于成人床垫。

延长“保鲜期”有妙招

针对床垫的使用特点,林科宇对延长床垫的“保鲜期”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经常翻转床垫。为避免床垫睡偏,消费者可以在购买床垫的第一年,每隔两三个月正反、左右对调一次。这样能使床垫受力均匀,之后大约每隔半年翻转一次。转换床垫的放置方向,可以令床垫各个部位的磨损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能延长床垫的使用寿命。

第二,不要让孩子在床上蹦跳。孩子在床上蹦跳,会使床垫单点受力过大,导致弹簧受损、床垫局部凹陷变形。

第三,保持床垫清洁。不要在床上进食,留在床垫上的果汁、零食碎屑难以清理,容易滋生细菌。对床垫定期除湿,可预防滋生细菌。部分床垫的布套可以拆洗,不能拆洗的,需定期用吸尘器清理,以保持床垫清洁。如果遇到液体倾倒而渗透到床垫里层的情况,切勿用水清洗,应立即用吸湿性强的抹布擦洗,再使用吹风机的冷温风(严禁用热风)或用电风扇吹干。此外,不要使用干洗液来清洁床垫,这样可能导致布面受损。如果床垫沾染了不易去除的污渍,必要时可使用酒精擦洗。

第四,要经常晾晒床垫。使床垫保持干爽,以达到舒适的睡眠效果,延长床垫使用年限。

这些过敏原 “潜伏”家居七大“死角”

死角1--卧室绿化:花粉、落叶、霉菌作祟

为了美化家居环境,不少人把绿植从阳台“请”到客厅和卧室。开了空调睡一觉,早起却觉得咽痛、鼻塞甚至喘不过气,这时要警惕,这可能是摆放在卧室里的花草在作祟。

应对:卧室里不要摆放容易导致过敏的开花植物,阳台才是它们最适合的“家”。绿叶观赏植物引发过敏的情形相对少见,但如果对草叶过敏,最好也不要让它们留在室内。对霉菌过敏者,家里最好不要种植经常需要浇水的喜阴类植物,以免招惹霉菌。

死角2--潮湿区:霉菌亮警报

在空气中四处飘舞的霉菌孢子,一旦被体质敏感的人吸入鼻腔,就会引发过敏反应。霉菌主要藏身在家居的潮湿区,例如不常清洗的洗衣机,如内槽和下水管口、浴室、卫生间的马桶周围等。

应对:定期彻底清理洗衣机内槽。洗衣机周围不要堆放杂物,保持地面干净。马桶周围定期清洗,保持潮湿区的充分通风。

清除霉菌,可用漂白粉清洁,用漂白粉或其他清洁剂清洗卫生间及垃圾箱;如果衣物发生霉变要尽早扔掉;保持干燥,地毯应注意防潮;食物也应合理保存,防止霉变;每周清洗一次浴帘,也可以用含有抗真菌药物的浴帘。经常清洁浴具表面。

死角3--厨房:霉菌、蟑螂“二重唱”

厨房是过敏原的重要藏身地。厨房的垃圾桶、清洗池周围等因潮湿难清理,容易滋生霉菌。而操作台面、地面、角落里掉落的食物残渣,又“养活”了蟑螂家族。特别是微波炉和烤箱下面,这是蟑螂最喜欢藏身的场所。

应对:预防蟑螂滋生,最好采用木质、金属、塑料、乙烯基或玻璃器具等易于清洁的厨房器具;未吃完的食物要及时放到冰箱内;定期打扫厨房的各个角落及主要器具的下方,清除所有食物的碎屑。餐后立即清洗所有碗筷,脏盘子不宜长期浸泡在水中。所有食物垃圾倒在密封的垃圾容器中,及时清理垃圾桶。发现环境中有蟑螂,可用蟑螂屋、蟑螂药等消灭蟑螂。

死角4--家纺:尘螨“乐园”,除螨有七招

沙发抱枕、布偶、地毯、窗帘等棉质家纺,是尘螨最爱的“乐园”。

应对:对家纺除螨,不妨用上以下七招:1.家有过敏儿,儿童卧室内少摆放布偶、抱枕。2.清除打扫沙发等棉质家纺时,要用湿抹布或特制的除螨抹布;3.要经常给衣物清洁除尘,勤换勤洗;4.家居纺织品每两周用55 ℃以上的热水洗一次可杀死螨和去掉绝大多数螨过敏原;5. 平时将玩具装在防尘的盒子内,而不要放在床上或地板上。尽量不要让孩子抱着玩具入睡。6.尽量不用地毯,确实要用,可选择使用可机洗的棉毯、印度手纺纱棉毯等,每天用真空吸尘器打扫一次;7.毛绒玩具应用保鲜袋包装玩具在零下17℃至零下20℃冷冻至少24小时后,再清洗这些物品以去除死螨和过敏原。

死角5--装修和摆件:保持开窗通风

家居装修材料中的甲醛和香薰蜡烛(精油)都是挥发性物质,不仅是过敏原,也是主要刺激物。

应对:使用质量合格、低甲醛的装修材料,要至少通风三个月再入住。入住后依旧保持开窗通风。过敏体质的人不要使用香薰蜡烛。

死角6--凉席、床品:清理小虫和尘螨

初秋季节,凉席还无需收起。清洗不彻底的凉席和床品,可能滋生小虫和尘螨,引发皮肤过敏。

应对:凉席要每天擦抹,定期用热水洗和在阳光下暴晒;毛毯、床垫套每两周用55℃以上的热水洗一次;枕头、棉被等可置于阳光下暴晒。

死角7--宠物笼:皮屑毛发聚集地

宠物居住的笼子,是皮屑毛发的聚集地,即使在动物搬出笼子后数个月,过敏原依旧存在。

应对:对动物皮屑过敏的患者,最好的办法是远离宠物。对猫狗从小训练,禁止其上主人床。如果一定要养宠物,可把宠物放在阳台,定期给动物做毛发清洁,定期清洗动物的笼子。

家居清洁有讲究

纱窗清洁。

许多人用被水打湿的废报纸粘贴在纱窗背面,借此来吸附灰尘污渍,清洁纱窗。但报纸吸附灰尘主要依靠的是油墨的作用,油墨对于黏着度较高的油烟效果较差。对于安装在厨房的纱窗,可尝试用海绵沾洗衣粉水清洗。

瓷砖缝隙处。

可挤适量牙膏在刷子或废旧牙刷上,仔细清洗瓷砖接缝处的污垢,最后可取少量蜡烛碾碎涂抹在缝隙处,让蜡烛厚度与瓷砖厚度持平,可减少污垢堆积。

电视机灰尘。

可将毛巾放入水和柔顺剂混合的清洁剂中浸泡,捞起拧干后搭在已拔掉电源的电视机散热口上,将散热口完全盖住,掀起毛巾一角,用电吹风往电视机里吹风。灰尘有阴离子,带负电荷,而毛巾上的柔顺剂含阳离子,带有正电荷,会与负电荷相结合,这样可达到除尘的效果。

抽油烟机油污。

先把重油污、油块擦拭清洗掉,剩下的难以清洁干净的油渍可以采用“面粉清洗法”。首先用温水将面粉搅拌成浓稠的面糊。用刷子将面糊刷在油烟机的烟网上,再将厨房纸巾粘在面糊上,减少水分的蒸发。3~5分钟后,揭掉纸巾,用洗碗海绵较粗糙的那面擦掉面糊。

打扫地上的头发。

往扫帚上套一个干燥完整的塑料袋,塑料袋与地面摩擦会产生静电,由于静电感应,无静电的毛发内部会产生与塑料袋所携带电荷相反极性的电荷,两者互相吸引,形成“静电吸附”现象,可利落高效地将掉落地上的头发清洁干净。

这样的家居环境更“好眠”

卧室巧设计

卧室以环境安逸幽静为最佳。如果住房面临马路,则卧室应在背对马路的一侧,窗口远离街道闹市,室内不宜放置音响,以减少噪声。

卧室的空气要保持新鲜,阳光要充足。卧室的窗户最好朝南,这样在白天就可以接收到较多的阳光。阳光不仅可以给卧室带来温暖,更是健康有效的“杀菌消毒剂”。卧室的空间不一定很大,但是通风一定要好,阳光和通风的配合能使卧室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潮湿、污浊之气留滞室内。在睡眠的时候也不要把窗户完全关闭,应留气窗或者缝隙,以保持卧室内氧气充足,有利于大脑细胞的恢复和皮肤的呼吸。此外,不应该在卧室内用餐、烧炉子,以防蚊蝇兹生和煤气中毒。

虽然卧室保暖和人体的保健离不开阳光,但是当人们在卧室内睡觉时却需要光线暗淡。所以卧室的窗户要安装窗帘,以便日间睡觉时拉上,挡住光线。晚间睡觉时室内最好熄灯,灯光也会使人心神难以安定下来而影响入睡。心神内守才能有良好的睡眠。当然,遮光太严也有弊病。如果夜间拉上深色窗帘,将会使天亮后卧室内仍然一片漆黑,这也不利于觉醒,会打破睡眠的固有规律。所以,除了面对嘈杂的大街时要装上色深、质厚的窗帘以助于保持卧室内的安静外,一般家庭,窗帘都宜用色淡、质薄的布料制作。而且,窗帘仅限于日间睡觉和夏季遮阳时用,夜间睡觉以不拉为好。

卧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也是人安睡的保证。睡眠最合适的室温是15~20℃,闷热或者阴冷的房间都使人难以入睡。湿度则以40%为宜,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不利于睡眠,醒后会有不适感。在保持室温的同时,不能让冷风直接吹到床上,以免入睡后着凉感冒,也不应该将火炉置于床头,正如《养生镜》中说:“卧处头边既不可透风,亦不可安火炉,若火气蒸犯,令人头重目赤及患脑痈、疮疖。”

此外,卧室内部可以放置兰花、荷花、仙人掌等植物一盆,此类植物夜间排出的二氧化碳甚少,且室内植物也有利于温湿度的调节。卧室内的家具越少越好,一切设置应营造简朴典雅的气氛,以利于安神入眠。

卧具慎选择

有了舒适的卧室环境,还必须配上适宜的卧具。卧具包括床、枕、被、褥等,这些无一不与睡眠有着直接的关系。

床的摆放位置,以一头靠墙、另一头及两侧架空为好,这样,空气流通,上下床也方便。床铺的长度要足够,一般应超过就寝者身长的30厘米左右为宜。床铺还要足够宽,《服虔通俗文》说:“八尺曰床,故床必宽大。”一般来说,床铺宜宽,比就寝者身体一般宽40~50厘米为宜,这样睡眠时就便于自由翻身,有利于气血流通、筋骨舒展。床面不宜过高,以略高于就寝者膝盖至地面的高度为适合。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的床,上床时不需要踮脚、爬凳,以免发生危险。床的种类很多,如木床、沙发床、席梦思床、竹床等,大体可分软、硬两类。软床如席梦思床、沙发床,虽然睡上去舒服,但是对于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形态来说,特别是对老人和儿童,却以木板床、竹床为佳。在使用时可加铺棉垫、海绵垫、棕榈垫等,厚度不超过0.1米,感觉不板为宜。此外,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为预防褥疮的发生,可在臀、背、膝盖等骨头突出压在床上的部位垫上棉垫圈或支上支架。

俗话说“高枕无忧”,并不是指枕头的高度越高越好,其实枕头的高度合适,才能有利于头和颈椎,既能缓解颈部肌肉的疲劳又能增进睡眠质量。现代研究根据人体颈部七个颈椎排列的生理曲线,认为合适的枕头高度为稍低于一侧肩部到同侧颈部距离。只有合适的枕高才能使颈部肌肉放松脑部血液供应正常,肺的呼吸通畅。枕头的长度一般以长于头横断位的周长、够睡眠时翻一个身后的位置为宜。宽度以0.15~0.2米为宜,过宽造成头部、颈部的肌肉被动紧张,不利于保健。枕头的软硬也要适中,而且要有弹性,太软或太硬都不利于睡眠。

被、褥等床上用品也很重要。被子被里及褥子面宜柔软,人体接触时没有粗糙感。古人强调用绸,现代可用棉布、棉纱、细麻布等,不宜用腈纶、尼龙、的确良等带静电的化纤品。保暖是被褥的主要功能,被子要轻而暖,不论是棉被还是丝绵被要既能贴身保暖,又不能给身体增加额外的压力,保持气血运行的通畅,从而促进睡眠。而且,被子宜宽大可折,身体转动方便,不会因为翻身而着凉。褥子要软而厚,厚褥子的好处是可以维持人体生理曲线。此外,被、褥要经常暴晒,尤其是在梅雨季节,更要多晒。被套、褥子面要经常洗涤,保持清洁、干燥,一方面可以防虫、防霉,另一方面,晒过的被、褥松软舒适,有助于睡眠。

老人视力差,居家四改变

1.清理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视力受损老人在家中发生跌倒的可能性是正常老人的2倍。建议在浴室和厨房等有瓷砖的区域,增加防滑垫;将电线和绳索等从过道处移开,少用地毯;检查修理台阶等松动隐患区域,确保楼梯扶手牢固。

2.增大颜色对比度。

很多家庭装修时会选择颜色较浅和柔和的色调,但此类配色对视力受损的老人来说十分危险。他们很难区分浅色物体,容易发生意外。建议家中有视力较差的老人,家居颜色应更鲜亮,不同物体色彩差别更大些。如果墙壁颜色较浅,门框、台面以及扶手等颜色最好选择老人更易识别的深色。

3.照明充足,减少眩光。

光线不足会影响老人看东西,增加跌倒风险。所以,家中应保证照明充足,特别是楼梯、过道、厕所和厨房。不过,光线太强、太刺眼也会给老人带来危险。阳光较足时,可使用百叶窗或者窗帘适当遮挡,避免眩光。

4.药物贴标签易区分。

视力变差会使老人难以识别药物,令吃错药的风险增大。因此,家人和护理者应严格保管好老人的药物。建议给药物重新贴标签,让视力受损老人更容易区分药物。比如,不同药物使用不同颜色的编码标签或贴纸,或者护理者预先分好药物,方便老人服用。

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

编辑:李君超

相关文章